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切换
新闻
2016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3万亿
2017
01/23
23:40

记者从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获悉,2016年预计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水产品总产量949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3970亿元,分别增长1.5%、5%;渔民人均纯收入1.93万元,增长10.3%。

海洋经济成果卓越

青岛、烟台获批成为国家“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共获中央财政6亿元奖励;潍坊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获批成为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有力推动了海洋生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2016年全省海洋新兴产业产值达3500亿元,比上年增长21.9%。

全省海洋经济运行监测与评估系统通过国家验收,开展了50家海洋企业统计直报试点。全省已建设省级海洋特色产业园区18个,聚集海洋企业5190余家,引领了海洋经济转型升级。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生物产业保持领先,潍坊滨海新区海洋动力装备、海洋化工、临港经济等产业加速聚集,威海南海新区形成先进海洋装备、海洋新材料、海洋食品等产业体系,烟台东部新区重点打造海洋创新孵育平台和载体。

国务院批准了省级海洋功能区划局部修改方案,促进了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和日照港石臼港区转型。在国家大量缩减围填海计划指标的背景下,我省争取增加计划指标400公顷,保障了烟台港、东营大唐发电、德龙烟铁路等一大批国家、省重点项目建设。2016年全省共确权用海面积1632公顷,有力支持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建设了全省海域核心数据库,海域数字化展示、动态监视监测、使用项目管理等系统建设取得新进展。加强海域动态监管能力建设,省级海域动态监管指挥车、全景仪、无人机,县级38辆海域动管监控车及监测设备交付使用。海域动态监管经费列入省级财政资金支持范围,重点海域、海湾、沙滩及围填海项目监管力度加大。

生态红线保证海洋生态

在海洋生态文明方面,我省编制印发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意见和规划,启动七个试点和五大工程建设,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制度落实。

加快海洋生态红线划定,我省划定了黄海生态红线,率先建立起全海域的生态红线制度。全省共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区9669.26平方公里,占管辖海域总面积的20.44%,重要海洋生态脆弱区、敏感区实现了全覆盖。

为保护海洋生态文明,我省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新建国家级海洋公园2处,全省国家级海洋保护区已达29处、省级9处,总面积70多万公顷。对海洋保护区实施分类管理,促进了保护区建设上档升级。

创新海洋生态文明管理机制,我省发布了海洋生态补偿办法和地方标准,全年征收生态补偿费2.3亿元。举办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专家行日照首站活动,对日照市海洋生态文明方向思路、任务措施、路径模式等提出建议,实现了高层智库与海洋生态文明实践的有机结合。推进威海和纽约共建海洋垃圾防治“姐妹城市”,形成了多部门参与、海陆统筹的海洋垃圾防治长效机制。

积极推进海洋生态修复,深入实施60个渤海生态修复及能力建设项目,修复了受损岸线、生物种群和滨海湿地。青岛、烟台、日照、威海入选国家“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城市,共获中央专项资金13亿元。对主要海水浴场和海水增养殖区进行了高频监测,全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状况总体稳定,符合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占全省海域面积的90%以上。

海上粮仓建设落实

我省“海上粮仓”建设规划印发实施,一批重大政策项目落地生根。去年省政府将建设“海上粮仓”纳入了“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各地认真落实“海上粮仓”建设实施意见,推动各项重大政策措施落实。

我省印发了《山东省“海上粮仓”建设规划(2015-2020)》,确立了14项产业发展类和10项支撑保障类重点工程。并着力实施“海上粮仓”建设重点项目,“海上粮仓”建设投资基金开始项目投资,省财政设立2.3亿元的“海上粮仓”建设发展资金,支持现代渔业园区、放鱼养水、海洋牧场、远洋渔业、种质资源保护区、执法能力建设等首批9大类111项重点项目实施。争取省财政资金1.2亿元设立现代渔业发展平台,支持24县(市、区)建设渔业养殖基础设施、完善基层渔业技术推广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为了高标准建设特色海洋牧场,我省出台了省级海洋牧场认定标准和认定办法,按照“一厅一室一院一馆”(展示厅、控制室、研究院、体验馆)“四个一”的配置要求,分类指导推进游钓型、投礁型、底播型、装备型、田园型海洋牧场建设。全省共建成各类海洋牧场240余处,面积超过1.9万公顷,其中国家级14处,占全国总数1/3。

加快海洋牧场观测网建设,设立23处海底观测站,实现了对海洋牧场的“可视、可测、可控”。我国首个自升式多功能海洋牧场平台在烟台交付使用,黄海冷水团大型海上养殖工船在日照下水,千个集装箱组成的人工鱼礁群建成。

渔业转型升级

休闲渔业、远洋渔业等成为突出亮点。

省政府批复实施了水产养殖业、渔业种业、远洋渔业、渔港经济区四个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带动了全省渔业转型升级步伐。

我省大力发展休闲渔业,新认定4处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1处省级休闲渔业公园,省级休闲海钓场达到27处,建成海钓船130艘,在建55艘。举办了“渔夫垂钓”系列赛事,15处省级海钓基地全年接待游客117万人次,直接经营收入2.6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带动旅游消费25亿元。全省休闲渔业产值达到200亿元。

远洋渔业方面,我省争取国家远洋渔船更新改造项目资金1.5亿元,新建远洋渔船52艘。加纳、乌拉圭海外渔业基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新拓展了刚果(布)、新几内亚比绍、尼日利亚等远洋渔业作业空间,朝东项目纳入远洋渔业项目管理。2016年全省远洋渔船487艘,实现产量51.8万吨,产值58.1亿元,产量、产值分别增长10.5%、14.1%,再创历史新高。

我省持续实施“放鱼养水”工程,以国务院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颁布实施十周年为契机,各地举办了系列宣传和生态放鱼活动。全年省级以上财政投入资金1.54亿元,放流各类水产苗种51.7亿单位,回捕各类海洋增殖资源2.16万吨,创产值6.95亿元。开展典型水域“测水配方”试验,探索了“一水一方”科学放鱼模式。

积极推进水产健康养殖,我省完善现代渔业种业体系,新增2处国家级原良种场,全省国家级原良种场达到15家,省级原良种场58家,总育苗能力达到5000亿单位。组织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活动,新增38家国家级、47家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省级以上健康养殖示范场面积达18万公顷。博兴、沾化、高青成为国家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

为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我省开展了“三鱼两药”等药残超标专项整治行动,省级水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9.4%。建设了省级水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选取海参开展了“一市一县一品”质量追溯试点。新制定16项现代渔业产业标准,胶东刺参、黄河口大闸蟹等11个品牌入选省农产品知名品牌,全省累计认证无公害水产品1224个。威海被评为“中国海参之都”,乳山被评为“中国牡蛎之乡”,烟台获“中国国际远洋渔业产品展示交易中心”称号。

在水产品加工流通方面,推动水产品冷链物流工程建设,7家企业取得国家星级冷链物流企业资质。赴阿根廷、美国等开展水产品出口贸易洽谈活动,全省水产品出口额45.8亿美元,同比增长3.5%,出口水产品结构明显优化。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