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元教授认为: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在产业,关键在项目,主体力量在新兴产业。山东围绕打造“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持续发力、精准施策,将会重新构筑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培植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形成未来竞争的新优势。
《山东省现代金融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对金融产业发展作了谋划,作为参与规划制定论证的一员,张志元对于未来山东金融业发展充满期待。
张志元 山东财经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山东省新型智库-山东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
记者周爱宝(以下简称周):我记得去年山东省举办的“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2018”上,省委书记刘家义提了一个词——“山东机会”。您怎么看待“山东机会”?
张志元(以下简称张):作为一个长期关注观察山东经济发展脉动的学者,我认为“山东机会”的大机会、大机遇主要体现在国家战略机遇叠加上。党中央把建设全国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等重大任务交给山东,对山东省寄予厚望。这对山东来讲,意味着重大机遇,机会千载难逢。
周:作为长期从事山东经济金融研究的学者,你认为在国家战略机遇下的“山东机会”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我个人认为,“山东机会”, 第一,体现在新旧动能转换中。2018年1月3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作为我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国家发展战略,山东的新旧动能转换备受瞩目。一年多时间里,山东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产业规划和配套措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建机制、搭平台、拓人脉、优环境,“三核引领”结合“多点突破”实现“十强”产业融合互动,以“四新”促“四化”,建设成效已初步显现。
第二,体现在十强产业培育中。山东的三次产业比例实现“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新旧动能转换,核心在产业,关键在项目,主体力量在新兴产业。山东围绕打造“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持续发力、精准施策,将会重新构筑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培植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形成未来竞争的新优势。这十强产业有些是山东的战略支柱性产业、优势特色产业,也有些是经过培育可以成长为山东非常有潜质的产业。山东省大的经济结构与全国相似,通过这样一个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建设,先行先试、改革创新,能够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第三,体现在市场主体的创新创造里。目前全省拥有905.6万户市场主体、156所高等院校和2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1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不断进取、成果迭出,山东人创新创造的基因正在全面激活;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海尔、浪潮、潍柴、如意、威高、青啤等品牌享誉全球。这是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所在、优势所在,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机遇所在、潜力所在。
第四,体现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里。2018年,山东接连出台“国企10条”、”非公10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45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5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决心之大、力度之强让企业家倍感振奋。山东正以最大的诚意,为创新创业者、投资者全力营造高效的政务生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次办好”品牌,全心全意当好“店小二”,为企业发展提供“保姆式”服务,让每一位创业者在这里安心、顺心、舒心地经营。
周:刚才提到“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在“十强产业”中,您比较关注哪些产业?
张:“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这是山东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山东把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抓手,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医养健康5个新兴产业,改造提升绿色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5个传统产业,这“十强”产业犹如十朵金花竞相开放。我对十强产业的总体未来发展保持关注,尤其是作为一名从事金融专业的学者,更加关注现代金融服务业。2018年省里出台的《山东省现代金融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对金融产业发展作了谋划,作为参与规划制定论证的一员,我对于未来山东金融业发展充满期待。
周:您特别关注山东金融产业的发展,您认为,山东金融产业如何利用“山东机会”,实现自我嬗变?
张:据我观察,我省金融产业发展尚存在许多难点、痛点问题,需要在改革和创新中予以破解。比如,我省金融产业仍以传统金融服务体系为主,天使投资、风险资本、股权基金、私募等风险投资发展缓慢,缺乏与新动能相关产业需求匹配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金融结构存在失衡,银行业“一业独大”,证券期货、基金与保险业发展不足,社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业信贷资金,直接融资比重偏低;地方金融机构小、弱、散,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行业排名普遍靠后,规模实力和品牌影响力难以比肩国内同行业领先企业,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贫困地区金融服务不足等。下一步,需要进一步提升发展金融产业的占位和地位,把金融产业作为支撑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产业来发展,加大改革力度和创新步伐,提出增强山东金融总体实力的大思路和大举措并执行落地。
周: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推动、金融的支持,在您看来,资本、金融对于推动山东的新旧动能转换具有怎样的意义?
