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文化园不仅仅是一座文化旅游园区,更支撑着一座城市的转型梦想。
说起山东省兖州市,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是与煤炭有关,这座城市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国家级重要煤炭基地的地位而闻名于全国,但这座煤炭之城也面临着国内很多资源型城市普遍的难题--在资源逐渐枯竭之后,如何寻找到新的经济支柱?兖州兴隆文化园的规划和建设,不仅仅是打造一座文化旅游园区,更支撑着这座以煤炭能源产业为支柱的“黑色之城”向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等绿色产业转型的梦想。
淹没于历史的文化重见天日
事实上,兖州并非一座缺乏历史沉淀的城市,早在公元前21世纪,夏禹划天下为九州,兖州为其一。三国时期,曹操也曾在兖州屯兵。四千余年的历史变迁中,兖州相继为郡、州、府所在地,是一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兖州现存的兴隆塔始建于隋朝,兴盛于宋。因该地原有古刹兴隆寺而得名。上世纪30年代,着名古建专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曾来兖州测绘此塔。
2008年8月,兴隆塔地宫出土一批珍贵的佛教文物圣物,包括鎏金银棺、舍利金瓶、石函、安葬舍利碑刻4件国家一级文物和佛顶骨舍利等佛教圣物,使兖州一时名噪海内外,同时,为兖州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契机。
此前,兖州市委、市政府已经意识到煤炭等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具有稀缺性的特点,随着不断开采、储量下降,终会面临枯竭,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变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兖州市委、市政府也一直在寻找合适的转型模式。
“佛顶骨舍利”等一批珍贵的佛教圣物在兴隆塔地宫内的惊世显现,为兖州城市转型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基于此,结合兖州资源型城市向旅游型城市转型的方针,以及兖州的自然、人文资源条件,兖州市委、市政府萌发了以佛教文化为主的文化旅游景观群,带动城市转型和就业、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和消费水平的“生态复兴之路”的想法。
在兴隆塔地宫的考古发掘中,出土舍利碑刻一块,宋嘉佑八年刻石,这是一块解读兴隆塔和地宫的重要碑刻,碑刻叙述了兴隆塔地宫的建造年代、原因、经过;还记述了兖州兴隆寺地宫佛顶骨舍利的来历。
兖州市委、市政府请到了以打造《印象·刘三姐》、《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等山水实景演出而知名的山水盛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水文化”),希望能根据这段历史史料打造一台实景演出,并据此打造一个佛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园区。
而此时的山水文化也面临着企业转型,在国内打造了10余台实景演出的山水文化已不满足于仅仅替景区或园区编写、制作一台演出,而希望能参与到景区或园区的前期规划、产品设计,直到后期的运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全产业链环节,从单一的旅游实景演出提供商转型为以实景演出为特色的、参与文化旅游园区整体开发建设的服务提供商。双方的需求于是恰好契合在一起,兖州市委、市政府决定与山水文化董事长梅帅元合作成立兖州帅元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双方共同投资建设兴隆文化园,其中山水文化除主持“菩提东行”实景演出外,还参与兴隆文化园的整体规划和产品设计,以及园区的营销与运营管理。
演出是园区的重要吸引物
根据兴隆寺地宫出土文物的记载,山水文化以宋代于阗国法藏大师亲往西天取得佛顶骨舍利,并东行中国,珍藏于兖州的故事为主线,打造出一台实景演出《菩提东行》,该剧以7幕音乐剧的形式描述并阐释了善与恶、修与悟、牺牲与奉献、众生皆可修得自在等主题。
这也是山水文化继《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之后,第二次进行佛教文化为主题的演出创作。但二者有很大不同,用山水文化副总蒋世和的话说,《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是锦上添花,因为该台演出是依托少林寺品牌而打造,为少林寺景区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为游客更深层次地理解少林寺禅宗文化提供的新型旅游产品;而《菩提东行》则是完全为一个尚未有知名度的新景区而创作,是新景区吸引游客的重要核心吸引物,属于雪中送炭。
当然,兴隆文化园绝非只有一台演出可看,事实上,这一文化园的建设动用了整个兖州市的多种文化历史资源,按照“一园三区”规划,建成后将形成西区礼佛区、东区体验区以及南区禅修中心。
具体来说,西区信仰中心位于兖州市老城区兴隆塔片区,占地面积339亩,规划建筑面积9.7万平方米,以舍利供奉和文物展示为主。游客在西区可以参观园区内最宏伟的建筑--高118米的灵光宝殿,灵光宝殿建成后可媲美台湾中台禅寺、陕西法门寺等着名佛教建筑,成为集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当代标志性佛教建筑。大殿高31米,供奉三尊18米高三世佛,以及未来佛造像,上方最高处是安放佛顶骨舍利的琉璃宫殿。另设菩萨殿、罗汉殿、大讲堂、佛教图书馆、博物馆和国际会议中心等。
蒋世和介绍,西区还将按照宋代建筑特点、寺庙规制重现兴隆寺。未来兴隆寺建成后将引请佛教僧团按照佛教仪轨进行管理,且寺庙也不收取门票。
目前,国内宗教类景区经常出现景区管理方与寺庙冲突的现象,如此前陕西法门寺景区管理方就与法门寺的僧众产生分歧,3年多商业化的洗礼不仅未能重现古刹的辉煌,反而让寺庙的僧人流失了近3/4.
