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切换
新闻
济南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 倒计时迈入“产业金融中心”纪元
2016
10/13
23:30

区域性金融中心”,对济南人来说不陌生。早在2002年,山东省委就明确提出要将济南打造成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在至今14年的追寻历程中,在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该怎样形容它所承载的情感与责任呢?有人说,是“传承、突破、梦想”。传承,传承悠久的金融文化;突破,完成凤凰涅槃的突破;梦想,实现现代济南人渴盼已久的梦想。

实现“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宏伟蓝图,金融中心建设是破局的关键。在今年7月27日市委十届十一次全会上,济南首次将金融中心的发展进行了精准定位,即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8月9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十四次会议,对重大调研课题《济南区域金融中心功能研究》进行了讨论研究,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定位进一步凸显。

善弈者深谋远虑。有人说,一个国家,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的历史,才能在现实奔腾的浪潮中把握方向。实际上,越是短板,越具有后发优势;越是能以大局为重,越能事半功倍——

正视差距乘势而上

“大省小市”的帽子曾一度让济南人为之尴尬,但如今对标自省的济南已经把此作为逆势而为的动力。前不久在济南举行的“问道济南区域金融中心——2016论坛”,在泉城引起不小的轰动。在自家门前,共揭短处、深挖病因、对症开方,一个更加真实的济南呈现出来。

“现在济南的功能和行政区位不太相称。”经济学博士、研究员郭万达认为,济南是省会城市,但不是全省第一大的经济城市。这种情况下,城市引领的功能不突出,产业金融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满足。

的确,作为“1+6”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龙头与核心,如果不能加快金融中心建设,济南的金融资源就会被周边城市吸走,济南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就会落入平庸。

当然,济南这样坦诚剖析并非妄自菲薄,而是为了警醒自己、奋起直追。济南也具有扎实的基础条件。尤其近两年来,济南金融业步入发展快车道。2015年,全市金融业完成增加值641.86亿元,稳居山东省第一位,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0.5%,金融业已经发展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和重要纳税行业。

济南有何“吸金”优势?对此,不少来济投资兴业的企业家们都会有一个共同的答案——济南的区位优势太明显了。这里还集聚了全山东省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资源,尤其体现在高等教育、文化娱乐以及医疗卫生资源方面,人均资源均高于石家庄、天津等城市。

更重要的是,除了金融文化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外,济南的产业基础坚实。交通装备、电子信息和机械装备三大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均过1000亿元,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石化及新材料、食品医药、轨道交通装备等四大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迅猛。

如果说传统的发展是做加法,那么创新发展就是做乘法。从思想观念到体制机制,从城市全局到个体发展,破立结合、革故鼎新,才能赢得发展主动权。这个“乘法效应”,是用智慧和速度干出来的——

金融革新“大刀阔斧”

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已经进入“跑马圈地”的时代,如何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求同存异”,实现质的飞跃?2015年,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提出的第13个年头,济南进入转折之年。

2015年7月,济南市委确定了“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战略定位,出台了《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指标体系、三年行动纲要和2016年主要目标任务》,对这一目标进行了顶层设计,提出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从这份战略图中可以看到,济南全面启动实施“金融招商集聚行动”、“金融创新发展行动”、“金融平台建设行动”、“企业上市挂牌行动”和“普惠金融发展行动”,希望济南的金融综合实力在山东居首,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争先,在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中进位。

金融改革带来的是市场活力,吸引了更多的金融资本青睐济南。去年以来,东营银行济南分行、恒生银行济南分行、齐商银行济南分行先后开业运营;省内首家汽车金融公司—山东豪沃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开业;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迁址济南……与此同时,以济南中央商务区为核心载体的金融集聚区建设正在全力推进,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吸引集聚了更多金融总部机构进驻,以济南中央商务区(CBD)为核心,以汉峪金谷、市中金融商圈为补充的金融发展新格局已见雏形。

