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切换
新闻
潍坊加快现代化建设着力打造“产业强市”
2017
02/22
23:12

潍坊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对今后五年潍坊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和战略重点,制定了符合实际的新举措。尤其是提出着力打造产业强市、文化名市、活力城市、品质城市“四个城市”,着实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其中,“产业强市”是根本、是基础。

产业强市

势在必行

报告指出:要打造国内一流的农业现代化基地、国内重要的高端制造业基地和特色服务业基地,形成10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打造若干国内有影响力的优势产业创新中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万亿元,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在国内、省内地位更加凸显。

未来五年,是潍坊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加速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换发展动能、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是重塑发展空间、厚植发展优势、奋力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关键时期。产业是发展之要、强市之基。全市各级各部门将围绕产业发展做大文章、做好文章,在产业定位、产业扶持、产业发展、产业融合、产业提升等方面深耕细作,加快发展产业和培育市场主体,构建高端引领、协调融合、绿色低碳、优质高效的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能级跨上新台阶,全方位打造潍坊经济“升级版”。

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加快产业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工作以来,全市上下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强做大新兴产业,狠抓产业园区和支撑项目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创新平台搭建、资源要素保障等重点任务落实,构建起了符合现代产业发展要求的产业构成体系、技术创新体系、金融支持体系、平台带动体系、政策服务体系,现代农业优势地位进一步巩固,新兴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为推动全市经济中高速增长、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强市,势在必行。目前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孕育重大突破,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兴起,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加快重构。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成为阶段性新特征,需求结构升级和产业、区域发展分化态势更加明显。我们要把握大势,更加主动地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宽视野中定位谋划潍坊未来发展,北融南联,深度对接国家京津冀、环渤海与长江经济带重大战略;承东启西,深度融入“两区一圈一带”战略;面向东北亚、走向全世界,进一步扩大城市国际化程度,着力提升潍坊市区域性中心城市能级,在新一轮转型发展中奋发有为,推动潍坊加速由大变强,实现现代化强市建设新跨越。

构建体系

成效凸显

报告指出:产业是发展之要、强市之基。

潍坊市产业优势明显,基础坚实,发展环境宽松。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潍坊市制订了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1669”现代产业体系,“1”指品牌农业;“6”指机械装备、汽车制造、石化盐化、纺织服装、食品加工、造纸包装等6个传统优势产业;“6”指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海洋动力装备等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9”指总部经济、创意设计、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健康养老、旅游业、信息消费、服务外包、社区服务等9个现代服务业。

在产业发展中,潍坊市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国际化为引领,围绕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园区提升、龙头企业培育、重点项目推进,强化政策、要素、机制支撑,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市战略,积极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着力推进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等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转换发展动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生存之本。潍坊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改革为动力,深入实施品牌农业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向更高层次迈进,全市农业呈现出增长平稳、质效提升、结构优化、生态向好的发展态势,农村综合改革走在了全省前列。

潍坊市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执法、质量检测三大体系,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大力实施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扩大,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拉长产业链条,农产品加工能力不断提升。培育起一大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主导产业,形成以粮食、瓜菜、畜禽为主的三大优势主导产业,粮食产量居全省第四位,持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粮食先进单位。瓜菜面积大、品种质量好、档次高、栽培模式多、供应周期长,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农业科技优势明显,现代种苗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蔬菜种苗生产基地。农业新技术研发和推广步伐加快,农民科技素质明显提升,农业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探索和成功实施了土地托管、合作互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服务模式,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质效提升、结构优化,生态向好的发展态势。“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潍坊农产品”品牌熠熠发光。

工业一直以来都是潍坊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富民强市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潍坊市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发展工业不松手,围绕“转型升级、优化结构”这一中心,对照工业提升计划的要求,论证编制了主导产业转型升级规划,为产业发展明确方向和重点。特别是对产业内的主导产品和龙头企业,进一步明确了调整、提高的目标和方向,除了确定发展速度和效益指标外,确立了以提高“三个比重”为重点的产业结构、工业布局、创新能力、两化融合、绿色发展等内涵式增长的体征指标和要素支撑指标;在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中,突出强调了创新能力建设、品牌建设、制造服务化建设、产业集群建设、节能减排能力建设“五项建设”,提高了运行质量和效益,工业总体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速度。

做大做强传统产业。潍坊市工业门类齐全,传统产业实力雄厚,有着较强的竞争力,成为潍坊市经济的顶梁柱。机械装备、汽车制造、石化盐化、纺织服装、食品加工、造纸包装等传统产业,规模、产量、质量、市场等在全国、全省都占有领先和重要地位,无论国内外市场如何起伏变化,传统产业始终保持平稳增长。

