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切换
新闻
山东抢占轨道交通产业制高点
2017
12/11
08:57

“山东要把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优势,变成市场竞争中的胜势,抢占轨道交通产业价值链高端,打造世界级轨道交通制造集群。”山东省经信委装备产业处处长王桂强在8日举行的山东省轨道交通产业联盟在青岛揭牌仪式上表示,山东将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和出口基地。

产业联盟联合开拓市场

当日,中车青岛四方股份(601126,股吧)有限公司、济南轨道交通集团等联合省内52家企业、高校、院所,发起成立了山东省轨道交通产业联盟。联盟组织成员单位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资源共享,共同参与国内外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融合发展。

据王桂强介绍,山东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础好,产业规模占全国的17%,2015年已位居全国首位;山东制造的高速动车组约占全国56%、城轨地铁约占全国18%,铁路货车约占全国15%,产品大量出口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拥有青岛、济南两个轨道交通整车制造出口基地,形成了配套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建立联盟有利于充分发挥平台经济优势,汇聚、吸纳、优化产业资源,开展咨询设计、工程总包、系统集成、试验检测、上下游配套等方面的增值服务,合力开发省内、国内市场,联合开拓国际市场。”王桂强表示。

事实上,山东规划到2020年,轨道交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1500亿元;骨干企业制造模式基本实现智能转型,建成一批智能制造工厂和车间;推动商业模式向“制造+服务”转化,提升骨干企业项目总包和资本运营的国际竞争能力。培育壮大15家以上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培植一批“高精尖”产业链协同配套企业,发展一批工程运营维护服务商,建成集聚度高、产品谱系完整、产业链覆盖面广、国际领先的产业体系,打造全球重要的轨道交通装备生产出口基地。

到2025年,山东轨道交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500亿元,境外业务占比达到40%,服务业占比达到20%。

剑指轨道强省

王桂强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十三五”期间,山东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的重点是依托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平台,广泛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重点研制安全可靠、先进成熟、节能环保的绿色智能谱系化产品,推行“数字化+网路化”智能制造模式,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补齐拉长增强产业链条,开展全球化经营,建立国内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创新体系。

据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山东鼓励轨道交通骨干企业加强国内外战略合作,积极参与兼并重组,创新融资模式,加快内引外联步伐,推动企业集团化、国际化进程,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此外,山东还明确提出将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做强做大青岛、济南两个轨道交通装备整车基地和烟台车体材料基地,培养壮大零部件配套产业集群。重点规划建设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区,作为山东轨道交通装备“走出去”的桥头堡。

并将加快在全省构建形式多样、经济实用的现代轨道交通网络。积极支持济南、青岛、淄博、烟台、潍坊、济宁等市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力争到2020年年底全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300公里。

据王桂强透露,山东将对符合条件的轨道交通装备生产企业和项目,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首台(套)保险补偿、总集成总承包、贷款贴息、“机器换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制造业单项冠军专项行动等政策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