张:新旧动能转换必须重视资本的力量、金融的力量。资本运营利用市场法则,通过资本本身的技巧性运作或资本的科学运动,实现价值增值、效益增长。资本运营侧重于企业与外部资源或要素的行为关系,侧重于利用外部因素给企业带来良好改变,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或资产处置,可为新动能项目筹集资金,加大资本投入,夯实新旧动能转换基础。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和核心要素,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当今的趋势是资金流导向物流、价值流导向实物流、货币资本的运动导向物质资源的运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传统金融业也发生了重大变化,金融也要进行供给侧改革,特别需要培育金融新动能。发轫于新金融、新业态的金融供给侧改革必须精准发力,才能更好地发挥金融在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产业新优势中的作用。
我得出这个结论是有逻辑支撑的。一是金融新动能助力科技创新。综合运用创业风投基金、科技担保基金等多种金融工具,为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风险规避渠道,将科技型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分散、转移,提升创新型企业的积极性,激励创新型企业的创新行为。
二是金融新动能促进绿色发展。金融与绿色发展理念结合形成绿色金融,这一金融新动能能够将环境因素纳入金融机构的投融资决策过程中,使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向绿色高效、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是经济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是实现金融供给与实体经济需求的有效匹配,提升金融机构资源配置的质量和金融服务的效率。金融业需要加快金融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利用互联网金融来协调信息流与资金流的相互关系,将“信息流”转化为“资金流”;与产业链融合,利用产业链金融来整合产业链的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实现产业链的全程高效协同,将“物流”转化为“资金流”;与新消费融合,利用消费金融这一金融新动能加快我国经济增长由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的转变,实现发展动力优化。
周:近些年,山东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等发展不充分不理想,您觉得目前山东的创投环境如何?您认为山东的创投环境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进一步改善?
张:2018年,山东省政府出台了六大措施鼓励创投行为,促创业投资持续健康发展。比如鼓励“一人公司”从事创投。再如,利用“先行先试”政策招商引资。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济南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青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以及“特色小镇”的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大力吸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及其管理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等创业投资相关市场主体集聚发展。同时,以支持“十强”产业集群建设为着力点,把更多创业投资资源配置到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领域。在完善创业投资政策环境方面,鼓励国有创业投资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同时加快落实创业投资企业税收政策。鼓励外资投资设立创业投资企业、投资性公司等,为我省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先进经验、技术、管理模式和直接融资支持。
但客观地讲,省内创投环境相对北上广深仍有较大差距。一方面省内传统产业相对较多,缺少类似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热门和前沿产业,对资本的吸引力不强;另一方面是省内创投行业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知名的创投机构较少,资本的逐利性使得省内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流向了技术更前沿、增值更迅速的地方。创投机构更喜欢灵活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再加上各地政府对于创投行业的政策支持程度不同,所以在这方面,省内各级政府还要多学习北上广深的先进经验,秉持开放创新的态度,进一步摒弃“官本位思想”和官僚气息,拥抱专业的创投机构并给予最大的信任和支持。此外省内成立的各新旧动能转换基金,也应该起到带头作用,尽可能的市场化,敢为创投先,先市场一步发掘初创期的、成长期的潜力企业,敢于承担风险,大胆扶持,也可以更好的吸引外界的资金进入省内。
周:济南、青岛、烟台三地都在根据自己的金融功能定位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您觉得现在山东的金融产业发展格局怎样?
张:新旧动能转换方案提出了“三核引领、三区联动”的总体格局。三核,即济南、青岛、烟台三市。目前三地也是省内GDP前三强,其金融产业既要配合地区内产业格局,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又要在一定程度上放眼全省和全国,形成带有区域特点的、带有地方经济特色的发展方式,体现灵活与创新机制,才能开拓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空间。
目前,济南、青岛、烟台已形成金融资源的初步集聚,辐射带动力业已显现。现代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回归本源,即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在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深化地方金融改革、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能力等方面,济南、青岛、烟台三地担当着排头兵的角色,同时也是全省其他地市的对标地区和模范城市,是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先行者,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创新驱动发展的领航区,区域开放合作的新高地,对于构建山东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起到核心引领,先行示范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山东省未来金融业发展的多点突破,纵深推进。
我省金融产业发展要进一步贴近经济,贴近产业,贴近企业,除了银行业,还要全力发展保险、证券、创投、租赁、资产管理等各类多样化新型金融机构,形成多层次、全方面、全方位的金融产业,从不同的形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山东省是国资大省,在金融产业中,要适当盘活国有资产,吸引民营资本,将政府资源与民营资本的产业经验紧密结合共同发力。
周: 最近发布了我省第二批瞪羚企业,我们当然希望我省能出现更多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您觉得要想有更多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出现,需要在哪些方面来努力呢?
