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切换
新闻
透视汶上精准扶贫:一个扶贫产业的三级跳
2016
05/04
21:55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贺魁 通讯员张明 何庆哲)农民从外出打工到回乡办厂,服装从贴牌生产到自主创新,汶上县积极因势利导,将纺织服装产业从角落小苗抚育成参天大树,以往零星扶贫的小制造,成为产业扶贫的主力军。

汶上县中都人力资源公司是当地一家最早开展劳务输出业务的公司,5年前,公司每年向广东、浙江等地输出的务工人员达到上万人,而这两年,公司业务量开始下滑,主营业务也发生了“反转”。

汶上县中都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谈湘柳经理介绍,原来都是往江苏、浙江、上海介绍工人,现在给本县里各个服装厂介绍工人。

2015年,汶上县纺织服装产业销售额达到108亿元,增长25%,占到全县工业增加值的35%,成为县里的支柱产业。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汶上县每年大约有6万多人到长三角纺织企业务工。10年前,首批务工人员开始返乡创业,县政府积极因势利导,先后引来20余家国内知名企业入驻,汶上县一跃成为鲁西南纺织服装企业密集县。

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一大批困难群众通过就业实现了脱贫。然而,政府却在产业红火的背后看到了市场危机。

汶上县服装商会会长李继臣说,作为服装企业,来料加工,贴牌经营,虽然产量大,价格低,销量大,利润低,但创新能力不足,品牌建设能力不足,这种经营方式,这种小富即安的心理是最危险的。

汶上县一方面组织本土企业走出去开眼界,学先进,另一方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 引进北上广著名设计公司免费为企业提供创意设计,同时县里还成立了服装检验检品公共服务中心,帮助企业走质量振兴之路。

爱丝制衣投资上千万元对传统工艺进行信息化提升改造,不仅产品质量大幅提升,而且生产效率也提高了30%。

济宁爱丝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鹏告诉记者,以前传统服装产业,门槛相比比较低,进入比较容易,但是想把它做大做强这是个坎,迈过这一道坎,未来空间将非常地广阔。

目前,汶上县已形成阿尔白、晨姿、克罗蒂斯等30多个自主服装品牌,被认定为中国休闲服装制造名城。然而,面对互联网劲风,传统纺织服装产业再次站到了十字路口,为此,县里及时规划建设了国际服装电子商务中心和电子商务产业园, 引来60余家电商企业,为企业搭建起报关报检、退税、结汇、信用保险等综合性电商服务平台,这里也因此成为山东十大电子商务基地。2015年,全县工业企业纳税前50强中,纺织服装企业就占了22家,仅服装产业每年就带动5000多名低收入群体脱贫致富,占全县贫困人口的22.3%。

汶上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宏伟表示,把政府扶贫和产业扶贫和企业扶贫结合起来,把政府和产业两股绳拧在一块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市场和企业的作用,既放大了扶贫成效,提高了企业的效益,同时也又壮大了县域经济发展,形成了一个长效扶贫机制。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