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切换
新闻
探寻国企改革的“山东模式”
2017
02/26
16:33

经济步入新常态,国企改革难度更甚,压力能否成为改革的动力?国企改革的“山东经验”对湖南有何启示?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印发一周年之际,8月22日至26日,以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主席李微微为团长的住湘全国政协委员考察团,赴山东开展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情况的考察。

省政协副主席刘晓,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省委主委杨维刚,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省委主委张大方,国防科技大学原政委、海军中将徐一天等全国政协委员,以及特邀的部分省政协委员参加此次考察。

山东国资国企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作为国资大省,山东国企改革呈现制度设计起步早、任务落实进展快、探索创新步伐稳的显著特点,一些关键性政策问题实现突破,一批创新性举措落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8月4日,《人民日报》头版刊文对国企改革的“山东经验”进行了肯定。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称,山东在本轮国资国企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均走在全国前列,形成了特有的“山东模式”。

“国企改革瘦身,富余人员分流到哪里去了?”“科技人员的收入所得如何保证?”“山东的国企改革是怎样进行顶层设计的?”“如何把党委会纳入到企业治理系统之内?”在济南召开的座谈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刘晓、杨维刚、张大方、田岚、戴晓凤,湖南省政协委员吴金明、樊建军等分别发言,与山东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讨论交流。

据介绍,山东省把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国企改革深入推进,为企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力;改革主要进展集中体现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取得重要突破、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逐步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模式初步构建、国有资产监督机制逐步健全。在促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方面,通过坚持政策引领、试点先行、样板示范有序推进各项工作,首批混改试点的58户企业都已完成方案设计,部分企业混改工作初步完成,企业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山东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思路清、力度大、措施实、效果好,对我们掌握情况、开拓思路很有帮助,山东经验对湖南有着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李微微说,山东国有企业改革进展和取得的成效,充分体现了山东省委、省政府对中央关于深化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宏观政策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把握,体现了山东工作的创造性和开拓性,给人深刻启迪,让人深受鼓舞和鞭策。

国企是推动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几家企业都是传统企业,有的有百年历史。就是这样的企业却发展成了现代企业,致力于充满活力的新型产业,生产出了领先国内外的品牌产品。”考察团一行在淄博市考察时,淄博市国企改革发展的经验给考察团成员很大的启示。

中国第一片玻璃在这里诞生——金晶(集团)有限公司承续了中国平板玻璃106年的历史。作为中国平板玻璃标准制定者、中国超白玻璃产品开拓者,金晶的产品品质与性能得到行业及社会的高度肯定。考察团一行详细了解企业发展史,以及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

在鲁泰纺织服装工程研究院考察时,大家十分关注企业在推动科技创新、产品升级等方面的情况。企业负责人介绍,他们致力于纺织服装前瞻性、关键性和应用性的技术研究开发,这是推动企业未来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智力高地和动力源头。

淄博新材料城展示中心打造了“创意、创新、创业”为主要功能的创客交流互动平台,突破传统,实现“展览馆+”的理念,集中展示了淄博百年来新材料产业发展历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引起了考察团的特别关注,李微微一行详细询问平台建设情况,并就政府搭建科技平台、引导服务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国有企业是推动淄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淄博市委副书记、市长周连华介绍,淄博市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重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抓住全国首批“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机遇,实施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一系列改革。第二个阶段,从2000年开始,重点是深化市属流通企业改革,主要是采取破产清算等方式,对市属物资、商业、供销领域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用3年时间对40户流通企业进行了破产清算,实现了国有资本从流通行业完全退出。第三个阶段,从2002年开始,重点是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主要采取国有资本转让、退出方式,对一般竞争性行业的市属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前后历经5年时间,对约30户工业类企业进行改革改制,推动了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工业企业退出。

“老企业焕发新的生机,老基地有了新的活力。企业一次次抓住了机遇,每一轮改革都没落下。”李微微说,淄博市的企业持续创新、坚持全球市场定位、走国际化发展道路的做法给人很大启示。考察团一行强烈感受到淄博市委、市政府对山东省委、省政府改革发展政策的落实、抓发展的统领能力和水平以及服务企业的担当精神。淄博市更新观念、谋划站位、精准推进和聚集资源的能力,在主动适应转型发展需要,切实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城市转型发展等方面的做法都值得湖南学习借鉴。

科技创新展现非凡魅力

烟台是一座蓝色之城,蓝色已成为烟台产业发展的主色调,高端、高新、高效,成为烟台蓝色经济的主体特征。近年来,烟台市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2015年,全市GDP实现6446亿元,同比增长8.4%,总量居全国大中城市第20位。

在烟台,“万华”是一个具有符号意义的名字,它代表着烟台本土工业企业的崛起,也意味着科技创新的非凡魅力。烟台万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烟台万华合成革总厂,是国家“六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83年建成投产。经过30多年发展,万华实业成为一家涉及化工、建筑节能、生态板材、能源、金融等领域的综合性跨国公司,截至去年底资产总额达7175亿元。

