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在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沙土镇朱坊村的扶贫车间里,笔者看到该村一位贫困户正在熨烫布料。看着他熟练地使用着手中的熨斗,笔者很难相信他竟然是位聋哑人。
“他虽然是聋哑人,但是人很勤奋,很有灵性。熨烫机我只教了他两遍,便学得有模有样。”车间负责人说,“以前他没有工作,如今这个工作车间距离家门口只有两百米远,他一个月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给自己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改观。”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牡丹区通过狠抓扶贫项目实施,走出了一条“造血式”扶贫之路。今年以来,牡丹区投入专项资金1.2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70个,并完善了区级扶贫项目库,入库项目1556个,让贫困群众实现了就地就近就业,获得了更多收益。
如今,牡丹区着力建设的扶贫车间让农村的一些“就业边缘人”变身产业工人,实现了脱贫。其中,牡丹区小留镇共建设扶贫车间项目43个,实现了38个行政村全覆盖,通过家门口就业或车间租金收益的方式帮扶贫困户,助力脱贫攻坚。为让较大企业顺利入驻扶贫车间,解决企业的厂房问题,该镇“变点为面”,整合镇内郭楼、陆庄、赵庄、新村、后花园等16个行政村的扶贫车间项目,建设了总占地面积26亩的扶贫车间创业园,园区共建设扶贫车间5座,总面积8000多平方米,目前已租赁给两家公司,可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
要拔掉穷根,发展经济、振兴产业是根本。在牡丹区安兴镇,船郭庄村已累计流转土地1800亩,全村三分之一以上的村民从事苗木种植和皮毛加工业,目前村集体固定资产增加到300万元,村年集体收入30余万元,随着集体经济的蓬勃发展,村里用于帮扶贫困户的资金也充裕起来。同时,船郭庄村还充分利用该镇返乡创业园坐落本村的优势,实施“村企联合”带就业。该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与企业对接,推荐本村有就业愿望和就业能力的贫困户到企业打工。如今,该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被推荐到有关企业就了业。
在牡丹区皇镇街道办事处夹河赵行政村的草莓种植基地,笔者听该街道扶贫办主任郑明华介绍说,夹河赵行政村流转土地近百亩,全部栽植了草莓,草莓大棚是劳动密集型农业,用工量大,附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都可来这里务工。
产业促脱贫,扶贫扶到根。牡丹区凭借产业扶贫,让越来越多的农村贫困群众甩掉了“贫困帽”,踏上富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