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业态异军突起,科技投入支撑有力,品牌产品渐成体系…… 经过多年持续快速发展,滨州在新起点上,以人为本、深挖内涵、精细管理,从“供给端”发力,谋划三次产业整体提升。如今,不仅完成电解铝违规产能关停和“地条钢”取缔,并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和商品房去库存有效管控。三次产业整体处于合理区间,有力支撑滨州转型提升。
农业提质增效 品质脱胎换骨
“出村往外瞧,一片白面瓢。神仙来种地,难拿二成苗。”鲁北阳信,一座因缺水而土地盐碱化重的农业县,一度因经济落后而位列“省尾”。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水城”“梨乡”“牛县”。
贡献之一是当地农民的一项技术发明。金阳街道王集西街村主任张磊,多年摸索发明出“田间自来水”,以地下管道联通水源与农地。农民只需刷卡、拨打电话、启动系统,就能自动放水。不到3天可将全村650亩地轮浇一遍,不仅解除农民奔劳之苦,灌溉效率还大大增加,从60%提至95%,时间节省2/3,浇地成本为过去的1/4,亩均不足15元。
“不光省钱省力,更节能节地”。阳信县委书记栾兴刚说,“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农民种粮,其他环节都容易实现机械化,唯独灌溉是最大短板。而过去‘干渠-支渠-毛渠’三级灌溉模式,6%的耕地被水渠占用。这套系统将水管埋入地下70厘米,不再占用耕地,为全县增加4万亩有效耕地。”
节水小发明解决灌溉大问题,对滨州乃至山东都意义重大。据了解,滨州共有耕地584万亩,近三年平均实灌502万亩,缺水旱地20.8万亩。全市人均水资源量270立方,不足全国水平的1/6。据估算,到2020年,市平水年、枯水年用水缺口将达3.6和5.9亿方,压力可见一斑。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为改变局面,滨州加大转调力度,高效集约发展粮食、棉花、蔬菜、林果、畜牧、水产六大主导产业,并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全面比对各项指标,从内生动力、外部动力、保障措施谋篇布局。
生态湿地。
内生动力方面,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和行业信息化建设,强抓龙头企业,打造粮食经纪人队伍,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打造全国粮食加工高新技术集成转化市。在此基础上实施品牌战略,改造粮油传统供销模式,在鼓励粮食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的同时,推动三产融合发展。
外部动力方面,借助区域优势打造千亿级粮食加工产业集群,形成各具特色的四大产业板块、五大粮食循环经济园区和十大粮食仓储物流经济园区,并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做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实现粮食质量安全与效益的“双提升”。
为保障落实,滨州宏观上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借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中观上成立产业经济协会,实现“生产-经营-消费”一体化服务;微观上健全产业统计体系,强化考核督导实施。
如今,这套“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龙头带动、科技支撑、融合循环、惠民安全”的粮食产业“滨州模式”已成为全国产业发展的样板。市委书记张光峰就此表示,“滨州已经到了突破自我、提升自我的关键时期,必须高端定位,统筹谋划区域竞争优势,实现三次产业的整体提升”。
乘着粮食产业“滨州模式”的东风,这个市优化资源配置、拉长产业链条,对农业内部“接二连三”、价值“三产相乘”,发展农业“新六产”。实践中,他们从源头出发,建设国家级粮食加工循环经济示范区,完成首个1500亿级产业发展目标。进而发展绿色畜牧水产业,形成阳信中国“第一牛县”、无棣“渤海粮仓”、北海“海洋牧场”等标准化基地,成就第二个1500亿级发展目标。接着,围绕沾化冬枣、阳信鸭梨等优质名牌,建设京津冀“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使得产业品质有效提升。
“产业集群化”“管理精细化”为工业“强筋健骨”
对于现代城市,品位的提升,城区建设是面子,产业发展是内里。支撑滨州“改头换面”整体提升的,正是不断升级的工业集群。
建楼盖房,当人们还将其看做钢筋、水泥、混凝土简单累加的时候,滨州裕阳集团已从结构和品质上为它赋予新的定义了。
走进裕阳集团泰义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厂区,一片“铝的世界、铝的海洋”。多年来,公司经过反复试验,将铝模板作为传统建材的替代品,进行精深加工,形成材料研发、加工生产、租赁整装、智能制造的完整链条。董事长张立军说,“相比铁木竹等传统材料,铝模板轻质高强,可反复使用300次以上,且最终损耗率不超过7‰,代表行业方向。”目前,泰义铝模板已进入第三代,年产能达 100万平方,高居国内首位。产品被中建、万科、万达等企业采用,技术水平在业内遥遥领先。
