山东切换
新闻
山东:“共享工厂”活了小企业 强了产业群
2018
05/07
08:44

地处鲁西北鲁冀交界的德州武城县,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当地一些镇村逐步形成了中央空调配件制造特色产业集群,成为当地主要的富民产业。然而无资质无手续从业者众多、“散乱污”问题严重、产品附加值低,“乱藤缠死好树”让产业集群优势难以发挥,转型升级停滞不前,在新形势下面临生死抉择。

当地经深入调查研究,践行新发展理念,借助中央环保督察契机,分类施策、疏堵结合,引导生产要素通过“共享工厂+合伙人”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探索推进县域经济动能转换、乡村产业持续振兴的新路径。

“一开始原料是玻璃钢,后来是铝合金。厂房是农村民房改建的,有订单就找村民来干,价格卖得很低,也不交税,赚了就是自己的。”鲁权屯镇是全国闻名的中央空调配件生产基地,小李庄村46岁的张新桥打初中毕业就干这一行。他说,本村这样的小作坊有十几家,生产起来有噪音和废气等污染,但是大家只能忍着,因为家家户户都靠这个挣钱。

在镇上工业园的中威集团,是当地成长起来的一家中央空调配件龙头企业,2005年就是国家非金属及复合风管标准起草单位,在镇县帮助下,取得了消防认证、机电安装和环保资质等,但近些年企业发展一直难以取得突破,究其原因,与面大量广的“散乱污”企业低成本恶性竞争不无关系。

而如今,原本是竞争关系的张新桥却成了中威集团的“合伙人”。原来,2017年3月份,他的小作坊明确被列入“散乱污”企业,张新桥也明白,这次取缔“散乱污”,国家下了大决心,是大势所趋。当地相关部门答复明确:如果还想继续自己干,需要另建厂房、跑环评和资质手续等。他盘算,这对自己来说困难且不划算。

这个时候,中威集团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为他提供标准化车间,其他企业可将资金、设备、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整合进来,大家资源共享。2017年8月份,张新桥带着五六名工人加入中威集团“共享工厂”。

中威集团董事长张传义介绍,“共享工厂”由环保倒逼、在政府的服务和引导下产生,首先共享的是具备环评手续、治污达标的厂房,但实际运作中共享的还有资金、设备、技术、人才、管理、服务、品牌、市场等,未来将以清洁、共享、双创为主线,打造一个智慧型产业平台。为避免大家各自为战,过程中一个关键点就是采用了“合伙人”制,通过平台内部资本的链接、劳动力的链接、产业上下游间的链接等,结成利益共同体:比如在统一质量监管下,合伙人可使用中威集团品牌和营销渠道,销售后分成;比如原来上下游间的采购多是现金付款,现在财务管理共享后各个合伙人平台内部结算,减轻流动资金压力;比如对平台内所有工人进行统筹调配,工资可根据订单量由相关合伙人分担,减少了用工成本。

很快,张新桥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订单多了,而且原来产品怎么便宜怎么做,现在对产品性能要求较高的医药、生物、食品等细分市场的企业客户多了,从原材料到生产都要加强质量管控,但附加值也高了。他决定不再风口、风阀、风管等什么配件都生产,而是联合三四个合伙人众筹100多万元购置先进生产设备,专门生产“正压送风口”,与共享平台上的其他加盟者通过契约分工协作。

2017年下半年以来,中威集团共招募合伙人30多个,产业工人200多人,其中有张新桥这样的生产型、创业型合伙人,也有很多技术合伙人、销售合伙人,张传义表示,这些帮助中威集团实现了轻资产、低成本快速扩张,为下一步加快研发、做强产业提供了条件。

县域培育一个主导产业不易,资源散了就难再聚起。在武城县委书记张磊看来,“散乱污”是生产组织的“散乱污”,而不是生产要素的“散乱污”。去年在环保整治中,武城县严格关停了1017家“散乱污”作坊企业,但通过引导龙头企业设立“共享工厂”,帮助有转型能力和愿望的企业实现涅槃重生,已产生了96家“共享工厂加盟公司”;原来的“散乱污”企业主、农民工成为新型的合伙人、产业工人。以中威集团为例,预计产业工人年均工资性收入4万余元,各类合伙人年人均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另外一家龙头企业美弘公司“共享工厂”建成投产仅一个月就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加入平台的合伙人业务量平均增长40%以上。

张磊表示,这一共享模式打通了产业链、优化了供应链,留住了产业人才、规范了产业秩序、促进了产业升级,既富了“老板”,又富了“老乡”。记者还了解到,2017年,武城县中央空调产业在大量关停“散乱污”企业后用电量增长19.78%,货运周转量增长23%,税收增长35.05%,户均税收贡献由2016年的9.8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24.8万元。今年第一季度,该产业实现工业用电量、税收同比增长均在七成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