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园区深刻地改变着山东经济版图。2015年,山东省152家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利税、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占全省的52.9%、59.7%、56.3%、57.2%、43.8%。可以说,经济园区化成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同时,开发区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目标要求,为促进经济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解决经济开发区管理机构的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缺位、开发区的功能定位、管理体制和政策保障等无法在法律上得以明确、发展环境不够优化等问题,山东制定《山东省经济开发区条例》,已经于2016年7月22日经山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
山东省商务厅厅长佘春明说,这个条例的出台是山东省经济立法和开发区工作的重大突破,凝聚着各级党政和开发区人的智慧和心血。
对开发区进行全新定位 赋予开发区管委会权限
《条例》适应新形势,对山东开发区进行全新的定位。“开发区要跨越发展瓶颈,要克服主要依靠优惠政策和低成本要素的发展模式,要改变轻质量、效益、环保的粗放式扩张,要整合优化,与周围地区实现共同发展。”山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处长刘嫣姝说,《条例》将开发区发展方向定位为“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相结合,统一规划、市场主导、产业集聚、产城融合、差异化发展”;功能定位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引领区、创新驱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任务和目标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并进而提升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条例》的出台,赋予了开发区管委会法律地位,并界定了政府、部门和开发区管委会的不同职责。《条例》规定,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作为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在规定的职责范围内行使经济管理权限和行政管理职能”。同时规定,县级以上政府应当加强对经济开发区的领导,协调解决经济开发区建设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落实目标责任制和奖惩制度;省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全省经济开发区的综合协调、指导服务、考核评价等工作;设区的市、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经济开发区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
从注重数量转向提升质量 走绿色集约发展路线
为解决开发区区域发展不平衡、重数量规模、轻质量效益和粗放式扩张等问题,《条例》结合山东实际,对经济开发区的总体布局提出了要求。“经济开发区的设立应当遵循合理布局、总量控制的原则”;同时,建立了经济开发区的动态管理制度,从注重数量转向提升质量。“对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保护不达标、发展滞后的经济开发区要进行整改,整改达不到要求或者无法完成整改任务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撤并整合”。
开发区的发展,要走绿色集约路线。《条例》规定,“经济开发区应当严格资源节约和环境准入条件,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清洁生产,进行园区循环化改造,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引导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目前,全省已批准设立和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9家、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14家。
在依法依规用地方面,《条例》规定,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同时“严把新上工业项目建设容积率和亩均投资强度标准,健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考核奖惩机制,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动态管理。同时,积极探索存量土地的二次开发机制,加强闲置和低效用地的处置力度,支持开发区,进行土地置换性开发”。
这项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但也有很大的潜力。滕州开发区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围绕闲置土地抓清理,对未按合同约定按期开工、长期闲置的企业,采取司法、行政等手段坚决清理。比如,某玻璃公司未按合同进行建设和投产,通过调查发现,该公司已不具备继续履行合同的能力,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通过法律途径,对其实施整合,重新安置了项目。2012年以来,共清理整合项目40余家,盘活土地3000余亩。
以《条例》为契机 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以贯彻落实《条例》为契机,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把条例的精神、规定、要求贯彻到开发区各项工作中。”分管开发区工作的山东省商务厅副厅长阎兆万介绍,“下一步,省商务厅将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激发开发区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这两年,山东确定了12家试点开发区,围绕创新行政管理体制、项目审批机制、开发运营机制、用人分配机制、市场监管机制五个方面,开展先行先试。如,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实行全员聘用,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进行分配改革,建立薪酬管理体系,实现由“铁工资”向“绩效薪酬”转变;建立了绩效管理体系,实现由“定性评价”向“定量考评”转变。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山东将按照《条例》的要求,在优化政务环境、生活环境的同时,加快推动产城融合。
产业集群与特色园区共同培育 山东将重点培育产业集群
目前,山东开发区已经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如烟台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青岛开发区家电电子、临沂开发区工程机械、日照开发区汽车零部件等,但有的开发区仍存在着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能源消耗性产业占比高,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
为此,《条例》指出,“要明确产业发展定位,统筹产业布局,培育产业集群,实现差异化发展”。阎兆万透露,山东将印发实施《山东省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培育行动计划》,着力在全省经济开发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较强、主导产业价值链较完善、产业形态优化、带动作用大的1000亿级、500亿级的特色产业集群,到2020年,全省经济开发区重点推进培育50个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级产业集群,10个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级产业集群。
同时,着力培育特色园区、特色小镇。借鉴江苏、浙江在特色园区、特色小镇建设方面的先进理念、先进模式,培育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的特色园区、特色小镇。
山东省商务厅开发区管理处处长蔡玉祥介绍,“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探路者”,接下来,“将充分发挥好经济开发区在扩大进出口、利用外资方面的主力军作用,用实际工作来贯彻落实《条例》明确的经济开发区功能优势和开放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