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切换
新闻
潍坊经济区高标准打造生态工业园区
2015
12/20
23:19

2011年,经济区从转型升级大势出发,提出了建设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的目标,此后,经济区围绕打造“潍坊城市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滨海新城服务区、‘三区’建设示范区”的发展新定位,按照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要求,以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循环经济为主线,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为根本出发点,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医药化工、食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加速扩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集群快速成长,产品产业链不断延伸、完善,产业间耦合共生关系不断拓展,资源能源的利用更加合理,全区综合实力稳居全省省级开发区第一方阵,于日前顺利通过了省级生态工业园区验收和国家级预验收。

潍坊经济开发区

抓规划,科学指导园区建设。在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的过程中,将建设规划意见、指导思想纳入园区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将生态环保、循环经济理念全部融入到产业体系、区域功能、交通体系、绿地系统、公共服务设施等领域;在创建阶段,将重点任务及项目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单位和时间进度,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实现了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统筹规划,科学指导,分步实施。

抓项目,强化生态发展载体。通过外引内育、绿色招商、产业链招商等举措,坚持做实产业结构优化、生态产业补链、物质代谢工程、节能减排、污染治理、生态景观、环境管理和保障体系等重点工程,成功培育起了产业突出、配套能力齐备的机械制造、医药化工、食品加工等生态产业集群,产业链网的不断延伸、拓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张。

抓改造,提高产业生态化水平。通过实施“腾笼换鸟”,淘汰区内小化工、小机械、纺织印染等企业;突出专业化、精细化、定向化招商,以招商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开展大企业总部基地建设,打造北海路总部经济带和白浪河总部经济带。同时,以推动企业上下游配套协作为重点,不断丰富产业链网,打造产业集聚高地。

潍坊白浪河花景

抓科技,增强园区发展动力。通过建设重点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建立协同创新平台等方式,形成“多元、融合、动态、持续”的协同创新模式与机制,目前,已建成5家省级以上创新服务平台,拥有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研发中心2家、市级以上研发中心14家,先后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10余所国内著名院校建立合作关系。2011年以来,新增发明专利52项,实用新型专利269项,外观专利121项。

抓监管,提升园区管理水平。建立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区内有12家重点企业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认证比率达到30%;成立了环境监测站,完善了在线监测及监控,城西污水处理厂、友谊纸业等13家涉水企业全部安装了在线设施,实现了从“末端监测”向全程监管的转变。

国家级孵化器

自创建生态工业园区以来,经济区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均获得了巨大收益和变化。

产业结构日趋优化,经济质量不断提高。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战略,全区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84亿元,同比增长21.0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5.84%;工业结构向“三高两低”(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密度,低污染、低能耗)方向演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6.72%。

产业链网不断完善,集群优势日益显现。突出集约发展,走集群化、规模化发展之路,从扶持单个企业向扶持产业集群方向转变,实行龙头不大引龙头、配套不够搞配套等措施。依托“中国农业机械之都”潍坊市,一批新项目相继建成投运,形成了从整机生产到关键零部件配套、从物流服务到机械再制造的完整工程产业链。以万泉食品、华裕实业、汇海食品等企业为重点,食品加工产业的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同时,区内各企业在原料使用、中水回用、固废综合利用等方面实现了产业链条的耦合,形成了循环经济产业链网。在盛大铸造、鸢飞机动车回收公司等企业的带动下,形成了“机械制造企业—废金属—再生产品—机械制造企业”的废物回收利用链条。

潍坊经济开发区新农村建设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始终把节能减排作为推动园区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三八六”环保专项行动,确保“节能、降耗、减污、增效”落到实处。围绕各项节能任务目标和减排约束性指标,建立了统计、监测、考核体系;突出超前预防,对重点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对存在问题的企业,均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全面做好企业污染防治技术保障;实施重点工程项目,全面实现污染物的达标排放。三年来,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均满足规定的功能区标准要求,且逐年改善。

下一步,经济区将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使三次产业比例更加优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倍增效应”,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推动转型升级;着力抓好空间布局优化和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加快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推进产城融合;开展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如何在开发区的层面上以环境优化经济发展、实现两者高度融合,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