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切换
新闻
优化要素配置助推产业升级 “军民融合”将利好中国经济
2016
07/24
15:56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一部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意见》从基础领域、产业领域、科技领域、教育资源等多个角度给出了针对性的原则和措施。专家指出,我国军用和民用领域在科研创新、市场整合、要素交换、产业布局等方面的融合潜力非常可观,按照《意见》部署有序推动融合措施,将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贡献巨大的推动力。

“军转民”:

科技创新力度更强

在不久前公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中,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速5个百分点。在这转型力量的背后,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活跃。

事实上,《意见》对科技创新带来的利好十分明显。《意见》提出,加快军民融合式创新,整合运用军民科研力量和资源,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优势和潜力,开展联合攻关,加强基础技术、前沿技术、关键技术研究,推进军民技术双向转移和转化应用。《意见》还提出,完善军民协同创新机制,加大国防科研平台向民口单位开放力度,推动建立一批军民结合、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协同创新平台。

中国黄金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万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一方面,民营经济相对更注重短期回报,一些基础性、周期长、风险高的科研项目往往不愿意做;另一方面,国有企业或军工科研院所中科研投入和人才较多,但是成果的市场转化率偏低,人力财力、体制机制约束也较多。因此,《意见》将为双方“优势互补”提供契机。

“国防建设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存在‘溢出效应’,尤其在科技创新领域。我们熟知的一些民用甚至日用产品,就是首先在军事领域国防建设上有需求进行研发的,是军品的衍生品。比如现在常见的导航,就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在其‘星球大战’计划里研制出的。因此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军民协同创新将让双方科研要素更好地交融,为社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万喆说。

“民参军”:

民资民企天地更广

如果说科研创新更多体现为“军转民”,那么军工市场向社会资本开放则更主要是有利于“民参军”。

《意见》明确指出,将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进一步打破行业封闭,立足国民经济基础,扩大引入社会资本,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与此同时,加快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构建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推动军工技术向国民经济领域的转移转化,实现产业化发展。

“国防领域通常都是高精尖项目,科技含量高,创新压力大,因此能够有一般民营企业无力聘请的基础类资深专家参与指导。民企的介入,有利于自身的转型升级。同时,放开民资民企也有助于盘活退役军人等优质人力资源,提高地方就业率和增长动力。”万喆说,未来应该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国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完善国防建设项目合作合同管理制度,在平等和契约精神基础上构建军民融合的联动体系,积极引导民营经济参与国防建设,最终让民资民企对接国防需求的机制落到实处。

值得指出的是,市场机构对军民融合的空间也给予了较高期待。国泰君安认为,军民融合利好政策下半年有望密集出台。该机构预计,未来民营企业进入国防工业的门槛将会进一步放开,尤其是集中在民企竞争优势明显的行业。

军民融合:

高端产业前景更亮

那么,军民融合发展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又有哪些影响呢?业内人士指出,军工是尖端技术优先应用领域,也是颠覆性创新的汇聚之地。例如,当前非常火爆的虚拟现实(VR)技术,最早的应用就是在战斗机头盔瞄准具上。未来,中国军民融合产业前景极为广阔,如通用航空、北斗卫星导航、商业航天发射、网络安全等,市场规模都是“万亿”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意见》中很多措施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抓落实”的特征非常明显。这是对“五大发展理念”中“协调发展”理念的体现,有利于将“富国”和“强军”有机结合起来,促进经济社会持久健康发展。

“例如美国,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往往与其军工领域有着密切联系。可以说,军民融合对于高端产业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意见》的实施将为中国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带来长期利好。”张立群对本报记者说。

要素优化配置,助推产业升级。专家表示,从经济发展层面来看,军民融合的实质就是通过一系列深化改革措施,让不同领域内各具比较优势的要素优化配置,最终加速产业升级和新兴动能培育。可以预见的是,只要坚持《意见》的原则,并扎实落实其中的措施,高端产业发展乃至中国经济转型的前景将更加光明。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