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切换
新闻
山东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以科教改革创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
09/15
16:53

走进位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东营软件园,“一站式”服务大厅、贴心的园区管家服务……在这里,足不出“园”就可享受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便捷高效的服务,备受入驻企业欢迎。截至今年8月底,东营软件园拥有载体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签约入驻软件企业205家,从业人员4300余人。

近年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园区为平台聚项目、扩规模、强产业,同时把握体制机制改革机遇,成立东开数科(山东)产业园有限公司作为园区运营公司,为入驻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将东营软件园打造成为黄河三角洲最具品牌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信息产业先行区。园区负责人介绍:“高成长性、高附加值、微能耗、零污染是园区内企业普遍具备的特点,现已形成石油信息化、地理信息、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软件、系统集成、智慧城市等几个主导产业方向。”

东营软件园的发展,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并不是个例。近年来,开发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发展能级、打造科创高地等举措,使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持续提升,以高质量的科教改革创新工作赋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开发区坚持政策先行,先后出台《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政策》、《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券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形成“企业出题、先期投入、协同创新、市场验收、政府补助”的创新机制,对创新主体培育、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等全方位支持,切实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撬动企业创新潜能。“十三五”以来,引导企业转化科技成果150余项,累计完成技术合同登记362项,技术交易认定额累计达到13.31亿元。截至目前,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9家,市科技型企业227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入库企业249家,均居东营市首位。

好的科教改革要统筹整合有关资源、靠上靠前服务,变“各攥一把米”为“集中力量办大事”。为此,开发区着力对企业进行梯级培育,加大对上争取工作力度,积极争项目、争资金,引导激励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全区企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92%。常态化开展科技惠企培训,每年举办科技政策解读、创新实务培训等大规模培训活动10余次。积极协调金融机构,组织银企对接专场活动,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十三五”以来,区内企业获批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科技奖励457项,获得各类无偿扶持资金1.35亿,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贴息、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额度6.59亿元。

聚焦产业创新发展需求,开发区推行“一产业一平台一基金一团队”发展模式,推动建设若干产业技术创新平台,聚力突破一批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稀土催化材料研究院采取“以院带园”协同发展模式,实现稀土催化关键技术、产业发展模式“双创新”以及产业链上下游、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双融合”。签约落地山东大学天元数字产业研究院、全市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浪潮新基建等一批数字产业项目,全区数字经济增长47.4%。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着力打造和升级一批具有产业带动性的技术创新研发平台,仅2020年就新增省级院士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创业共同体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41家,总量达到156家。

夯实平台支撑,深化产业链融合创新。开发区以区中园、园中园的形式,先后打造了东营软件园、科达加速器、光谷未来城等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的产业孵化平台,形成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创业孵化体系。目前,全区拥有市级以上创业孵化平台16家,其中国家级6家,孵化场地总面积60.3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近千家。坚持专业化、差异化发展方向,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孵化载体和产业基地。中科园区“瞪羚汇”、东营软件园“互联网+”,大学科技园“数创谷”、跨贸产业创新示范园等新业态平台载体陆续建成投用……专业化的孵化载体将帮助更多企业提升发展能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开发区还紧紧扭住项目建设的“牛鼻子”,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企业增资上大下功夫,着力壮大科创产业规模。重点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旧动能转换支持领域,加大招商力度。

责编:张靖雯、王瑞景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