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未来五年将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科技创新高地,包括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海洋科技产业聚集区、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创新高地等一系列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创新型省份。山东省人民政府2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近日印发的《山东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十二五”以来,山东区域科技创新高地效应明显,围绕“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已建有国家高新区13家、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61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1家、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4家。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科技产业示范区已成为引领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山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李储林在发布会上表示,在“十三五”期间,为了让一批有条件的城市尽快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山东支持济南市、青岛市建设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推动各高新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力争在“十三五”末,使山东三分之二以上的市进入创新型城市行列,实现17市国家高新区全覆盖,产值过千亿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达到20个左右。
培育海洋科技产业聚集区是打造区域科技创新高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处长孙高祚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山东将在“十三五”期间形成“一核多极”的海洋科技产业聚集区发展格局。“一核”是指建设青岛国际海洋科学中心;“多极”是指打造一批海洋特色科技产业聚集高地。发挥青岛国际海洋科学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在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等沿海七市,建立一批科技产业化示范基地。
记者阅读“规划”发现,未来五年,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各高新区发展定位不一。济南市高新区将集中打造面向深海数据传输、海洋卫星通信等领域的新兴信息产业;青岛市高新区重点培育面向海洋科技创新的科技服务产业;淄博市高新区重点搭建新材料创新平台;潍坊市高新区培育面向蓝色经济的光电和动力机械产业;烟台市高新区集中打造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和海工装备产业;威海市高新区壮大涉海新材料产业。
据悉,2015年,山东创新能力保持在全国第六位,农业科技、海洋科技在全国保持领先优势,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和平台启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