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88年经省政府批准建立,也是国家科委正式批复确定重点联系的高新区。是枣庄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按照市委、市政府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支柱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要求,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按照“四个一”的发展思路,即抓住一个机遇——“三区合一”,瞄准一个目标——创建国家高新区,突出一个核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完善一个保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立足产业发展,加快工业转型振兴,全区经济社会实现了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的同步提高。
今年1—8月份,全区地方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6%;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1%;工业利税同比增长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
□张环泽 谢辉 王允杰
立足产业发展定位 打造“四新一强”优势产业
枣庄高新区按照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积极围绕争创国家高新区,坚持产业发展定位,突出项目发展,着力培植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装备制造“四新优势产业”,强化传统产业。
——新能源产业:枣庄高新区始终把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实施城市转型战略的重要举措,挖掘自身优势,抢抓发展机遇,有效提升了锂电新能源产业的整体规模和创新水平,已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锂电新能源产业园区。目前,枣庄高新区锂电新能源企业23家,年产值达26亿元,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涵盖锂电材料(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外包装)、锂电池(近百个品种,年产2.4亿支的生产能力)、电子系统(充电设备、超级电容器、控制系统、总成系统)、锂电产品(锂电自行车、旅游车、观光车、船舶电池组)等。锂电新能源产业已拥有3个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4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8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各类科技发明、技术专利213项。电动汽车动力系统、锂电关键原材料、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超级电容器等10余项产品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枣庄高新区已成为全国三大锂电基地之一,被确定为全国青少年节能环保教育基地、山东省锂电产业聚集区和车用动力电池产业化示范基地,并积极争创山东省新能源汽车自主创新示范园区。
锂电产业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海特电子集团生产的高效能锂电池广泛应用于警用巡逻车、旅游观光车,并与中国重船公司开展合作,投资生产船舶专用锂电池,发展前景广阔。海特电子与中信集团合作,开发生产万吨级高性能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应用,该项目已列入山东省“十二五”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并获得3316万元国家财政资金支持,一期工程已完工即将投入使用,2013年全部竣工投产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正极材料生产企业。为加快锂电自行车产业集群的培育,市政府决定将威斯特车业作为锂电自行车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集中资源力量,予以重点支持,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集聚、膨胀。力争用2年时间,投资30亿元,达到年产300万辆的产能,实现产值180亿元,利润18亿元,税收9亿元,解决就业2万—3万人,在此基础上,力争实现1500万辆产量,形成锂电产业千亿元板块,打造中国锂电自行车之都。
——新材料产业:重点打造金封焊宝项目,把无铅焊料先进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效益,打造百亿新材料电子焊料基地。充分发挥东方光源集团获得的三网合一专利和军工、铁路、石油等百余项产品许可认证优势,有效转变为规模效益优势;尽快实现与中国中建集团等国内大企业的合作,争取引进日本光纤棒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进一步完善新材料产业链。
——新医药产业:深化与香港华润集团的合作,建设现代化的药业园区,加快实施山东三九药业股权转让,尽快建成华润三九在北方最大的生产基地,确保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上缴税金1亿元。5年内,使山东三九成为国内最大的颗粒剂药品生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上缴税金2亿元。
百科药业是枣庄高新区大力培植的新医药产业,为形成集聚规模效应,高新区将神工路北侧占地105亩工业用地一宗及地上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的四栋标准厂房,整体转让给百科药业,规划建设现代化医药生产企业。与中国医科大学合作开发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引进北京美济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发明专利技术,投资建设全国最大的辅酶Q10(CoQ10)生产企业。经过2—3年的努力,争取把一个小微企业打造成一个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
——新装备制造:以锂电、矿山、化工装备制造为基础,加快五轴数控中心、工业机器人、大连重型化工项目建设,打造鲁南地区新装备制造基地;积极推进山东能源集团在高新区的投资,加快投资16亿元的亿和热电二期、30亿元的鲁南装备制造园、14亿元的橡胶制品生产等项目的建设投资,形成亿和橡胶、鲁南装备两个百亿板块。
——强传统产业:以山东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亿和集团为引领,全面完成泰国橡胶基地、360万条轮胎、20条传输带生产线,配套建设传输带芯轮辋建设,打造百亿产业板块。
创新政策机制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
高新区党委、管委树立大招商理念,注重提升招商质量和水平,全区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外贸进出口完成全年任务的51%,同比增长37.5%,增幅居全市第一;银行新增贷款增长275.4%,增幅居全市第二。
——加强队伍建设推进项目落地。根据高新区的发展定位,立足招商和经济发展,调整充实了区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增强了统筹协调全区的招商引资的工作力度。成立了招商局,内设投资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引进项目的报批、审批和立项等有关手续,做好跟踪服务和综合调度,并对所有的项目实行责任帮包,全程服务,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实行引建分工负责制、领导帮包推进制、审批手续代办制、协调联席会议制,确保项目引得来、落地快、建得好。
