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切换
新闻
打破融资枷锁 助力山东文化产业腾飞
2014
08/31
19:11

 作为全国较早提出“文化强省”战略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山东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取得了不俗佳绩。据相关资料统计,2013年山东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附加值2055亿元,增长约15.8%,整体势头发展良好。然而由于外部环境或自身特点等原因,山东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压力,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融资难”。解决文化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是山东文化产业发展必须迈过的一道坎。

8月29日上午,由第五届山东省文博会组委会与山东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山东文化产业融资论坛”在济南召开。来自山东省内外从事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研究的专家学者、相关企业代表以及新闻媒体记者等50余人出席论坛,就当前山东文化产业在融资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人民网记者也对文化产业融资问题进行了采访。

文化产业投融资建设初见成效 但企业仍然普遍感觉“融资难”

据了解,近年来,山东围绕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大胆创新,探索实施了一系列强有力措施,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单就文化产业融资来说,山东各相关部门进行了大量的改革探索。

在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及各部委出台的文化产业融资政策的同时,山东省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文化产业融资的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搭建了一系列文化产业交易平台,积极开展文化产业项目推介活动。可以说,山东文化产业投融资工作虽然刚刚起步,但却取得了一定成效。

然而记者采访时了解到,由于外部环境或自身特点等多方面原因,山东文化产业融资仍存在许多问题。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所所长、研究员张凤莲告诉记者,她在多次调研中发现,山东不少文化企业普遍感觉融资困难,尤其是文化产业中的小微企业,想从银行贷款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拿我们公司来说,并没有大型机械设备,印刷也是外包模式,优势在于人才、知识产权等软资产,但银行表示没法评估资产价值,仅凭这些无法提供贷款。”山东世纪金榜科技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袁立新告诉记者,自家企业作为山东民营文化产业的排头兵,也是山东省文化企业中一个拟上市企业,成立十年来竟没能从银行贷到一块钱,难免让人唏嘘不已。

文化产业坚持“内容为王” 与传统产业融资方式相矛盾

谈及山东文化产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各专家也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孙庆文认为,要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角度上来看待此问题。“从宏观层面上来说,文化产业‘融资难’的问题归咎于体制制约,文化产业融资过于依赖政府,针对文化产业制定的金融法律体系也尚且不够完善;从中观角度看,文化产业‘内容为王’的特性与传统产业融资方式相矛盾,它主要以版权、著作权、知识产权等难以进行评估和量化的软资产为主,缺少土地、房产等可作抵押的不动产,这大大增加了其融资的难度;而从微观层面上看,文化产业中多为中小企业或个体经济,规模小、实力弱、资金回报周期长,很难得到银行青睐。”

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张伟则认为,山东省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亟待进一步健全。“在银行融资体制方面,知识产权在山东抵押贷款的相关制度还不完善,文化企业没有足够可供担保或抵押的固定资产,很难获得银行信贷,山东目前也没有成熟的文化产业创新金融品种,文化产业项目融资形式极其有限,还没有建立文化创意证券化制度,无形资产证券化工作并未启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产业融资;而在资本市场融资机制方面来说,现行资本证券市场主要是为传统有形产品产业服务,其设置的上市条件多适合于具有较大比重固定资产的工商业企业,文化企业很难符合上市条件,也就无法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此外,山东文化产业基金制度也有待完善,文化产业基金的数目有限及其投资的过于稳健,决定了其不能解决文化产业融投资难的问题,而且文化产业融资担保基金体系尚未建立,各相关部门也并未出台明确的实施细则。”

“另外,文化领域落后的投融资配套服务机制与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不相适应。” 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所所长、研究员张凤莲补充说,目前文化产业方面缺乏优质的中介机构和评估人才,无法对文化产品价值进行准确评估和后续管理,又缺乏健全的产权交易市场让银行将质押的版权变现,这使得长期停留在“抵押为本”经营模式上的金融业与文化企业的资金需求难以形成有效对接。

对策:

政府、银行、企业、社会多措并举 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格局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根本在于文化企业做大做强,需要创意、人才、科技与资本的紧密结合,共同促进。” 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所所长、研究员张凤莲认为,推动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必须调动各方面力量,构建政府、银行、企业、社会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

首先,政府方面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构建银企合作平台,通过开展文化产业银企对接会、洽谈会、推介会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与文化企业加强沟通联系,解决文化产业投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探索建立文化产业融资担保机构或担保基金,对符合产业支持方向的文化企业投融资项目提供担保,安排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文化金融业务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贴息支持,并对新增文化产业贷款或担保代偿损失给予一定的补偿;鼓励文化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发行上市,填补目前A股市场无山东籍文化企业的空白。

其次,银行方面要创新对文化产业的融资方式。要制定明确的授信政策,对于国家和山东省重点支持的文化产业项目,最大限度提高审批效率,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在国家允许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内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通过债务融资、信托租赁、私募股权融资、上市保荐等多种方式满足文化产业客户的融资需求,为文化企业提供便捷的信用证、国际保理等国际贸易结算融资服务;加快推进担保方式创新,探讨专利权、商标权、电影制作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抵押贷款、文化企业联保互保贷款等的可行性,为文化企业尤其是中小文化企业融资扩大抵(质)押范围。

对文化企业自身来说,不能抱有“等、靠、要”的消极思想,要切实提高融资水平,根据自身规模大小、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打造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提高赢利水平及企业信用等级,加强自身建设,增强融资能力。

社会方面,要抓住文化产业投资机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作为绿色朝阳性产业,文化产业是民间资本的投资新领域。民间资本应积极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文化产业担保、评估行业的需求也为社会提供了投资机遇。构建文化产业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体系、版权交易渠道和交易机制,健全诚信体系和文化产业担保体系,能有效控制融资风险的发生,为文化产业融资提供基础性保障。

“山东是个文化大省,如何使文化产业与金融产业互动发展,从而达到合作共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山东省财政厅国有文化企业资产处处长张伯福表示,下一步,政府将大力推动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帮助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帮助企业提高资本运作能力,培育一批上市企业;大力支持文化产业与金融的高度融合,完善文化产业融资担保体系,探索文化与现代金融相结合的新模式;大力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强化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通过有效方式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本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兴,则山东兴;文化强,则山东强。文化与金融的互动合作,是推动山东文化产业腾飞的重要环节,也是山东建设文化强省的制胜之道。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