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切换
新闻
王守信:培育海洋经济 加快山东新旧动能转换
2017
11/21
22:44

11月16日,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论坛在烟台召开。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王守信发表《培育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加快推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演讲。

王守信厅长表表示,山东海洋经济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谋划海洋经济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全省上下关注的焦点,也是摆在海洋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审视海洋,充分认识山东海洋的战略定位

准确把握山东省情、海情,才能科学谋篇布局。既要看到发展优势,也要认清短板和不足,正确应对困难和挑战。

(一)山东是海洋大省,最大的优势在海洋,最大的潜力在海洋,最大的希望在海洋。

一是空间资源广阔。山东拥有15.9万平方公里海域、3345公里海岸线、200多处优良海湾,优良港址多、矿产种类全、能源储量大,海洋资源优势显著。

二是科技实力雄厚。山东是国家海洋科技创新核心基地,云集56所中央驻鲁和市属以上涉海科研、教学机构,46个国家级海洋科技平台,其中,30多个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三是产业基础扎实。山东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初步建立。2016年,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力、海洋盐业5大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首位。海洋矿产、海洋化工、海洋工程建筑、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二位。

四是经济基础良好。“十二五”期间,山东海洋经济年均增速11%,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速1.6个百分点。2016年,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1.33万亿元,占GDP的19.8%,位居全国第二。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的大环境下,海洋经济成为山东省经济最活跃的板块之一。

(二)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山东还存在一些短板。

一是海陆统筹意识不强。不少地方依然重陆权轻海权,海洋要素作用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二是海洋经济布局分散。同质化、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未能得到根本扭转,海洋产业链较短,海洋产业区域聚集度不高。三是海洋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山东海洋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新兴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四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山东海洋科研成果在省内的转化率不高,栓心留人机制不完善,存在高端人才乃至重点学科流失现象。

为此,必须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山东优势,推动从陆权向海权的重大变革,将海洋转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依托和引领,才能真正实现由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的根本性转变。

二、跨界联通,培育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我们认为,海洋经济发展高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海洋经济运行质量要更科学优化,符合绿色、科学、立体、安全要求;二是海洋经济体量上要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争取到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三是海洋经济增长率高于同期全省经济增长率,能够支撑全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到2020年,力争海洋经济年均增长10.8%以上。

基于这一认识,山东海洋经济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必须坚持陆海统筹、生态优先、创新驱动、跨界融合;必须跨界联通,以“四新”促“四化”。通过新动能突起和传统动能转型“双引擎”,力促向海经济发展,加快建成海洋经济强省。

三、创新驱动,加速海洋新旧动能转换

新旧动能转换不是新瓶装旧酒,更不是传统产业的贴牌或套牌。应当立足现有海洋产业基础,以创新促发展,坚持“存量变革”与“增量崛起”并举,实现“凤凰涅槃”。

(一)着力推进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做大做强海洋食品产业,从生产食材转化为生产食品。与陆地食品相比,海洋食品更加绿色、放心、安全,更加符合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质量要求。要从一产向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海洋食品全产业链、全生态链、全价值链。重点以海参、海带、贝类、南美白对虾这四个山东优势大宗品种为突破口,分别打造成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链和区域品牌。

二是着力发展游钓型游艇产业,建设我国游钓型游艇产业聚集区。近几年,山东休闲海钓产业异军突起,15处省级休闲海钓示范基地海钓产业综合经济收入年均增长210%,拉动消费总额是所钓鱼品价值的53倍。作为休闲海钓的必备要素,游钓型游艇的市场需求巨大。为此,要超前谋划,突破现有体制机制约束,培育游钓型游艇俱乐部,统一规划胶东半岛游艇线路,构建各具特色、首尾衔接、串珠成链的海上游钓型游艇经济圈,引领和带动全省乃至全国游艇经济发展。

三是推动海洋船舶制造业转型升级。随着海洋牧场建设的持续推进,海上多功能平台、大型养殖工船和智能深海网箱、海洋探测观测设备等海洋牧场装备需求不断攀升。特别是今年以来,各牧场相继投入运营了一批自升式、半潜式、漂浮式等各类海上平台,每个平台价值从几百万到几千万,为拉动船舶制造业走出困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下一步,山东将发挥中船重工、中集来福士、潍柴动力等企业技术实力优势,打造我国海上多功能平台制造基地和北方重要的海洋动力装备制造基地。

(二)着力培育壮大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是培育壮大“智慧海洋”产业。海底观测网是“透明海洋”工程的重要内容,可对海洋进行实时原位观测,具有观测连续性强的优势,将实现海洋调查方式根本性变革。建设覆盖整个山东海域的海底观测网,主干线长度至少要4000公里,所需岸基站、光电缆、接驳盒、传感器、水下机器人市场空间巨大。我们将抓住这一有利机遇,做大做强“智慧海洋”产业。

二是培育壮大海水利用业。山东是严重缺水的省份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人均的1/6。现有海水利用总量小,海水淡化产能低,还远远达不到用水需求。下一步,要实施以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为主的胶东“海上调水”工程。到2020年,实现海水淡化日产能60万吨,年海水利用总量100亿吨以上,有效解决胶东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三是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近年来,海洋生物医药是山东发展最快和潜力最大的海洋产业之一,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8%。2016年山东海洋生物医产业增加值180亿元,占全国的53.6%。下一步,要创新药物新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大力发展以海藻为主要原料的特色海洋生物医药和海藻肥生产,研究开发海洋医用新材料,建设国家海洋医用材料产业基地。

四、创新管理,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力支撑

培育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既需要产业发展的推动力,更需要环境与服务的支撑力。

一是创新海岸带开发保护模式,加强规划统领。海岸带是稀缺资源,必须把好用海关口,提高用海门槛,防止资源浪费和环境生态破坏。要完善海岸带开发保护规划,坚持“两头在海”,通过一线管控,两翼对接,三生协调(生产、生态、生活),多规融合,突破传统的产业布局方式,打造若干有竞争实力的特色优势产业聚集区,发展大进大出的向海经济。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工作之一。

二是创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模式,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生态循环利用转变。海洋生态文明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积极争取创建国家海洋生态文明实验区,探索实施“湾长制”、“滩长制”,在莱州湾、胶州湾等重要海湾开展水质污染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转变现行海洋倾废模式,探索海洋定点封闭倾废模式,解决开放式倾废带来的海洋污染问题。

三是实施科教兴海战略,推动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转变。海洋新动能,关键靠科技创新驱动。一方面,要加强海洋科技创新综合性平台、专业性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建设,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人才中心,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另一方面,要出台管用的政策,留住和吸引人才,遏制高端海洋人才外流的趋向。此外,还要加大对驻鲁海洋科研、教育单位的财政支持力度,大力实施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加强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队伍建设。

四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海洋经济服务向高效便利公平转变。新旧动能转换关键靠人、关键靠改变观念。要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争取海洋领域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实现网上审批。抓紧出台完善相关法规规章,依法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同时,还要加强海洋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为海洋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服务。

海洋经济是多部门、多行业管理的综合性经济,加快海洋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迫切需要汇聚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智慧。最后王守信厅长希望各位专家、领导、企业家,一如既往关心和支持山东海洋事业发展,共同推动山东海洋经济实现由大到强的根本性转变。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