对于这种争端,蒋世和表示,兴隆寺本身已不存于现世,是园区重新建造的,在引入佛教团体之前,双方也会就各种管理细节和可能遇到的问题签订详细协议,以避免出现矛盾,前期寺庙香火如不足以支持兴隆寺正常运转,园区会予以一定支持。
东区体验中心占地面积1050亩,一期规划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以体验区的佛教文化动感主题体验和演出区的佛教主题实景演出《菩提东行》为主,辅以现代化游乐区组成。其间穿插生态、水景、园林、建筑和文化景观五大元素。
蒋世和介绍,东区利用现代主体游乐领域的高科技手段,设置了许多游客体验性、互动性项目,比如,在钟鼓楼内游客可以通过模拟装置中心,体验修禅人晨钟暮鼓的心灵洗练,还可以观看菩萨文化图片与造像历史演变展、参与点智慧灯、菩萨大行大愿互动体验。而体验楼则融合了体验、互动、演艺等功能,是一个不逊色于任何4D影院的大型娱乐场所和体验乐园。最特别的是99米高的地标性建筑合十塔,是整个兴隆文化园的点睛之笔。
在兖州市南部有一处采煤塌陷区,兴隆园南区禅修中心正是利用地面塌陷后上升的地下水进行生态治理开发,建设融入佛教理念的艺术村、度假村,从而形成国内外独具特色的湿地禅修体验中心。
目前兴隆文化园东、西区施工已接近尾声,园区主要的建筑物合十塔和灵光宝殿已经封顶完毕,今年年底前即具备开园条件。
整合“儒释道”旅游线
蒋世和介绍,兴隆文化园的出现,可以将泰安(道教文化)、曲阜(儒家文化)以及兖州兴隆文化园(释家文化)有机整合起来,形成对中华文化的寻根之旅路线--儒释道黄金旅游路线。在高铁等交通工具的辅助下,这条线路将给山东省传统的泰山游、曲阜游等旅游市场注入全新的生命力,形成国学游、文化游、寻根游、修学游等多种旅游形态,能够大力推动鲁中、鲁西南的旅游发展,从而加快兖州市乃至整个济宁地区的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
但如何让这一新的旅游线路受到旅行社和广大游客的认同和喜爱,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需要在营销策划和后期运营上下功夫。蒋世和告诉记者,早在规划阶段就已经开始考虑营销问题,在《菩提东行》试演时,广泛邀请全国各大旅行社负责人、导游代表等现场观摩。“我们首先要与旅行社合作,在旅游市场上着力推广儒释道这条黄金线路,借助泰山、曲阜已有的知名度和游客体量,将兴隆文化园这个品牌推广出去,加大山东省内和周边市场的营销力度。同时,我们会借助高铁的便利条件,发展京、津、冀地区和长三角区的客源,逐渐扩展到全国。”蒋世和说,“前期,我们还很难让游客专门为我们而来,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兖州也成为一个新的佛教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
除了与传统旅行社合作,蒋世和介绍,还将根据游客的多元化需求,采用一些新的营销手段,如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网络预订公司紧密结合,提供一些针对各种客源市场的特殊营销手段和产品的整合打包,如家庭自驾游客人如何接待、老年人和学生又该如何接待,都要采取不同的方案。
在京沪高铁沿线已有无锡灵山这一知名佛教文化景区,对于如何面对竞争的问题,蒋世和认为,二者有共性又各有差异,从朝拜对象来说,兴隆文化园保存有佛顶骨舍利,有《菩提东行》大型实景演出,这是有别于灵山的地方。而一般佛教信徒或佛教文化爱好者对知名的佛教圣地都会前往朝拜,从这个角度来说,各大佛教文化旅游景区是互为补充的关系。
“我们的佛文化主题公园的游乐体验项目是目前国内独一无二的创新,应对的是广大市场的需求。以往观光型的博物馆式旅游方式越来越没有吸引力,而体验互动式的娱乐型旅游方式将越来越成为主流。”蒋世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