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是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大引擎。
产业集群化位居我市“五化”主攻方向之首,即立足现有优势产业基础,通过强链、延链、补链、建链,完善产业配套,膨胀产业规模,培植龙头领军企业,壮大企业群体,打造产业集聚区,提高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打造一批规模体量大、专业化程度高、延伸配套性好、支撑带动力强的千亿级、五百亿级产业集群。
“集群式发展可以促进优质资源集中,加快形成产业规模效益、特色品牌优势,全面提升产业、区域的竞争力。”市发改委副调研员李培荣说。在现代经济中,产业集群发展既是区域竞争的优势所在,也是产业竞争的内在必然。根据规划,我市将发挥龙头企业主体作用和产业园区载体作用,围绕新兴产业扩量提质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医养健康等四大新兴产业集群和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绿色化工、纺织服装、文化旅游、现代高效农业等五大传统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让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不断壮大!
凝神聚力 扩量提质
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集群
新兴产业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赢得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所在。
目前,我市已确定培育发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医养健康四大新兴产业集群。李培荣介绍说:“这些新兴产业总体上处于起步期、成长期,需要持续加大培育力度,强化要素供给,加快新产品研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成为新的增长点。”
就加快培育新材料产业集群,规划指出,要顺应新材料高性能化、多功能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围绕优势领域,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发展金属、化工、半导体及通信等领域新材料,不断突破关键技术,提高工艺制作水平,加快产业化进程。在金属新材料方面,要发挥本地企业技术优势,加强国内外先进技术、装备和工艺的引进,重点发展高性能铜合金、铝合金、钬合金等高新产品,支持大企业、大集团成立独立的经营实体;在化工新材料方面,深入开展企业关键环节、生产线、车间、工厂智能化和绿色化改造,高水平建设中国化工新材料(聊城)产业园;在半导体及通信新材料方面,进一步提高工艺制作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重点发展光纤光缆、光纤预制棒、碳化硅晶体、蓝宝石晶体等高新产品,加强产业链的下游拓展和应用,提升上游基础材料自给率。
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我市将以智能化、高新化、品牌化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大型农业装备、工业机器人、装备关键零部件等产业,着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打造全省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在发展农业装备产业方面,研制发展新型装备,打造全国重要的智能农业装备产业基地;在发展智能装备产业方面,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无人机产业、专用成套设备产业;在发展装备关键零部件产业方面,发展高端轴承制造,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围绕培育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我市以绿色化、轻量化、智能化为发展方向,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重点发展新能源客车、纯电动乘用车等产品,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积极适应高端市场需求,打造行业自主品牌;加快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引进和培育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及电控系统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研制企业;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深入推进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城市建设;发展“互联网+汽车”新模式,加快智能充换电设施建设,推动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辅助驾驶)系统等智慧交通应用示范;鼓励龙头企业 “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
医养健康产业是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相互融合,文化旅游与医疗卫生、养老养生产业链重组衍生的新业态,也是全省规划为我市确定的重点产业。就培育医养健康产业集群,我市深入实施“健康聊城”战略,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中药、化学药和医疗器械等产业,加快医药、医疗、养老、养生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打造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产业链和健康服务新模式,构建大健康产业体系,创建国家医养结合示范市。根据规划,我市将发掘利用好阿胶、温泉等资源,促进医药、医疗、养老、养生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加快建设聊城中医药改革试验区。大力实施“健康+”工程,推动医疗、养老、体育、旅游等融合发展,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医养机构,发展“互联网+医疗”和健康大数据。
提升改造 转型升级
做强做大传统产业集群
传统产业是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根本依托。传统不等于落后,只要注入新动力,“老树”也能发“新芽”。
改造旧动能的核心,就是通过先进技术改造实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目前,以资源高投入高消耗、标准化大规模生产、效率至上为特征的传统产业体系整体呈现向更节约、更高效、更清洁、更惠民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的发展态势,做大做强传统产业集群势在必行。
根据规划,围绕做强做大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产业集群,我市坚持高端引领,加快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壮大铜铝钢铁精深加工能力,集聚建设信发高新材料产业园、祥光生态工业园和中色奥博特有色金属产业园三大园区,打造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有色金属及金属深加工产业集群。
做强做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我市坚持高端、绿色发展方向,延伸拓展产业链条,集聚壮大中国化工新材料(聊城)产业园和莘县现代化工产业园,打造煤化工、盐化工、石油化工、化肥以及氟化工、硅化工统筹发展的绿色化工产业集群。
纺织服装业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围绕做强做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我市坚持向高端发展,向终端延伸,大力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与纺织服装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纺织服装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优化提升临清三和工业园、金号家纺科技产业园等重点园区,打造集纺纱织布、印染到成衣制作于一体的纺织服装全产业链产业集群。同时,积极应用互联网、大数据、3D打印、3D虚拟试穿、CAD等技术,大力推行服装CAM制造,推广应用“互联网+营销”模式,打造知名品牌。
为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我市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突出全域水城、运河文化、养生度假特色,加快文化旅游业转型升级与品质提升。通过做优做强精品旅游、打造运河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打造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
就打造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群,我市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效益优先,着力推进农业农村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打造高端蔬菜、畜牧、林果、水产四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转旧为新,聚木成林。在规划科学引领下,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锤接着一锤敲,必将形成产业集群的持续竞争优势,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开创新旧动能转换工作新局面,谱写转型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