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海洋大学客座教授宫泉激先生,为莱西经济开发区成立10周年所作的词。
如今,这片新城正在日益扩大东起204国道、西接莱西老城区;南起蓝烟铁路、北至804省道。莱西开发区建成区方圆10.6平方公里的碧野上,已经开发成了一片商机无限的投资热
土。
“三高齐上”搞开发
从1992年6月18日莱西开发区成立,到1997年,起步区1平方公里的土地早已开发、出让结束。1998年开始,工委、管委会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全面实施二、三期工程和北部园区的开发建设。
高起点规划。他们先后聘请省规划设计院、南方工业大学等单位对开发区进行了详细的控制性规划,“山、水、林、田、路、桥、园”综合布局,统一规划,力求“30年不落后”。
高标准建设。高级工程师出身、在部队做过多年工程建设的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邴国裔亲自抓园区建设质量,无论修路、架桥、还是厂房建设,从夯实基础、水泥标号、钢筋规格到混凝土搅拌,都一一过问,使开发区的工程样样过得硬,实现了“无豆腐渣工程、无半拉子工程、无返修工程”。
高水平管理。开发区组建了20多人的环卫队,负责区内道路保洁、垃圾清运和花木修剪、管理,分段负责,责任到人,每年仅用于园区管理的投资,就达30万元。保持了洁净、亮丽的园区环境。到目前,莱西开发区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已逾2亿元。供水、排水、排污、供热、通讯、电力……完成了与莱西市总管网的对接。莱西开发区与莱西城区已经融为一体,成为这座青岛卫星城市、胶东半岛生态型滨河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是莱西开发区园区建设的主要特色。道路修到哪里,花木栽到哪里;园区建到哪里,绿地跟到哪里。开发区的公园、广场、绿地,已经成为继月湖公园、莱西湖、人民广场之后新的旅游景点,新婚的青年男女拍摄录像、节假日父母带孩子出游、老年人休闲娱乐,都愿意到开发区转上一圈,留下倩影。
“三管齐下”抓招商
日前,青岛海升果业有限公司与开曼群岛中国海升果汁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完成了合资项目开曼群岛中国海升果汁控股有限公司投资6690万港币,认购青岛海升果业有限公司增资的股份,用以增加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这是莱西开发区第一家以股权并购方式建立的中外合资企业,也使青岛海升果业公司由原来总投资的2.06亿元,增至6.88亿元。今年1-11月份,莱西开发区共引进外资项目20个,其中增资项目就有希杰食品、锦鲜化工和坪仙机械等10家外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4560万美元,引进内资项目37个,实际利用内资5亿元。
“项目是园区的生命”。莱西开发区围绕项目建设这个中心,紧紧抓住“招商、服务、建设”三个重要环节,使区内的企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内外资并举,狠抓招商引资。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增强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外资以韩国招商为重点,内资以民营经济为主,在积极推行以外引外、以商引商、媒体招商、网上招商等一系列传统招商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突破,利用现有资源,抓好产业链招商、资源链招商、亲朋链招商、业务链招商。着眼于引进大、高、新项目,着力推进大项目建设,带动产业集群化。
全方位服务,优化投资环境。加大走访力度,扩大服务范围,倾听企业的呼声,有的放矢地搞好服务,切实解决实际困难,不让群众感觉“办事太难”,不让外商感觉“离家太远”,做到“亲商、爱商、安商、富商”,今年以来,共为希杰食品、锦鲜化工和坪仙机械等30家企业解决项目审批、土地征用、建筑安装、供水供电、通讯招工等困难和问题80余件(次),及时圆满地处理劳动争议和纠纷6起,赢得了外商的信赖和好评。
抓项目开工,推进建设速度。对拟开工项目和开工在建项目,工委、管委会均安排班子成员和管区干部包帮,具体负责帮助企业办理手续、协调关系、解决困难。同时,采取现场办公、定期调度、召开联席会议和加强督查等措施,加大督办力度,加快推进速度,促其早日开工、早日竣工、早日投产。今年以来,先后有17家内外资项目竣工投产,新开工项目32家。
截止目前,莱西经济开发区累计批准进区项目300余家,其中有希杰(青岛)食品、青岛海升果业、青岛韩新服装等三资企业8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3.6亿美元,经营范围涉及到机械、化工、电子、食品、服装、房地产等行业。
“三措并举”促服务
莱西开发区工委、管委会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突出大服务、大代理观念,通过落实三个到位、建立五项制度、搞好三个延伸,使为民服务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达到了“代办一件实事、赢得一片民心”的目的。
