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指挥 纺万锭纱只需15人
10万平米的厂区里几乎见不到工人,6台细纱机1万多锭纱线由一名工人受“云指挥”的调度处理断头,一根长达12万米筒纱线实现了生产过程透明化,一个2万平米的大车间实现了管理精细化。
在山东华兴集团智能纺车间,国内首条靠“云指挥”的纺纱生产线正轰轰作响,经过10道工序后的筒纱码垛入库。云指挥台前LED大屏的20个分区上,分别实时显示着纺纱的多道工序,生产状态和员工调度在LED大屏上一目了然。生产过程中,各传感器能将车间的温湿度和纺纱中的数据及时采集上传到云指挥平台进行分析。
作为一家成立30多年的传统纺织企业,近年来,山东华兴集团不断加快产业改造升级步伐,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由一万纱锭起步,经过艰苦创业、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三个阶段,逐步发展成为拥有25万纱锭生产规模的纺织基础性产业和全球唯一实现壳聚糖纤维及其应用产业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集团。
2016年建成投产智能纺项目,实现万锭用工水平从目前行业平均60人/万锭左右下降到10—15人/万锭的水平,实现纺纱生产全流程自动化率100%,生产效率提高30%;运营成本降低25%以上;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5%;生产周期缩短达到35%;不良品率降低25%以上;废料减少90%,年成纱销售额增加2000万元;能源利用率提高12%以上。5万纱锭的智能纺已经成为全国纺织行业的示范和标杆,并引领着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虾蟹壳回收后加工制作成纯壳聚糖纤维(记者 田阳 摄)
塔高焊接生产线。(记者 田阳 摄)
新驱动 企业增值增产持续发展
在宁阳县,除了山东华兴集团,还有很多工业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步伐,县域工业发展由此打开了新通道,步入新境界。
传统行业转型升级,除了发展智能制造,创新驱动着新兴产业膨胀规模、加速壮大。山东华兴集团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研发生产了纯壳聚糖纤维,并创立了海斯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虾蟹壳回收将它们加工制作成壳聚糖,无论是片状、颗粒状或粉状,产品价值可以增加十倍;再制作成“海斯摩尔”——纯壳聚糖纤维,这个过程还可以实现产品价值的十倍增长,达到百万级的水平;以此类推,通过面料、无纺布或纱线等制品加工到面膜、卫生巾、纸尿裤、内衣等成品,加工成应用于医疗领域的生物医疗产品,如医用的外科植入膜类产品、手术缝合线等高附加值产品,海斯摩尔会在原有基础上再实现十万倍的增值。目前公司已形成新材料、纱线、面料和终端产品配套完整、优势互补的高科技产业链条。通过生物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作用,企业将得以稳定持续发展。
塔高公司合作研发新建了国内首条连杆机器人焊接生产线,引进50台高智能焊接(ARCMAN-GS)机器人和一套辅助系统,是全国煤机系统首套智能焊接研发项目。项目采用接触传感及电弧跟踪、多层多道焊接等国际顶尖技术,能自动完成焊接、预热、工件转运等工序,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实现了批量焊接自动化流水线作业,解决了高端液压支架关键部位焊接质量稳定性难以保证、传统手工焊接效率不高等问题。项目投产后,各种结构件焊接覆盖率达95%以上,焊接效率提高60%,焊接生产能力比原来提高两倍,相当于200名熟练电焊工同时作业。公司年焊接产能达到5000吨,年可新增产值3.5亿元,新增税收1000万元以上。
主保障 “2358”工程实现工业强县
推动工业“新旧动能转换”,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宁阳县围绕“工业强县”的战略目标,全力实施“2358”骨干工业企业扶优培强工程,力争通过3—5年努力,实现销售收入过100亿元、过50亿元、过30亿元、过10亿元的企业分别达到2家、3家、5家和8家以上,强力打造一批龙头企业方阵;大力实施“双百双千”中小微企业递进培养工程,三年内培育出100家“专精特新”企业、100家规模企业、1500家初创企业、1500家小型、微型企业,加快形成龙头企业引领、骨干企业支撑、中小企业跃进的梯次发展格局。
目前,已筛选27家高成长性公司和重点龙头企业纳入首批培植范围。其中,华兴集团、超威电源等5家企业进入全市“三强”培植计划。2017年,重点培植华兴集团、超威电源、华宁集团等销售收入超30亿元企业5家以上;培植塔高装备、力博重工、圣奥化工等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9家以上。
同时,成立新旧动能转换工作领导小组,全力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围绕企业资金、项目用地和电力保障等问题推进精准服务,为企业解决实事、难事。设立企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快各类审批事项办理进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比、培训,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净化企业和项目施工周边环境,开通企业运输“安全绿色通道”,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严格落实行政审批事项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将4010项县级行政权力、3491项责任事项全部对外公布,做到“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2016年又取消行政审批事项20项、承接上级下放审批事项1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