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威海市财政局获悉,日前,威海市发布了“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到2020年,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科技创新要素充分集聚,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城市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初步建成国家区域创新中心。
新常态下,科技创新正在成为核心驱动力,对全面提升区域创新实力,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新跨越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十三五”期间,威海市将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与产业发展特色,着力构建新型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面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加快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突破发展,突出国家(威海)创新中心和高校院所创新源头聚集高地的支撑作用,实施好军民科技融合成果转化应用、千帆计划企业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增长等示范工程,打造国际技术转移、科技金融、政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综合服务等四个服务平台,推进碳纤维、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海洋高新技术、软件和服务外包等重点创新产业园建设,推动海洋生物、现代医药、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智能制造、运输装备等六大产业集群膨胀发展。到2020年,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科技创新要素充分集聚,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城市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初步建成国家区域创新中心。
突出创新型产业培植。以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统筹做好碳纤维等5大重点创新园区的建设,促使各类创新资源优先落地,加快推动国家(威海)创新中心等重点创新平台建设,依托骨干产业和龙头企业建立起园区、平台、人才、项目一体化发展的创新路径,力争“十三五”末打造几个千亿级规模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突出创新主体培育和发展。所有的政策、所有的资源,都要围绕着企业和人才制定、实施。要加快落实和优化研发后补助、千帆计划、高企培育、孵化环境、科技金融等一系列普惠政策,推动创新主体快速发展和壮大。引导企业借力发力,与高校院所、高层次人才协同创新,加快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建立更加开放、更具竞争力的引才机制,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引进、培育、使用好各类创新人才,要做到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突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加快政府科技职能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工作重心围绕“搭好台”来做足文章,比如引导孵化器提质升级、加快技术市场布局和服务中介培育、出台更多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支持政策、强化科普服务能力建设等等。同时引入社会力量一同“唱好戏”,充分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手段,整合社会各类创新资源,开展灵活多样的创新服务,用好用活“创新券”,引导全社会加快资源共享和开放。
突出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优化各类资源配置,重点加快整合各类科技计划手段,破除“碎片化”,集中财政资金办大事;支持方式上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根据创新主体类型和创新阶段的不同,打出组合拳,实现差异化扶持;管理上要更科学、更务实,既强化宏观上规划和监管,又在细节上尽量为科研“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