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学子曲笛获得西餐项目比赛优胜奖,为祖国和山东赢得荣誉。近年来,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因在鲁菜技艺传承和创新方面的突出成就,被业内称为“中国烹饪学府”。9月28日,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党委书记宋宁做客大众网演播室,围绕“在新旧动能转换的新时代背景下,技工教育如何推进改革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
立德树人 构筑技能人才“新高地”
宋宁介绍,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始建于1965年,是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全日制公办省属技师学院,隶属于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首批山东省技工教育特色名校、世界技能大赛山东省集训基地,设有烹饪、机电工程、酒店管理、信息传媒、楼宇工程、工商管理6个二级学院28个专业。
近年来,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90%,一次性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五年来,学院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3000余人次,获奖900余人次,其中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150余项。
宋宁表示,我省全面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腾笼换鸟、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吹响高质量发展的进军号,迫切需要数以万计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迫切需要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迫切需要技工教育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新旧动能转换 ,说到底是一场涉及思想观念、生产方式、体制机制、工作模式等诸多方面的深刻变革。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业层次优化提升背后需要大量新型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支撑,新旧动能上的转换也是新旧人才上的转换。作为技工院校,我们必须在服务大局中找准定位,在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充分发挥技工教育的积极影响和重要作用,为经济转型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人才支撑。”宋宁在访谈中说到。
宋宁表示,面对技工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坚持立德树人,以培养造就具有高超技艺、精湛技能和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为己任,努力走在技工教育改革创新的最前沿。
发挥优势 服务十强产业“新发展”
新旧动能转换动员大会上,省委书记刘家义在讲话中强调,要求各地立足实际,围绕“十强”产业,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发展特色,确定好各自培育的重点产业。今年,烟台市提出构建 “一核引领、三带协同、六点突破”的全域新旧动能转换总体格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打造全省 “综试区”建设率先突破的强力引擎。作为省属驻烟台的技工院校,山东省城市服务技师学院将凭借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服务十强产业“新发展”。
宋宁告诉记者,学院将按照“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指导思想,建立以餐旅专业群为主,机械制造类、文化艺术类、工商管理类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不断提升办学特质和品牌亮点。
宋宁表示,学院将秉承“提升价值,服务城市”的办学理念,主动对接山东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适时调整专业设置,优化结构布局,深化产教融合,积极筹建烹饪、三维数字检测等专业咨询中心,以项目为载体,开展技术咨询服务,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服务山东“精品旅游”,培养邮轮乘务、高铁乘务、酒店管理和导游服务高层次技能人才;积极服务山东“高端装备”,融入烟台“智能制造体系建设”,开办工业机器人和3D打印专业;积极服务山东“医养健康”,融入集团和烟台大养老产业格局,打造滨海宜居养老胜地,大力培育养老服务与护理专业人才。
与此同时,为适应我省“城市国际化”发展需求,在发展好中式烹饪的基础上,学院将重点打造西式烹饪,实现中西烹饪“双翼齐飞”,使办学优势更加突出、办学特色更加鲜明。
转型升级 搭建创新创业“试验地”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双创”渐成推动山东新旧发展动能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据宋宁介绍,山东城市服务技师学院将从四个方面努力,充分发挥专业与人才优势,整合办学资源,立足胶东、面向山东、服务全国,加强服务地方的顶层设计与过程组织,搭建起“学院为主,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利多赢的发展平台:
一是依托学院现代化的烹饪实训中心,申报“国家级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鲁商成创”烹饪文创类专业孵化器,将学院打造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聚集地、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的示范地、校企深度融合发展的试验地。
二是探索建立“职业训练院”,并依托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国家级大师工作室、省市金蓝领培训基地等,积极开展面向企业职工、退役士兵、高校毕业生等群体的培训工作,加强技师、高级技师的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和社会化考评工作,为提升我省产业工人队伍的整体素质作出应有贡献。
三是探索创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通过筑巢引凤,建立面塑、陶艺、剪纸、刺绣等民间工艺大师工作室,聘请工艺美术大师进校园,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创作、教学和传承工作,打造非遗传统技术的高级蓝领“基地”和胶东非遗传承教育平台,形成“产教学研”深度融合的文创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