考察团一行在万华工业园展厅里驻足良久,详细了解企业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发展的经验。万华持续发展至今,正是由于当年力主自主创新,才打破了跨国公司对我国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技术长达40年的技术封锁,由此我国成为继德国、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大规模MDI生产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也正是由于对市场的准确把控,中国MDI开始走向世界。

在烟台,向科技要空间要资源,向创新要质量要效益,向发展方式转变要核心竞争力,带来的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

走进冰轮集团生产车间,考察团一行详细了解制冷产业集群发展情况。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冰轮集团,通过自主技术创新,研发成功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二氧化碳压缩机、煤层气压缩液化机组等产品,给考察团一行留下深刻印象。

在张裕国际葡萄酒城,考察团一行详细了解“工业+旅游”的全新发展理念和模式。据介绍,投资80亿元兴建的国际葡萄酒城,将打造集研发生产、主题旅游和交易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葡萄酒产业园区。届时,这里将建成全国第一个工业旅游5A级景区,实现工业与旅游的结合。

“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发展经验值得长沙湘江新区学习借鉴。”在参观青岛西海岸新区时,考察团成员发出感叹。

青岛西海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是青岛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市直大型国有企业,主要负责西海岸新区的开发建设。

“西海岸新区用100个亿的政府投入撬动了万达集团500个亿的投资,这是政府充分发挥平台作用、服务作用和引导作用的体现。”委员们表示。

声控电视、二维码的大书、裸眼3D电视……在海信集团智能展馆,考察团一行感受了海信高科技的魅力,体验未来科技深入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青啤博物馆,考察团一行近距离感受了百年青啤的历史与传奇。目前,青岛啤酒厂还在继续生产着销往世界各地的啤酒。

全力推动湖南国企改革

“山东的经验值得湖南学习借鉴。政府方面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进一步提升驾驭、领导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能力。企业方面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解决好和市场对接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李微微指出。

李微微强调,要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咬住改革的目标不放松,把改革政策落实到位,重点要转变观念,要有担当精神,要有远见、高起点、契合一省发展的实际来谋划,深化国企改革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政府要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提升领导经济发展的能力,把改革措施谋划好推进好,使其真正发挥实效。

“持续性、创新性、国际化,这是几个关键词。”李微微强调,企业方面要主动创新,主动破解难题,主动在市场中找准定位。党委、政府要结合湖南实际,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激发企业的创新意识。要充分发挥好全国政协委员和省政协委员的作用,进一步总结提炼山东的经验,继续做好湖南的对比调研,把调研成果充分运用好,为省委谋划今后五年的发展提出好的建议。

住湘全国政协委员献计国企改革

改革的难点不在企业而在政府

刘晓:和山东比,湖南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政策的落实落地,解决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杨维刚:我们看的西海岸发展集团,书写了政府用100个亿的资金撬动万达集团500个亿的投资的传奇。山东许多优秀企业都特别注重科技创新的作用;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搭建平台,充分发挥服务作用和引导作用,这些都值得湖南学习“取经”。

徐一天:山东省的经验,最可贵的是改革的决心大、责任感强,执行中央的政策措施高度自觉,不等不靠,通过改革积极地谋生存、求发展。其次,政府“有形的手”的作用发挥得好,注重完善规则和政策引导,对产业的未来有远见。第三,在管理升级的关键点上持续发力,激发了企业的内在动力,职业经理人制度推行得比较到位。第四,坚持走国际化道路,不断丰富开放内涵,提升开放境界,走引资和引智相结合、“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资本输入和资本输出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朱建军:山东企业的发展,把自然资源、社会需求、科技和人才等因素结合得很好。比如淄博的陶瓷基地,能在传统的陶瓷工业的基础上,利用有限的资源,根据市场的发展和需求进行有效的改造,特别注重发挥科技的作用,在促进人才培养引进方面,也建立了灵活的机制。

汤素兰:“山东经验”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要思考如何建立健康的政商关系,如何培育湖南的商业文化,如何培养现代契约精神。发展的思路和路径一定要清晰,一定要坚持。冰轮集团、金晶玻璃等国企,为什么能不断发展壮大,因为他们咬牙坚持下来了,感觉每个企业都有做百年企业的梦想,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郭晋云:湖南的“中意冰箱”和一些动漫企业等,开始还算可以,后来就消失不见了。一些新兴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总会遇到瓶颈,需要政府及有关部门加强产业政策的预见性、前瞻性和连续性,引导、帮助企业度过难关,这一点山东做得比较好。

黄至安:有这么多年历史的企业,至今还能发展得这么好,实际上是一种企业精神的传承,即不断创新,在创新中汲取新的能量,不断地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调整,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潘碧灵:推进国企改革,第一,退要退到位,在长沙、株洲和岳阳,不光是省属国有企业,还有央企,该退出的领域基本上是退到位了。第二,调要调到位,即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下,调整结构要调到位。第三,升级要升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在政府的平台上加强运作。

戴晓凤: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不是靠补短板能补出来的,应该着重发挥优势,这是最核心的一点。国企改革的关键在于产业升级、企业提质,产业不升级难免会被淘汰,升级怎么升,最核心的一点是放权,要给地方政府以自主权。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