新兴产业加速壮大。潍坊市在抓好传统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发展,出台一系列促进政策措施,从资金、土地、人才引进等方面进行扶持,加快了新兴产业项目落地生根,行业枝繁叶茂。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出“群山逶迤,高峰突起”,LED背光、蓝牙耳机、片式元器件、光电子器件等成为主导产品,歌尔声学、浪潮华光、共达电声等持续引领行业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形成以高效节能电动机、低排放发动机、照明产品和污染治理等节能环保设备为主导,以城乡生活垃圾生态化利用等技术为引领,以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环保服务快速发展为支撑的产业体系。生物医药产业,寿光富康、山东沃华等一批龙头企业加速崛起,TMP、奥美拉唑、扑热息痛等原料药销量稳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智能装备产业,是门类比较齐全的优势产业,形成了以动力装备、农业装备为主,其他民用机械同步发展的格局,围绕内燃机、拖拉机、收获机械、工程机械等整机产品,打造起从主机到零部件配套链条,蓝擎发动机、谷神联合收割机和8挡自动变速器,代表国内同行业核心技术能力和水平。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形成乘用车、载货汽车、轻型汽车、改装汽车和配套零部件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成为全省新能源汽车试点市、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海洋动力装备产业,以滨海产业园为核心,以潍柴重机为引领,聚集了100多个配套项目,成为海洋经济、蓝色经济一大产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业态纷呈,具有较强的集聚发展力。潍坊市对这些行业进行“一对一”扶持。总部经济是以分工深化为基础的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重构,发展总部经济,既促进区域产业发展,又有利于增加税收。潍坊市把发展总部经济当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选择,出台鼓励发展总部经济的意见,筑巢引凤,初步形成了市级和各县市区齐头并进的总部基地建设格局。市级层面规划建设潍坊总部基地、金融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商务会展业等10个总部基地;各县市区积极依托产业园区,推进总部经济聚集发展,总部经济集聚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创意设计,潍坊市建立起文化创意产业园、广告创意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孵化器,提高产业聚集能力,文化创业产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的破土而出,中动传媒、中远设计、灵狮集团等成为文化创意与工业设计的领跑者,提升了潍坊设计品牌的影响力。现代物流业,潍坊市以建设海港、空港、高铁、冷链四大物流系统为主线,构建“1+4”国际化现代物流体系,逐步把潍坊打造成全国现代物流示范基地和国际化物流枢纽城市。目前,已建设、运营现代物流总部基地、临港物流园、高铁物流园、食品谷冷链物流园、综合保税区中俄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园、城市共同配送体系等。金融服务业,加快建设有形金融市场,整合各类金融资源,建设金融创新园区,聚集了一大批金融机构和产品。健康养老产业,围绕建设“潍坊健康城”,推动养老服务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发展,推广“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同时,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信息消费、服务外包、社区服务等,让这些新兴产业更好地为市民服务。

从市发改委、市经信委等部门获悉,潍坊市通过做优做精品牌农业,培植壮大新兴产业,转型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重点服务业,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基本实现了产业智能化、产业绿色化、产业服务化、产业高端化、产业国际化。去年,全市“1669”产业实现增加值3638.4亿元,占GDP比重达65.9%。品牌农业方面,实施省级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59.3万亩,带动全市粮食增产1.7亿斤。新兴产业方面,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9%,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幅6.1个百分点。传统产业方面,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利税总额分别增长7.9%、12.8%、11.5%,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服务业方面,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高于全市GDP增速1.2个百分点。

优化结构

发展之需

报告指出:强化全域统筹,实施产业聚集区建设计划,推动关键产业优化布局、聚集发展。把开发区、园区作为产业转型主战场,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专业化服务、企业化运营,突出主业,提升能级,增强服务引领全市发展的能力。加快提升已有特色产业聚集区,适时新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产业聚集区,支撑引领全市发展。

在产业发展中,潍坊市强化规划引领,先后出台了现代物流、生物医药、旅游业、服务外包、汽车制造等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编制了品牌农业、现代物流等多项战略规划,并对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信息消费等8个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落实情况进行督导,确保方案有效落实。强化园区和项目建设,围绕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全市强力推进105个产业园区建设,去年累计完成投资864亿元,目前已经建成运营产业园区102个,入园企业和商户达1.9万余家,从业人员达43万人。强化产业创新,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市级以上科技孵化器总量54家、入孵企业1790家;建成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2家、重点实验室15家、院士工作站46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数量居全省第3位。高新区获批参与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盛瑞传动“前置前驱8挡自动变速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潍坊市在全国地级市创新能力排名提升到第7位。强化要素支撑,构建起覆盖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的30支基金,累计支持了190个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链、重点企业和项目。