魏桥创业集团。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泰义的底气来自科研团队的多年努力,也见证着滨州传统产业的革新升级”。市发改委主任吕迎春说,“正是一家家传统企业的破茧重生,带动全市产业格局屡上台阶,使得滨州发展成为如今以魏桥创业、京博控股、西王集团、愉悦家纺、亿利源为龙头的高端铝业、新型化工、粮食加工、家纺纺织、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走出一条‘大项目—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之路。”
受益于这种发展环境,滨州产业生态愈发强健。尤其铝电行业,在魏桥集团的带领下,构建起“放大铝电一体化、上下游一体化”的全球一体化“魏桥模式”,引领整个行业风向。
不仅深铝行业一枝独秀,其他制造业体系也都花开满园。依托亚光毛巾、愉悦家纺等生态纺织企业,依托京博、滨化、鑫岳化工等高端石化企业,依托西王、香驰粮油、泰裕麦业等粮食企业,跨界协同的创新生态体系在滨州勃发生机,推动滨州成为高效生态纺织、高端石化、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三产隆起:“短板”变“引擎”,洼地变高地
机声隆隆、塔吊林立、人影匆忙……尽管高温酷暑,华为滨州黄河三角洲大数据中心仍是热火朝天紧张施工。目前,项目主体楼层已经封顶,年底将投入运营。届时,这个集合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现代数据中心,将携手当地本土产业资源,带动农产品、旅游、政务、文化、服务业转型升级,成为驱动城市发展、区域统筹的又一架“新引擎”。
据了解,第三产业一直是滨州的短板,即使主城区滨城也不例外。为发挥引领作用,滨城区2012年出台新政,将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休闲旅游、科技信息、文化创意、总部经济、新型社区服务、房地产、商贸流通、新型农村服务业作为服务业重点发展的十个领域,鼓励支持引导。
五年来,已呈现出由传统向现代、低端向高端转型的良好态势。到2016年底,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11.69亿元,同比增长9.6%,占GDP比重达53.09%,率先全市实现占比过半和“三二一”产业格局。同时,全区各类银行保险机构66家,均运营良好。今年,滨州率先全省推出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担机制,为4807家小微企业提供担保26.94亿元,让抵押难、担保难的小微企业倍感温暖。
滨州港
仓储物流业,滨州则以德大铁路通车、黄大铁路和济滨东高速公路建设为载体,依托滨州港、黄大铁路、小清河复航等基础条件,编制现代物流规划,建设智慧物流产业园。
尤其滨州港的开通,不仅也让滨州“沿海突破、以港兴市”梦圆北海,也为整个山东打开了“北大门”。2016年,滨州港对外开放正式列入“国家“十三五”口岸发展规划”,为当地企业更好地融入京津冀,参与经济全球化,打造环渤海临港产业集聚高地创造了机会。
如果说结构转型夯实的是“现代滨州”的经济基础,那么城市转型则是经济和民生固本强基的内在要求。滨州认为,发展现代服务业,不仅要做实实体经济,还要借助“互联网+”,发展电子商务。近年来,滨州加大对外合作,在淘宝、苏宁易购、京东商城上分别建成滨州主题馆。许多诸如魏桥商城、京博商城、鸿安肥牛、云脉科技等本土电商企业也快速成长。
大企业前面带路,特色电商小镇筑牢基础。行业的先行者,博兴县锦秋街道,就在传承民间工艺的同时,带领农民致富增收。据街道党委书记李晓营介绍,当地草柳编加工历史久远,历经千年。尤其湾头村,多年前就成为国字号“淘宝村”。为把优势做优,近年来,街道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将草柳编工艺品生产作为引导农民就业、带动农户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抓手,培育出200余家企业,30大类产品、4000多个花色。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6.5亿元,创汇6500万美元,产品远销35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草柳编之乡”、山东省特色产业镇和滨州市电子商务示范街道。
大企业、小乡镇的实践如鸟之双翼,让滨州的产业在互联网的天空下飞的更高。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滨州电子商务交易额分别为1000.65亿元、130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30.17%;今年1-9月全市电商交易额1342.9亿元,同比增长41.47%。其中,农村电商网络零售额26.5亿元,同比增长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