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菏泽牡丹素有“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美誉。牡丹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刚刚落幕的第27届菏泽牡丹文化旅游节,“加快动能转换、培育幸福菏泽牡丹栽培历史悠久,产业、发展文化旅游、满足人民需要”成为活动宗旨。
菏泽牡丹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菏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牡丹产业,作为特色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在全国率先走上了牡丹产业发展道路。牡丹文化和牡丹产业在菏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也由此衍生了独具特色的城市地标。
记者在今年的牡丹文化旅游节获悉,菏泽牡丹获得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的有9大色系,10个花型,1237个栽培品种。目前,全市牡丹种植面积达到48.6万亩,形成了集牡丹产业技术集成、种苗繁育、规模种植、产业加工、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牡丹产业发展链条,由过去的单一观赏、药用,逐步走上了深层次、多领域、全方位开发的综合利用之路。菏泽也由此成为当今中国最大的牡丹出口基地,世界上最大的牡丹生产、繁育、科研、观赏基地。
牡丹作为菏泽独特的旅游资源,在菏泽旅游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有千亩以上牡丹种植基地57个、千亩以上“牡丹种植专业村”61个、万亩以上“牡丹种植专业镇”3个,还先后开发建设了曹州牡丹园、百花园、古今牡丹园、中国牡丹园、天香牡丹园等近10个牡丹观赏景区。其中曹州牡丹园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百花园、古今牡丹园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同时,形成了诸多与牡丹相关的面塑、雕刻、书画、剪纸、服饰产品和音乐、戏剧作品。现在牡丹文化元素已经融入到菏泽人的市场消费和日常生活中来。全市拥有多达千人的牡丹文化创作队伍,成立了牡丹相关协会、学会、社团等民间组织10余个,先后编写以菏泽牡丹为题材的电影、戏曲10余部,出版有关牡丹书画集、影集70余部,编著牡丹文化著作及刊物100余种,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强劲势头。
未来,菏泽将依托骨干企业,着力实施牡丹产品深层次研发,努力推进牡丹产品向医药化工、日用化工、营养保健、食品加工、畜牧养殖、食用菌、新材料应用、工艺美术、旅游观光等九大领域延伸,逐步把菏泽牡丹产业打造成千亿级特色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