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切换
新闻
山东青岛:地图文化如何从创意到产业
2016
10/29
14:13

日前,记者走进山东省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的地图文化产品展示大厅,仿若走进一家“地图超市”:地图U盘,地图时装,地图领带等上千种地图文化产品,让人大开眼界,原来地图不仅是一张纸,还能“长成”各种商品!

创新:将传统文化基因植入地图里

“这些眼花缭乱的地图创意产品,让人们改变了地图只是冷冰冰的图纸的印象,而且我们的产品,不仅好看,上面的地图元素还都是专业的,比如标尺比例等,能代替真实的地图使用。这是我们的特色和优势。”青岛勘测院院长张志华告诉记者,“我们为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制作的地图帽子、地图折扇、地图丝巾等,受到游客和青岛市民的好评。”

除了好看实用,该院还将传统文化基因植入到地图里,让地图兼具艺术性。中国科学院院士高俊高度评价这种创新:“这是地图行业的一场革命”。

这种创新,还得到了世界同行专家的认可。在展厅,记者看到了一幅长37厘米、宽32厘米的鲜红镂空剪纸地图:除了道路、山系等地图元素,锣鼓、窗花、放鞭炮等节庆场景跃然纸上。

“它以青岛民俗节庆‘海云庵糖球会’为主题,在第26届国际制图大会上获国际地图制图界最高荣誉。”张志华说。

创业:从“不务正业”到“总产值数千万元”

能做出各种地图产品的青岛勘察测绘研究院,是一家具有65年历史的测绘单位,具有最高级的国家勘察工程甲级资质。500多名在岗职工中70%以上是技术人员,主要承担政府的工程测量等勘测服务,制图只是院里的“业余”工作。在2006年以前,他们多是面向政府部门提供制图服务。

“十年前我们制图部只有3个人,由于互联网地图的冲击,我们没什么活干了,就穷则思变,想做一些艺术地图,很多人觉得我们不务正业。因为他们觉得地图就应该是一张纸。”该院地图市场部副主任张晶莉回忆说。

有创新的想法并不难,难的是把创意落实成产品。刚开始一两年,他们也经历了一段难熬的“灯下黑”时期,直到2008年,他们到上海的国际广告设计展“取经”。

该院地图文化创意中心制图主任赵孟远回忆说:“当时正是大热天,我们3个人逛了3天会场,汗流浃背,但很兴奋,各种材料和形式的广告让我们茅塞顿开,地图可不可以也这么新颖呢?”

回来后,他们从最简单的材质创新做起,开始尝试布艺地图。“一开始遇到不少困难,各类布料成分对打印墨水的体现千差万别,无法成图。”青岛勘测院地图市场部主任李伟回忆说。

经过数十遍的反复实验和技术创新,他们终于研发成功了布艺地图系列。之后几年,他们又相继在宣纸、玻璃、不锈钢、木板、瓷砖等几十种材质上试验成功,由此产生了剪纸、青花瓷、水彩等数百种地图产品,打开了市场。

现在,该院的制图部摇身一变,成了院里的重要直属单位,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还将我国唯一的地图文化与创意技术研究中心设在这里,他们从3个人发展到47人,还花数百万元购置了专业的硬件设备和制图软件,总产值达到数千万元。

对未来的发展,李伟信心满满:“现在我们对40余件产品进行了版权登记,还申请了‘图之品’商标,准备开拓更大的市场。”

■短评

创新才能收获市场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在全国各地涌现,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也开始主动创新。比如故宫,推出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而作为工科研究院的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的创新故事,更加富于启迪,说明文化确实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洪荒之力,只要敢于创新,推出贴近大众的服务,不仅会受到群众的好评,还会收获市场,值得其他行业学习。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