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切换
新闻
山东:工业园区开发困境
2014
09/28
21:51

 开发区此前是“野蛮开发”阶段,至今没有脱离这一模式,无疑留下了不少形如“癌细胞”,如今在企业效益差的情况下,“老板跑路”也在众多园区内上演。

济南全市共有各类省级以上园区10个,这其中还不包括遍地开花的“地市级开发区”,甚至众多乡镇也拥有自己的“开发区”。

“今年企业效益不好,都走人了。”9月17日,青州经济开发区内一企业负责人坦言,辖区内部分企业因此倒闭、停产。

记者多次乘车绕园区而行,许多企业厂区内冷冷清清,下班时间也少见工人出入。而许多地块被栅栏围起来,面积少则100余亩,多则几百亩,地里长满了野草,变身“牧场”,有的被再次种上庄稼。

园区内“飞达街”北一厂房旁,圈起来的土地多达300多亩,长满了野草,厂房内仅有几名老年人值班看守。姜家村村民介绍,该地块涉及姜家村、郎家、付家等三村,已被当地政府征用4年,却迟迟不见开工建设。上述企业人士透露,该地块原本计划开发,但当时隶属企业效益不好,无力继续建设,随后接盘企业换了多家,仍无力开发。村民们说,政府占地却不能继续建设,当地农民想种却也不能种,只能继续撂荒。不过,对他们来说,对此已习以为常。

山东博大律师事务所李国峰律师对此认为,“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条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他介绍,开发区内多处圈而未建的耕地,已连续2年及以上未使用,类似境况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为农民集体所有的,应当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

青州经济开发区企业管理科负责人告诉记者,辖区内企业效益不好,此前招商引资项目是一边建设厂房一边办理审批手续,但从今年开始,要求更加严格,在建设之前首先要办理手续。他解释,园区内围起来土地大都是正在办理审批手续中,并没有“圈而未建”的地块。

本报记者在淄博、临沂等地多个经济开发区内调查,园区冷清的情况在多地存在,园区内许多项目处于烂尾状态,设备上锈迹斑斑。其中所涉及的项目中,多是化工、金属、纺织等高污染产业,这些项目在山东内部地区的开发区备受“青睐”。而对于青州经济开发区的村民,则显得颇为庆幸,园区主产业是铸造业。其企业管理科上述人士介绍,园区内招商引资出让土地价格为每亩1900元,但对于化工等项目,门槛较高,投资规模为5亿元。

杨建国坦言,开发区此前是“野蛮开发”阶段,至今没有脱离这一模式,无疑留下了不少形如“癌细胞”,如今在企业效益差的情况下,“老板跑路”也在众多园区内上演。他说,如工业园区里主导产业不确定,招商引资时饥不择食,项目引了进来,结果养不活,形不成集聚。杨光杰同样认为,随着开发区的盲目开发,很多招商引资项目有敲锣开场的,却无收尾的,必然带来烂尾工程,甚至垃圾工程。

据中国产业集聚区网的一份调查报告介绍,山东辖区的经济开发区在全国处于“第一梯队”,这与山东的经济发展程度、区位优势等,以及发展产业园区时间比较早、靠近沿海、观念比较开放等有直接关系。

该调查报告显示,从山东工业园区发展轨迹来看,大致经历了一个从散到聚、从引进到输出、从制造到创造的过程,同时也摔了不少“跟头”。而在产业园区的功能构建上,由过去的工业园区、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到现在的产业集聚区,也是因势利导地利用了企业自身的功能构建,企业集中布局,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不仅能够发挥产业链的效益,也能缩减中间生产成本,进而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工业园区的“集聚”性更强。

公开资料介绍,1984年,中国借鉴国外园区发展经验,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经开区首先在沿海布局,并迅速延伸至中西部地区。2014年9月4日,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表示,最近10年,开发区快速发展,已成为所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杨光杰分析称,山东很多地方的区位条件并不适合建开发区、园区,但地方政府主导,片面追求GDP、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使得各种开发区、园区总量过多。在此基础上,随着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众多开发区面积从最初的十几平方公里扩张至几十、甚至上百平方公里。以山东济南为例,济南全市共有各类省级以上园区10个,这其中还不包括遍地开花的“地市级开发区”,甚至众多乡镇也拥有自己的“开发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园区转型发展报告》主编李佐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开发区在靠产业无法更好发展的同时,也存在拿出一部分土地大规模卖地,搞实体经济、房地产开发、商业开发的现象。

“当前工业园区主要的问题是招商引资,招商引资难这是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杨建国坦言,这并没有阻碍各地开发区的继续扩大。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