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省肉鸡产业正遭受产能膨胀、消费低迷的双重挤压,部分养殖户退出市场,但也有肉鸡企业一年盈利2亿元。肉鸡产业应改变单纯依靠出口模式,走深加工和品牌化道路,加速开拓国内市场。”在28日举行的首届山东肉鸡产业大会上,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局长冯继康呼吁,山东肉鸡企业应通过加快转型升级寻求出路。
陷入低谷
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监测发现,当前山东毛鸡平均销售价格7.59元/公斤,创年内新低,同比下降28.46%,肉鸡毛鸡出栏更一度持续在3元以下。
“今年以来,全省肉鸡及其产品价格快速下跌,屠宰企业产品库存增加,禽产品销售迟缓或停顿,禽苗价格大幅下跌甚至无人问津,种禽淘汰增加,企业资金链紧张。”冯继康告诉经济导报记者,9月份后,种禽企业、养殖场户、加工企业、产品市场等多个环节均陷入低迷,损失惨重。由于销售不畅、库存高企,不少肉鸡养殖企业和养殖户资金链吃紧,一些养殖户被迫退出市场。
山东春雪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维新告诉经济导报记者,现在每羽商品肉鸡亏损3-5元;肉鸡产品胸肉6500元/吨,而去年同期价格约在13500元/吨,降幅达51.85%;鸡架现在为1000元/吨,去年同期为4000-5000元/吨,降幅高达75%-80%。
探索脱困路径
危局之下,不少肉鸡企业主动开始探索脱困路径。
山东凯加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安丰君告诉导报记者,通过打造养殖、屠宰、熟食加工的全产业链条,提升自动化养殖水平,实施产品出口、快餐供应、专卖店齐头并进的市场营销战略,其企业实现了盈利。“我们的鸡胸肉加工成熟食出口欧洲可以卖到20000元/吨,每吨可盈利8000元,而国内同类产品只能卖到6500元/吨。”安丰君透露。
郑维新也告诉导报记者,其公司一方面正在降低产能,另一方面投资2亿元新上了熟食生产线,可深加工5000吨肉鸡产品。
山东凤祥集团总经理王进圣则建议企业要加快对接国际先进的一体化养殖模式,抓好养殖与销售,实现管理可控的自养模式。
据王进圣介绍,风祥已实现了从“公司+农户”至“公司+农场”再到“公司+自有现代化养殖场”的转变。先后投资近30亿元,建设了现代化肉鸡养殖一体化项目,年产鸡苗1.6亿只,出栏肉鸡1.5亿只。
转型更早的青岛正大集团大也成为山东为数不多的盈利肉鸡企业。据该集团副总裁周嘉果介绍,公司上半年宰鸡2000万只,目前每月盈利2000万元,全年可实现盈利2亿元。
向标准化、深加工转型
“肉鸡产业如此低迷的主要原因仍在于产品结构不合理和市场需求低迷。企业延续传统模式,未能及时调整产能。”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副书记禄岩表示,标准化、规模养殖是解决肉鸡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告诉导报记者,山东肉鸡产业主要以养殖为主,产品附加值低。肉鸡产业需要提升标准化养殖水平,扩展产业链,打造自主品牌。他建议山东肉鸡企业发展肉鸡深加工产品,培育品牌,实现可持续发展。
“当前全省肉鸡产业的唯一出路是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拯救,要在种质建设、产业增效、持续发展和运营风险防控等方面转型升级。”冯继康告诉导报记者,山东将推动肉鸡产业加快鸡产品精深加工,培育以鸡肉为原料的方便食品、快餐食品、功能性食品等消费需求;推动企业优化资源配套,形成“产业命运共同体”;推动大型龙头企业兼并国外公司或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开辟产业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