2016年7月,济南趁势而上、向“生态金融”发力,出台了《济南市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促进金融业发展若干扶持政策》。这份被称作“金九条”的政策,对金融机构引进、企业上市挂牌等补贴力度可谓空前。其中包括,对法人金融机构,最高补助1亿元;企业成功上市,补助500万元;成功在新三板挂牌,补助150万元等。

这场金融变革来势凶猛,济南“金融中心”的标签也开始从量变逐渐实现质的飞跃,陆续得到业界认可。就在今年的春夏之交,普华永道、德勤、渣打银行高级别负责人纷纷到访济南。而从他们支持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的一致表态来看,济南无疑是时下最热门的金融发展高地之一。

更令人欣慰的是,打造“金融中心”带来的绝不仅仅是城市品牌的扩张、综合实力的提升,更会给当地百姓带来足够分量的实惠。以中央商务区为例,未来,这一片区将引进百余家总部企业入驻,吸进更多高端优质人才汇集,预计产生区域税收将达到300亿元以上。届时,广大市民不仅能够亲历现代金融业发展带来的经济福利,还会享受到轨道交通、地下环路、中央公园等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完备的教育、医疗、休闲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

关键时期的选择会决定流向、改变命运,关键是找对路。置于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转型之际,只有科学判断发展大势,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才能迎难而上开拓局面——

“精准定位”独树一帜

2016年8月17日,山东省“金改”出台三周年。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聚焦地方金融改革创新。在发布会上,济南市委常委、副市长苏树伟首次公开向媒体强调了济南对这个中心的最新定位——聚焦产业需求、突出济南特色、实现错位发展,进一步打通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通道,更好地实现金融脱虚入实,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金融中心”。

对此,省金融办主任李永健认为,处在北京、天津两大金融中心之间,济南若再打造一个“区域性金融中心”并不现实。而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产业资源,济南把金融业发展锁定聚焦在“产业”上,这样的定位“更符合济南实际”。

其实,为了给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找准定位,济南没少下功夫。从相关会议的报道中可以发现,《济南区域金融中心功能研究》被济南市委作为“2016年市领导重大课题调研工作”之一。2016年8月9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十四次会议,对济南打造“区域性产业金融中心”的可行性给予肯定,进一步明确了这一精准定位。

什么是产业金融?简单地讲,就是着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活动。这一定位也有着庞大的区域金融需求。可贵的是,济南金融生态基础良好,2015年末,济南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仅为0.71%,而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67%。所谓“良禽择木而栖”,通过打造金融生态示范样本,必将会助力金融资源的聚集。

找准定位才能正确地确立发展目标。业内人士分析,如今,我国大中城市都已经认识到金融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城市有30多个。当前,国内尚未有城市明确提出建设“产业金融中心”的定位,济南可以独树一帜,抢得先机。

“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实体行业获得金融服务,金融业也获得稳定回报并发展壮大,这是一个良性循环。济南金融改革在大胆探索、积极创新中正积累着弥足珍贵的经验——

“脱虚入实”寻求突破

对于一个城市来说,金融不服务实体经济就很难实现大发展。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在虚拟经济圈内自我循环和膨胀的趋势增强,国务院已经不断出台政策促进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以及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等问题。济南此时提出“产业+金融”的定位,高度契合国家战略定位。

此前,济南就已经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比如,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每年年初都举办银企对接会。上半年,全市银政企合作重点项目实际授信金额603.6亿元,及时解决了企业和项目的资金需求问题。在推进直接融资方面,目前全市上市公司总数达到32家,上市股票总数33只。“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108家,约占全省23%,形成了“新三板”独具特色的济南板块。

“济南版”产业金融中心今后该如何打造?金融业领域相关专家建议,济南区域性产业中心建设应当主要围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展开,吸引国内外产业金融资本、各类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集聚,在服务济南本地市场过程中实现金融产业和金融中心的发展壮大,进而形成对“1+6”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整个山东省、黄河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的金融辐射。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