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腿走路”
从十强产业看,不仅涵盖了一二三产业,且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也是各占一半。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医养健康等五个产业属于新兴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未来要推动新兴产业快成长、上规模。绿色化工、现代高效农业、文化创意、精品旅游、现代金融等五个产业属于传统改造升级形成的产业,提升潜力巨大。针对传统产业,则要推动它们提层次、强实力。
“之前我们对这十个产业的提法是‘十大产业’,如今改成了‘十强产业’。这其实反映了我们新旧动能转换的一种理念,就是由大到强、全面求强。”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冰介绍。
刘冰认为,十强产业具有鲜明的山东特色。“一方面包括我们传统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包括同世界未来发展趋向相关联的新兴产业。一方面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相关联,另一方面又能为其他产业作支撑。”刘冰说。
“山东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但是不能放弃原有的产业优势。”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认为,山东应该“两条腿走路”:既要选择性发展一些新兴产业,也要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体制、新战略、新视野改造和提升原来一些产业。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业技术和落后的体制。
力争产业体量过万亿
形成一流产业集群
“为什么是这十个产业”?关于这个问题黄少安认为,十强产业的选取只是政府一个指导性和引导性产业导向或产业政策。
“拿传统产业的代表纺织行业来说。纺织行业没有入选十强产业,但并不代表它在山东没有前途。”黄少安说,人们在可预见的将来还是要穿衣服的,还是需要大量非穿着性纺织品的。“关键是提高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污染。”
在部分新兴产业方面,山东在部分领域相对落后。“比如新一代信息技术虽然山东在某些领域存在优势,但整体来看不如广东、江苏等省份。”刘冰认为要后发制人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其他地区的优势资源引进来。“要引入资源就涉及人才、政策以及营商环境。”刘冰说。
未来,山东要积极探索存量变革和增强崛起并举的转型升级路径,瞄准这些产业跟进配套政策,努力把每个产业做成万亿级以上体量、全国一流乃至世界有影响的产业集群。
地炼急需“向下走”
将原油“吃干榨尽”
地炼行业是山东传统产能的代表。我省地炼行业规模大,但绝大多数企业只搞了个原油进口加工和成品油出口。实际上就是“来料加工”以巨大的环境污染、安全隐患、土地消耗等为代价赚了一点点加工费而已。
卓创资讯石油行业分析师刘孟凯介绍,长期以来山东本地炼厂的主业均是以石油炼化为主。但目前随着国内石油需求量的增长放缓、其他地区产能上升,依靠单纯的石油批发其盈利空间已经越来越少。
未来,山东将加快炼化一体化,使原油进口入园后从炼油向开发生产下游产品,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将原油“吃干榨尽”。“所谓‘吃干榨尽’,一方面是要求炼厂实现炼油化工一体化,除了成品油还有生产像乙烯、PX等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刘孟凯表示同时开拓成品油零售业务也是山东地炼企业的一个选择。“将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起来,消除批零价差提高企业效益。”
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原会长刘爱英表示,从1990年开始山东就一直在强调本地炼厂“往下游走”,但由于原料的问题这一步一直不太顺。“近年来,随着地炼企业获得原油进口资质,更多的企业开始上马相关化工项目。”
“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在2020年前后,山东的地炼企业将会出现更加积极明显的变化。”刘孟凯相信。
各地立足实际
不要面面俱到
动员会指出,无论是新上项目还是改造项目,都要创新运用工程的推进办法,要尽快构建起环环相扣、有序衔接、动态管理、追责问效的管理推进体系,保证推进速度、质量和最终效果。各地要立足实际围绕“十强”产业,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发展特色、确定好各自培育的重点产业,不要面面俱到,有几个产业算几个产业,以重点产业培育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不能让政府推着转、被人来转,任何等待都是没有用处的。“而体制是企业能否有持续技术创新动力、是否能吸引和使用好人才、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需要的关键。”黄少安说。
目前省里已成立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和基金,要创新管理办法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发挥更大作用。要探索用行业协会方式推动“十强”产业发展的有效机制和办法,给予一些政策在协调解决产业发展重大问题方面发挥应有作用。
“新旧动能转换肯定要淘汰一些落后产能和企业,短期内会对GDP、就业、甚至财政收入产生影响。但是这是短期的。”黄少安认为要着眼于长期发展。当然在方向、战略不变前提下短期内的工作也可以做得更好,阵痛可以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