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机械学会(简称山东农机学会)成立于1979年4月,是全省农业机械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组成、依法登记成立的全省学术性、公益性法人社会团体,是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的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山东省农业机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推动山东省农业机械化的重要社会力量。学会挂靠在山东省机械工业协会、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办公室和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业务主管部门为省科协和省民政厅。
山东农业机械学会自成立以来,坚持动员和组织广大农业机械科学技术工作者积极投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加速实现我省现代化农业建设作出贡献。学会下设18个专业委员会,现有常务理事26人,理事65人,单位会员数60个,个人会员1580人。
2015年,山东农机学会组织国内外高层次专家,围绕助力兖州农机企业创新与发展工作,不断提升创新服务能力,以开拓性的举措服务地方农机产业发展,以创新的方式开创学会工作新模式,在搭建服务平台、开展专项活动、促进项目合作和技术交流等方面取得成效。
技术移植再开发
玉米收获机实现液压驱动
“玉米收获机实现液压驱动,这在业内属于高端前沿技术!”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首席专家刘继元研究员说,通过山东农机学会在兖州实施助力工程,积极牵线搭桥,农机研究院与兖州两家企业产研合作、共同研发,将工程机械上已经普遍应用的液压技术,移植再开发,使之成功应用到玉米收获机这一农业机械上。
这一创新改变了以往玉米收获机机械传动的传统方式。据介绍,液压系统因其功率大、安装布置紧凑、操作简单省力、故障率低、安全性好、便于维护等优点,非常适合应用于结构形态多变、工作条件恶劣的农业机械。但以往囿于高昂的成本,国内农机几乎没有应用。“我们通过创新攻关、系统设计,使其成本大幅下降了约40%左右,从而使农业机械也能用得起液压系统”,刘继元说。
据悉,去年底,初步的产品已经投放市场,受到农机大户的好评。尽管收获机的售价较传统的机械传动式略高,但其耐用性提高,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大幅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成本,操作性也更好。看到使用效果,一些客户主动联系企业洽谈订购事宜。
随着我国农业种植方式的转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对农机的操作性、可靠性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追求低价格向追求性能好、操作舒适方向发展,这为农机应用液压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液压技术的应用将使我国农机质量和技术含量得到显著提高,对缩小与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巩固国内市场、减轻劳动强度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影响显著。
对于基础好但层次并不高的兖州农机产业实现强筋健骨、提质增效,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无疑是一个好的突破口。山东农机学会理事长骆琳表示,全液压系统在玉米收获机上的成功应用是一个良好的开始,这一关键共性技术下一步还有望在其他农业机械上大展身手。学会将充分发挥挂靠单位行业服务能力强的特点,嫁接各种资源,努力为兖州农机产业注入创新动力。
凝练技术发展路线
推动项目申报
地方优势产业能否持续保持优势并扩大优势,能否引领技术前进、变革是一个关键。兖州农业机械产业基础好,其发展在全国都具有特色,但企业多、小、散,技术力量大多薄弱,技术创新能力偏弱,这些都对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制约。
在实施助力工程中,山东农机学会意识到这一点。2015年12月10日,在兖州举办了山东省玉米收获机械技术研讨会,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长罗锡文等行业专家出席,就黄淮海地区玉米籽粒收获机械、中大功率玉米收获机械的智能化、玉米品种与栽培以及农机农艺融合等问题与农机企业、农机合作社代表一起进行交流研讨。
根据会议的研讨,已凝练出玉米籽粒收获技术路线初稿,目前正积极争取项目申报。据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高工周进介绍,玉米籽粒直收是国外通行的做法,但我国黄淮海地区一年两熟,玉米需要抢收,籽粒含水量高,这对籽粒直收带来很大挑战,现在国内农机也开始有一些这方面的探索,但破损率比较高,通过研讨,省农机院与几家企业达成合作,希望能有所突破。据悉,去年已经试制一台样机,经过试验试用,目前正在修改完善。
据悉,针对兖州企业的具体情况,山东农机学会分了耕种机械、收获机械和动力机械3个方向,分头突破,下一步还要帮助兖州的企业研制新一代的拖拉机,研制新一代的智能农机等。
为推动合作研发与协同创新,加快提高兖州农业装备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农机企业转型升级,依托助力工程,学会积极推动省农机院等科研单位与企业一起联合开展纵横向项目的申报及研究工作。截至目前,省农机院、山东农机学会与兖州企业签订了12项全面合作协议,共同申报并获批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项、省农机装备研发创新计划2项。另外,通过学会牵线搭桥,已与四家兖州企业达成CAE(计算机辅助分析)服务协议意向。
