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切换
新闻
让市场成为产业扶贫的指挥棒
2016
10/17
22:33

调研扶贫开发,听到最多的是“产业扶贫”,看到最多的也是“产业案例”。

经济学家认为,发展意味着消除贫困。调研中看到,有的企业提供生产设施,贫困户租赁使用,企业上门收购产品,贫困户有了稳定收入;有的建智能化香菇生产车间,带动贫困户种植香菇,户年均增收几万元;有的旅游公司规划管理,贫困户以房屋、土地、果园等资源入股,共同经营创收;有的免费提供原材料,贫困户赚取加工费,人年均增收万元以上,等等。事实表明,产业扶贫不仅可以救急,更有助于增强贫困人口“造血”能力,是可持续性最强、最根本、最主要的扶贫方式,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突破口”。

产业扶贫,关键在“产业”。在基层,常听到“没资金、没动力”“没规模、没市场”“没特产、没特色”。个别地方,从扶贫项目的申报、扶贫产业的选择到扶贫具体措施的实施,都由政府“一手操办”,甚至搞长官意志、乱点鸳鸯谱,企业和贫困户只能被动接受,扶贫项目效益较低,一些扶贫资金打了水漂。产业具有鲜明的市场性,发展什么样的产业,怎样发展产业,应该由市场说了算。无论来料加工、订单种植、垫资助推,还是发展电商、光伏、乡村旅游,无论“企业+基地+贫困户”,还是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都必须要重视市场力量,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让市场成为产业扶贫的指挥棒。

把产业扶贫作为攻坚“突破口”,政府作用不可或缺。企业开发投资,往往看重的是当地的自然资源,如果缺乏有效保护,就可能破坏生态环境。对各级政府来说,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扶贫,但不能没有原则、没有底线,更不能一味让利给企业,而是要强化法治思维,使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在法治轨道上同向用力,促进发展与环境和谐相处,实现企业和贫困户共赢。

产业扶贫,目的在“扶贫”。不论是项目选择、产业布局,还是政策引导、企业投入,都要着眼贫困人口增收这个根本。只有聚焦贫困户、贫困人口,把他们纳入到产业发展中来,贫困人口才能搭上产业发展的“动车组”。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