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切换
新闻
山东烟台白羽肉鸡产业链日趋完善:羽肉鸡的带动力有多大
2016
02/15
18:15

养了10年白羽肉鸡的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村民董宏文,很少像现在这么高兴。半年前,他决定扩大饲养规模,投入130多万元新建了两个鸡棚,可容纳4万只鸡。按一只白羽肉鸡净利润4元钱来算,一茬鸡就可获利10多万元。


“鸡苗供应、饲料配备、防疫检测、收购出售全由仙坛公司负责。”董宏文说,肉鸡成活率能达到100%,他唯一要操心的就是喂养。


与董宏文签约的仙坛股份有限公司是烟台3家肉鸡上市企业之一。公司董事长王寿纯说,目前公司共签约2000多户,辐射烟台、威海两市6个县、市、区的380个自然村,户均年纯收入12万元。“每年仙坛公司都要召开一次农场年会,从交通工具就能看出农民挣钱了。第一年大部分骑的是自行车,第二年就换摩托车了,第三年有开小面包的,第四年就有开轿车的了。”


白羽肉鸡俨然已经成为烟台农业的标志性品牌。据介绍,国内白羽肉鸡养殖自上世纪70年代由海外引进,历经几十年发展,以高起点、高效率的优势,如今已成长为农牧行业产业化程度最高的产业,烟台白羽肉鸡更是携规模和科技优势处于全国龙头地位,拥有仙坛股份有限公司、民和牧业股份有限公司、益生种畜禽股份有限公司3家上市公司,年出栏肉鸡达两三亿只,其中90%以上加工外销,年产值130多亿元。


烟台肉鸡业为什么长得这么大?“烟台三面环海,位于陆路交通的末端,具有天然的屏障,且空气流通佳,日照充足,适宜畜禽养殖,这是地利。”烟台市畜牧兽医局局长任长良把烟台白羽肉鸡产业兴盛的原因归结为“地利”“天时”及“人和”。


1998年,农业部启动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烟台市12个县、市、区先后被列入示范区。“我们抓住了‘天时’。”民和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希民说,当时肉鸡养殖以出口为主,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系列配套设施和服务迅速跟进,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人和”,则在于当地政府的积极支持。“肉鸡养殖节粮节地环保,属于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能直接促进农民增收。”任长良介绍,近年来,政府部门相继投入扶持资金2亿多元,带动社会各界投资60亿元,用于推广生态养殖、标准化改造等项目。同时,烟台还大力推进白羽肉鸡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牵头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等7个高校院所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伴框架协议”,组织15个畜牧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技术合作,推进白羽肉鸡研究成果转化。


政策支持的一个重点是肉鸡产业的区域化布局。烟台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孙明川告诉记者:“烟台市从一开始就注重合理规划,实现龙头企业均衡发展。”3大上市公司,益生公司着重祖代肉鸡育种与畜禽产业综合发展,民和公司主攻父母代肉鸡繁育、肉鸡养殖及资源循环利用,仙坛公司重点发展肉鸡加工,并带动农户养殖。3大公司各有特色又相互竞争,构筑起完整的产业体系。


那么,烟台肉鸡自身有哪些成长秘籍呢?“技术引进和创新,是最大的特点和优势。”王寿纯告诉记者,益生股份与国外知名家禽育种公司密切合作,随时掌握行业最前沿、最成熟的技术,并将其创新自用。2014年公司祖代肉种鸡和祖代蛋种鸡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29%和33%以上,父母代肉种鸡饲养量位居全国前3名。


“养殖行业是弱势行业,养殖户是弱势群体,企业与农户的命运很多时候休戚与共。”王寿纯说,仙坛公司2000年开始摸索“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契约+情感”为维系手段,承诺“利益共享,风险担当”,既保证公司的产品来源,也帮助农民提高收入,仙坛公司现在70%的肉鸡来自农户养殖。牟平区已成为烟台市肉鸡生产第一县,当地农民年均纯收入增加3亿元左右。


民和公司更是走在了行业前列,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来解决畜禽粪便污染的问题,实现传统养殖业的转型升级。他们利用鸡粪、污水为原料,进行中温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沼液直接用于烟台地区20余万亩的苹果、葡萄基地,日并网沼气发电6万千瓦时,每年向电网供电2000多万千瓦时。


养殖技术、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的不断创新,使烟台白羽肉鸡企业渐成气候、产业链日趋完善。“全国大型白羽肉鸡上市企业共有4家,烟台就占了3家,此外,还有近20家行业内龙头企业。目前,全市肉鸡的产业化率基本达到100%。”任长良说,烟台白羽肉鸡真正实现了叫得响、立得住、长得好。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