落实三个到位,打好服务基础。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以民政、计生、工商、土地、外商服务中心、派出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为民服务管理委员会,在全区40个村庄和4个居委会设立了为民服务代理点,构筑了代理服务网络,建起了“三快一提高”(快办理、快审批、快落实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服务机制。二是硬件设施到位。为了创造一个一流的服务环境,投资20万元建起了120平方米的为民服务大厅,配备了微机、车辆和休息室,使为民服务中心成为管委会办公条件最好的科室。三是人员配备到位。通过竞争上岗,选拔出政治思想好、业务素质高、热心为群众办事的人员作为区、村两级专职代理人员。
建立五项制度,提高服务质量。一是宣传制度。统一印制了《代理项目业务指南》、《为民服务便民联系卡》,定期利用宣传车、公开栏、广播等形式开展宣传。做到了代理内容、办事程序、办理时限及注意事项等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二是下乡服务制度。变“坐班”服务为“坐班”与下乡服务相结合,每周一、四进村入户服务,实现了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办为一次办、变暗里办为明里办。三是“周汇报、月座谈、季培训”制度。即村级、部门代理员每周向为民服务中心汇报一次工作情况,每月召开一次各村(居)代理员和群众代表座谈会,每季对村(居)代理员、村政工书记进行一次业务培训,以便于为民服务中心及时了解情况,确定下一步重点工作重点,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今年以来,已开办两期培训班,培训160人次。四是代理公开制度。将45项代理事项的工作流程、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等对全区群众公开,接受监督。五是督查考核制度。对为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实行划片包村、绩效考核,奖惩兑现。
搞好三个延伸,拓展服务领域。一是延伸到为农业生产服务。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和需要,成立了蔬菜协会,建立了花卉基地和奶牛养殖小区,加强与科研院校的联系、交流与合作,组织广大会员外出参观和内部经验交流,举办培训班,及时引进推广新农药、新肥料、新品种和新栽培设施等,使农业生产不断发展。二是延伸到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服务。按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技能特长、就业培训意向进行分类储备,建立技能培训信息库,重点培训蔬菜加工、花生加工、木瓦水电工、编织、电动缝纫、服装加工等工种,为就业开辟广阔的途径。2004年以来,已开办培训班8期,共完成培训1321人,输出各种劳动力1189人。三是延伸到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在各居委会设立了为民服务代理点,服务对象从幼儿直到老人。今年以来,先后在社区内分发了上千份宣传资料,办培训班8期,查体、治疗850多人次,办理独生子女证、房产证、残疾证、老年证等350多个。
“三驾齐驱”建文明
2002年6月26日,就在莱西经济开发区的干部群众仍然沉浸在庆祝建区1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之中的时候,从省城济南又传回一大喜讯:经省文明委检查验收,莱西经济开发区正式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
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青岛电视台相继宣传报道。莱西经济开发区再度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
3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莱西经济开发区“省级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始终保持不变,至今依然是莱西15处镇、街道中惟一的省级文明单位。
早在2001年春,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邴国裔第一次巡查新划入开发区的6个村庄时,就针对村庄“脏、乱、差”和农民“穷、懒、散”的现状,提出了“硬件建设抓村容村貌改观、软件建设抓精神面貌改变”的精神文明建设纲领,计划用1-2年的时间,把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省级文明单位。
由此,掀开了经济开发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篇章,每年春季,工委都要发动以“整治村容村貌、美化生活环境”为主题的精神文明建设集中活动,区、村、户联动,“三驾齐驱”,创建文明,人人动手,美化家园。
与此同时,加强了以创建五好文明家庭、争做“十佳个人”和模范村民为主要内容的“软件建设”,村村成立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开通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直通车,全区设立36个终端接收站点,经常组织收看和下载有关科技、文化、信息和政策、法制教育的节目,提高党员、干部和村民整体文明素质,构建平安、文明、和谐新农村。
到目前,包括2004年新划入开发区的龙水街道办事处27个村庄在内,开发区已建成莱西市级以上文明村庄28个,其中青岛市文明村庄标兵3个,多次承接青岛市和莱西市精神文明建设现场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