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清晨,东平工业园区公园里,几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有的拉着二胡,有的打起了太极拳;一辆辆接送职工的班车驶过宽敞洁净、树影婆娑的大道;三五个小朋友牵着父母的手,蹦跳着走进了幼儿园。
园区不仅要打造一个优秀的工业园区,更要建造一座新的城区。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将工业园区打造成‘产城一体化’的标本,就是我们的目标。
“产城一体化”的基础与前提,必须是一座“产业新城”。东平工业园区兴建于2003年,经过10年的发展,产业框架日臻成熟,已经成为一个入园企业达135家的省级工业园区,是东平经济发展名副其实的“领跑者”。如今,该园区又在调整产业布局和结构上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对于传统产业,园区帮助和引导企业开展技改扩规,探索出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循环生产、产业循环组合的新模式,全园企业呈现出高效低耗的特点。光大集团、东顺集团、新东岳集团等一批本土企业渐渐成为“航母型”企业。对于创新项目,从资金投放、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全力扶持,延伸产业链条,构建产业集群,先后培植了国信实业、博达光电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企业。
同时,东平工业园区把目光瞄准了新兴产业。本着“招大、引强、选优”的原则,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完成了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围绕生物制药、信息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为目标,引进了美国龙美生物制药、广东中天科技、中科院氧离子聚丙烯酰胺等18个过亿元的高新技术项目。
园区的崛起给井仓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东平街道井仓村是工业园区所在地的一个村庄。高低不平的泥土路,破破烂烂的砖瓦房,村民们只能靠种地和外出打工获得微薄的收入,这正是十年前该村的真实写照。而如今,井仓村已经成为一个社区。这里是宽敞笔直的水泥路,整齐漂亮的小楼房,设备齐全的文化广场。近年来,东平工业园区所在地的15个村庄全都划入了“产城一体”的布局之中,从前脏、乱、差的村庄变成了现在的新型社区。
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该园区还在“软件”建设上下功夫,关注民生事务,提高园区的和谐度和美誉度。2011年9月,园区按照惯例为辖区内贫困大学生捐款9万余元,圆了他们的“大学梦”。而在尚庄村,每逢佳节,困难家庭和老党员们就会收到园区送来的慰问金和慰问品。
两年前,在工业园区一家企业上班的张树军每天早晨骑摩托车花半个小时到厂里上班,晚上则又匆匆返回家里。随着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日趋完善,今年他在园区购买了一套楼房,把妻子和儿子也接了过来。而像张树军这样定居在园区的工人还有很多。九鑫花园、银山小区、东顺花园等一个个住宅小区拔地而起,园区派出所、财政所、银行、幼儿园、第四实验小学等公共服务机构一应俱全。工业园区管委会的社区化服务管理职能日益成熟,成为东平“产城一体化”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东平县在培强产业的同时,坚持“产城一体”的发展路子,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搞好新一轮园区规划和扩张,完善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加强社区管理、环境绿化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人气集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