搭平台拓视野
推动创新要素集聚
参与标准制定对兖州企业强化技术发展内涵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帮助很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5年12月18日,山东农机学会在兖州举办“2015年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标准专题会”,邀请专家进行培训,对帮助兖州农机企业熟悉标准化基础理论、标准化法律法规、国际标准化等标准化综合基础知识,掌握标准编写要求、标准制修订程序、技术标准参数设计、标准体系表编制、标准体系建立、综合标准化等专业应用知识和方法,培训能够胜任企业标准化岗位的专门人才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为推动兖州农机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研发与协同创新,充分利用行业资源和技术优势,加快提高兖州农业装备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农机企业转型升级,依托助力工程,学会挂靠单位山东省农机院和兖州区政府合作成立了“兖州农业装备行业技术中心”,形成常规性、长效性服务于兖州农机行业发展的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通过签订专项技术服务合作协议等形式,在促进兖州农机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科技创新中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中心不光是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还要帮助企业解决发展战略的问题,不光是解决单个企业的问题,还要帮助兖州农机行业整体科技发展,探索多种服务形式。
山东农机学会高度重视省科协助力工程,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并尽快取得实效,专门成立了由理事长骆琳领导的8人工作组,全程负责助力工程的各项工作。学会联合济宁市科协、兖州区科协提前作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广泛征集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协调、邀请了国内知名农机专家团队,进行精准对接并组织开展相关创新工作,力求打造政、产、学、研、用于一体的合作平台,从而推动创新要素向示范区集聚,助力兖州区农业装备行业的创新发展。
◆产业发展建议
农机工业是兖州传统优势产业,经济带动力较强,但从全国全省农机行业发展态势来看,仍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通过助力工程的实施,针对产业发展形成如下建议。
●调整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发展重点产品、突破关键技术。加快发展兖州区具有比较优势、产业基础好、带动力强的大中型高性能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传统优势农机装备产业,推动其在高效率、智能化、多功能方面实现新突破。引导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改变行业企业大而不强、小而不专的状况。
●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扶优扶强。争取在兖州区农机工业现有的骨干企业基础上,以行业关键共性技术为突破口,加快发展并尽快形成一批规模实力大、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骨干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集中力量攻克重点产品和核心技术。
●加大“兖州农业装备行业技术中心”等公共平台的建设投入,建立有效服务机制,为攻克核心技术、研发高端产品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撑。
●支持兖州企业与相关高校联合开展科研工作,加强企业在职员工的继续教育,拓展专业领域人才培养渠道,同时注重人才引进、培养。
●实施国际化战略。在保障产业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兖州企业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生产、合作进行技术开发等;支持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依托国家发展“丝绸之路”和“周边国家产业对接”等重大战略部署,积极开发东盟、俄罗斯、非洲、南美洲等新兴农机市场。
●切实提升兖州农机装备自主化水平。扶持兖州骨干企业承担自主化产业发展项目,突破产业发展亟需的系统性重大技术和关键基础件,开发一批能代表山东甚至全国水平的自主品牌产品,提升农机工业制造水平。择优扶持一批核心零部件企业,在研发资金、税收政策、土地等方面给与支持。
●强化财税、金融等扶持政策,支持农机企业加大在研发、技术改造等方面的资金投入。
●充分发挥山东农机学会掌握专家资源、深入企业、了解行业的优势,从政策调研的实施、行业统计开展、成果鉴定的组织与评定、项目立项与评审、行业准入的开展、行业标准制定、质量检测认证、许可证发放及市场开拓、参观专业展会等方面,推动和促进兖州区农机工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