张:“瞪羚”是一种善于跳跃和奔跑的羚羊,业界通常将高成长中小企业形象地称为“瞪羚企业”。独角兽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生物,它稀有而且高贵。所谓“独角兽公司”是指那些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的初创企业。一个地区的“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数量越多,表明这一地区的创新活力越强,发展速度越快。一般企业靠自我积累和演进不断壮大,独角兽企业往往遵循的是非线性成长规律,合伙、跨界、平台、生态圈等机制作用明显,通过对“关键事件”的反应和决策进行“不连续跳跃”,实现爆发性增长。同时独角兽企业拥有的资源更多一些,有外部力量的干预,因而在发展中比如融资和市场问题等障碍和瓶颈问题能够得到很好解决,实现爆发式增长。技术创新有群体加速效应,单点技术的突破会形成各领域的群体突破,引爆独角兽企业爆发型涌现。因此,独角兽企业相对瞪羚企业而言更为难得。
独角兽企业是创新全球化时代的产物,这种爆发式增长的企业,正在以全新的商业模式改变着传统产业,孕育出发展新动能。一个企业的成功,带动了一个产业的提升,这是科技创新发展最理想的状态。山东省瞪羚企业在山东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月14日我省发布第二批100家瞪羚企业名单。此次遴选出的瞪羚企业多分布于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及先进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等行业,这也是我省新旧动能转换主攻领域。
独角兽企业大多是新思维、新模式的产物,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对我省而言,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需要来一场“头脑风暴”和观念革命,改革保守陈旧的思想观念,这较之产业结构、宏观政策、激励机制方面的变革,更为隐性却更为关键。经济上的优势在减弱,思想观念差距是根源。我们的软环境建设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又如何谈起经济的重振。独角兽企业之所以集聚在京沪粤浙等地,离不开当地开放包容、敢于冒险的创新文化环境和快速高效的政策环境。打造适合独角兽企业成长的营商环境,必须摒弃官本位思想,树立以民为本、以民为贵、以民为尊的“民本位”理念;必须否定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弘扬开放包容、崇尚冒险、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必须加快“放管服”改革,建设审慎监管、运行高效、法治规范的服务型政府。
周:请您详细谈谈如何培育独角兽企业?
张:国内已经爆炸性的涌现出大批我们熟知的“独角兽”公司,诸如蚂蚁金服、小米科技、滴滴出行等等。目前,山东尚未出现独角兽企业。我个人认为独角兽企业不是人为培育起来的,而是顺应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引致而来的。若要培育独角兽企业,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开展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股权激励、创新人才跨区域流动等先行先试,推动科研项目绩效评价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只有掌握生产链的上游,掌握核心科技,才能有更强的议价能力,而这都需要本省更强大的科研与创新能力。
同时,要着力提升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正确把握未来独角兽企业的发展方向,下大气力搞好网络空间、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颠覆性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并切实抓好科技成果的转化。
在培育独角兽企业过程中,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至关重要。独角兽企业的市场估值在一定程度上是人才的资本化,需要大量高科技人才的集聚,而山东高端人才相对匮乏。刘家义书记提到的留住“儿子”,引来“女婿”,必须得有吸引女婿的“女儿”,发人深思。比如,山东缺少一个像深圳、杭州、武汉、成都一样代表一个省形象的城市,缺少代表城市,就缺少吸引人才的魅力,有能力的人只会关注生活的城市发不发达,能不能提供足够多的机会,是不是宜居宜业。再比如,山东城市开出的吸引人才条件或者人才生态环境还不足以吸引和留住新旧动能转换和独角兽企业培育急需的人才。
在引进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方面,要注重那些拥有知识产权、专利权且已经产生较好效益的成长性良好的高新技术小企业客户的保护和培养。
利用“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不断激发新动能,带动产业业态演化升级,为新旧动能转化注入活力,实现新兴产业的非线性增长,其示范和高峰作用,或许成为山东经济未来发展的热点和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