——完善优惠政策提升竞争力。为推进招商引资工作,高新区党委、管委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增强了招商吸引力,规范了招商行为,提升了招商效率。同时,加强对招商引资任务目标考核。通过任务分解、检查督促、项目统计、考核评比、落实奖惩等措施,组织和督促各街道办事处、各相关部门和企业开展招商工作。使枣庄高新区的招商定位更加鲜明,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
——借助招商平台抓引高招大。高新区党委、管委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省、市等各种形式的招商活动,相继赴日本、韩国等地招商。积极与大企业、大集团高层对接洽谈,力争在引进世界500强和30亿元大项目上实现突破。
——积极开展活动提高招商成效。4月,参加杭州招商会议签约4个项目,合同利用资金14.6亿元;7月,在深圳举办“枣庄高新区(深圳)经济合作洽谈会”,签约12个项目,合同利用资金46亿元;参加“2012香港山东周”一系列招商活动中,签约4个项目,合同利用资金1.78亿美元;9月,在“2012海内外知名企业家齐鲁行(枣庄)”活动中,积极洽谈对接项目,分别与铜锣湾集团、基恩国际集团等进行了洽谈,成功签约了锂电自行车产业园、100兆瓦光伏电站、洲际假日酒店等项目,合同金额达44.6亿元人民币。
立足优势产业 推进工业转型振兴
围绕创建国家高新区的目标,以工业转型振兴为突破口,积极作为,奋力赶超,努力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全市工业转型振兴的重要支点。
——着力发展总部经济。开工建设浙商总部大厦,对在枣庄及周边地区的浙商企业,吸引到总部大厦来,设立销售公司;招引新的浙商企业到大厦设企投资,并在一定时间内,给予免房租等优惠政策,从而形成枣庄的浙商企业总部经济,打造浙商人在枣庄的家。
积极与今日乾通(北京)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投资20.5亿元,建设“枣庄数据中心产业基地”项目。该项目包括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综合服务办公中心、培训中心、专家和管理层公寓及产业孵化园等功能设施。正式投入运营后,实现从枣庄到北京的数据互联互通,并入驻到数据中心3个以上的国家级企业或全国性企业的相关业务。一期项目建成运营后,实现年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年纳税额3000万元以上。
——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支持昂立集团与大唐国电合作,在青海、宁夏等西部地区投资建设光伏电站,拉动高新区光伏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的销售,推进锂电储能电池的应用。超前谋划润恒集团的发展路子,先行办理在枣庄和西部地区建设光伏电站的审批手续,为润恒集团的光伏产品、锂电储能电池的应用开拓市场。
——加快发展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是工业经济乃至整个经济的活力所在,是就业富民的重要渠道。重点实施中小微企业培育、成长、创新和提升“四项计划”。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市驻地的地缘优势,着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以张范汽车4S店集聚产业为基础,配套建设汽车商贸城,大力培育汽车产业后市场,逐步建成鲁南地区最大的集品牌汽车销售、检测维修、登记挂牌、汽车装具、二手车交易、综合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体汽车物流基地。以杨峪风景区为载体,建设平战结合的市驻地人防疏散基地,扩大汽车赛事规模,开发自驾游、农家乐、攀岩观光的旅游休闲项目。以天衢物流港为平台,引进北京“居然之家”知名品牌,构建包括家装设计中心、家具建材市场、家居销售商场等多种业态的大型连锁家居建材主题购物中心。
高新区的未来发展,将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围绕产业发展,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努力向着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全市工业转型振兴的重要支点的目标阔步前进,实现高新区更好更快发展,为建设富庶、宜居、文化、活力、安康的“幸福新枣庄”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
坚持不懈搞好科技孵化、产学研合作、企业创办科研所三大创新平台建设。今年以来,全区共有26个科技项目列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申报专利30多项;16家企业申报并将获批为省级及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强化科技孵化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作用,提升软件园的科技含量,使其不断上档升级。完成生产力促进中心和虚拟大学、虚拟科研院所的规划建设,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孵化创造良好条件。发挥科顺数码国家级科技孵化器作用,不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截至目前,在孵企业84家,累计毕业企业39家,部分企业被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强化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坚持举办企业与大学院所技术合作活动,促进企业依托科技创新加快发展,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继续做好与国家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合作开展的锂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制造研发,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的液流电池研发。充分利用现有3家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的作用,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0余个。
——强化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以政府为桥梁,坚持每年举办一次企业与大学院所科技合作会议,增设各类技术设计研究中心,使先进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前,全区已有2处国家级、4处省级、18处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攻克并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
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锂电池检测中心被省质监局确定为“省锂电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目前正积极创建国家级中心。
——人才引进平台运行良好。致力于培养高精端专业技术人才,以现有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为平台,先后引进近100余名硕士、博士、教授专家进区创业。区内大部分的规模企业建立了研发中心或科研所。路华、久力、威斯特等企业先后从天津、深圳引进高端管理人才,促进了企业的规范管理和市场开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