当前,全市产业发展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仍然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持续凸显。全市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较多困难,产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规模还不够大,转型升级的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推动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但也要看到,潍坊市的发展仍然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运行仍保持在合理区间,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正在增多。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简政放权、减税降费、降低企业成本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将持续改善。

为进一步推进“产业强市”,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动力,在构筑现代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要把握产业发展新趋势,按照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振兴实体经济,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加速产业迈向中高端,加速产业组织迈向中高端,加速产品迈向中高端,加速技术水平迈向中高端,加速产业布局迈向中高端,深度推进融合发展,在全省率先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按照这一要求,在今后工作中要把握好“稳、进、实”三点。一是更加注重工业稳增长,在巩固“稳”的基础上下功夫。要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不动摇,把稳增长摆在首要位置,打好政策措施组合拳,促进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二是更加注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积蓄“进”的力量上下功夫。要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在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全面激发企业创业创新活力,加快推动供给侧向中高端水平跃升。三是更加注重务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强化“实”的措施上下功夫。加快打造产业强市的思路目标已经明确,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体系已经初步确立。全市要全力以赴抓好落实,采取更加精准有效的措施,推动各项制度和政策落到实处、见到成效。

在农业产业方面,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绿色农产品供给基地,以创新引领农业发展,大力发展种业、信息农业、设施农业、支持发展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在工业方面,要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山东省行动纲要》,扎实推进“6+6”工业转型方案,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方向发展,打造工业强市;要扎实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动新兴产业做大做强。要落实9个重点服务业转型升级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促进服务业特别是总部经济、现代物流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要在构建产业新体系上下功夫,培强做大做优龙头企业,强化品牌引领,强化平台支撑,强化园区承载,强化模式创新,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

产业提升

再谱新篇

报告指出:继续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基本完成规模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实施龙头企业培育计划,培育一批千亿级企业,形成100亿级、500亿级、千亿级梯次递进的龙头企业群。培育一批世界“隐形冠军”,形成省内、国内、世界接续提升的“隐形冠军”企业群。支持龙头企业全球布局、配置资源,领办特色产业园区和专业配套园区,组建产业联盟,促进产业链垂直整合、要素优化重组、价值链整体提升。

围绕“产业强市”这一目标,潍坊市将认真落实产业培育实施方案,加强市场主体培育。加强对专项规划、产业诊断报告成果和工作实施方案的应用,抓好已出台实施方案落实,确保发展目标、产业园区、重点项目、推进措施等与实施方案保持一致。

要细化分解任务,将年度任务目标分解到月,细化到人,将实施方案落实情况列为督查专项。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带动,加大世界500强和国内100强企业招引力度,力争尽快新增一批各类龙头企业、百亿级企业集团。对目前规模不大但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广阔、带动效应明显的企业,要制定专门培育扶持计划,促使尽快做大做强。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步伐,实施资本市场开拓计划,积极推进“个改小、小上规、规改股、股上市”。进一步推进企业主辅分离,扩大市场主体数量规模,培育新型产业形态。

切实抓好产业园区建设,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要认真落实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和推进措施,进一步完善已运营园区的功能配套。围绕优化产业园区布局,各县市区积极创建一批产业园区,鼓励龙头企业牵头领办、创建,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坚持“腾笼换鸟”与“筑巢引凤”相结合,将与园区定位不符的企业转移到相应园区;对新建重点项目落户到相关产业园区。进一步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抓好产业支撑项目,着力推进重点突破项目。特别是要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和创新性项目,确保按进度扎实推进。

发挥产业联盟作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要发挥现有产业联盟职能作用,实施“建链、补链、强链”工程,开展技术合作公关,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推动联盟成员单位知识产权共享和通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快产业联盟建设,尽快实现22个产业的产业联盟全覆盖。要做好跨界融合发展,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创造更加高端高质高效的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打造产业集群,增强产业集群的要素吸附、产业支撑和辐射带动能力,推动产业集聚化、集约化、链条化发展。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要求,要抢抓机遇,深度推进“两化”融合、各领域全面“触网”,以信息化提升产业全流程、各方面,发展分享经济、网络经济、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深度推进三产跨界融合,推动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一产、二产向“微笑曲线”两端提升。深入推进产城融合,建设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

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加快实施国际化战略。积极开展国内外标准对标达标行动,广泛推广国家和行业标准,加快推进标准化战略项目建设,提升完善农业标准规范,强化新兴产业标准引领作用,提高传统优势产业标准水平,完善现代服务业标准体系,强化企业上下游产品标准对接,建立覆盖全产业领域、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先进标准体系。以提升产品质量为切入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和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国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加快开拓和利用国际市场,把握“一带一路”、中韩自贸区等国家战略,发挥潍坊市产业优势,“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创新利用外资方式,重点推进服务外包产业园区规划建设,提高品牌对外贸竞争的贡献度。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