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山东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板”。为最大限度挖掘潜力、激发活力,我省推出系列措施精准施策,以深化“一次办好”改革为统领,多措并举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评价政策好不好,要看企业家脸上笑不笑、笑得灿不灿烂;判断营商环境优劣,要看企业家体验感好不好、发展信心足不足。致力于此,我省直面改革中的难点、政策落实中的堵点、职能转变中的薄弱点,全面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家信心。
制度创新,力破审批难审批慢
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民营经济天生具有改革的基因、创新的冲劲,而审批难、审批慢,可以说是民营企业共同的“痛点”。精准对接民营企业所需所盼,去年以来尤其是今年,省委、省政府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持续加码发力,创新性推出“一次办好”改革,实施优化企业开办行动、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行动等10个专项行动,以“一次办好”改革倒逼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为民营经济发展破壁清障。
优化营商环境,思想意识先要转换到位。我省一家眼镜店拟转型升级为眼视光中心(视光诊所模式),因有简单医疗行为需要眼科医疗机构许可证,自2016年起积极联系相关职能部门办理,虽然全国多地已有批准眼科门诊和眼科诊所的先例,但相关职能部门以国家没有开办眼科诊所的标准为由拒绝审批。
类似的经历,可能不少民营企业都遇到过。民营经济就像水,“放管服”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打破一道道制度壁垒,让其充分涌流、活力迸发。深化“一次办好”改革,必须在思想深处克服“以批代管”的惯性,建立“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制度和环境。从今年初的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到赴南方三省学习,再到出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5条,山东全力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一年来,山东在思想解放上的变化有目共睹,制度创新意识深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之中。
11月1日,东营市河口区从事电器工程生意的吕志瑞来到区政务服务大厅,办理新公司注册事宜时,大厅工作人员发现其存在公司章程不规范、部分证明材料不清晰等问题,这种情况按规定是不予受理登记的,但考虑到经办人急于施工且来回路途不便,窗口工作人员启动了容缺受理程序,当天上午就为吕志瑞发放了营业执照。
“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后再受理”是以往政务服务审批窗口的通常要求,但今年推行的“容缺受理”制度打破了这一传统。如果申请人提交的非关键性材料存在缺陷或瑕疵,需补正或撤换的,由工作人员出具容缺补正材料通知书,申请人作出书面承诺后,窗口可以先行受理并进入审核程序,需要补缺的材料在承诺期限内通过邮寄等方式补交即可。这种新模式,解决企业“缺件难办事”的问题,真正实现了提速增效。
善抓商机、快速决策、经营灵活,是民营企业的显著特点,这对审批速度和效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针对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的投资建设项目“慢之痛”,济南推出了“拿地即开工”审批新模式,通过重构审批流程结构,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分为设计方案联合审查、施工许可、联合验收三个环节,有效利用办理土地手续期间的时间空窗,使工业项目、其他工程建设项目从取得使用土地批准文件到获取施工许可证,政府各部门压减时限50%以上。济南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主任孔杰介绍,自7月实施以来,已有29个项目进入“拿地即开工”审批程序。
省市县三级实现“一次办好”全覆盖,比中央要求提前两个多月完成任务;出台意见在市县和市属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部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实现新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完成……一项项含金量高、实打实的改革举措,降低了民营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了民营企业发展活力。
厘清障碍,以问题倒逼改革深入
去年以来,我省接连出台“非公10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45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5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凝心聚力补短板、解矛盾、促发展,决心之大、力度之强让全省各地民营企业颇为振奋。
但企业对政策环境的需求,不仅在于扶持性政策的出台,还在于政策的连续性。潍坊嘉实科技孵化产业园是全省首批PPP模式开发的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初期,各大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纷纷来联系业务,寻求合作。嘉实一期7.6万平方米,银行贷款1.2亿元,一期按期竣工并完成招商,园区内大部分企业已经投产达效。但近两年,PPP项目在银行眼里不再是香饽饽,不再给予支持、停止授信,嘉实二期便遇到了融资难题。
而规出多门,常让企业陷入进退两难尴尬境地,影响项目落地。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紧邻市本级,统一执行市级《城市总体规划》,因在规划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及开发区产业规划存在冲突,导致开发区部分项目无法出具规划设计条件。企业希望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有机结合,实行“多规合一”,有效解决“规出多门”、各自为政、相互打架等突出问题,建立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
问题就是改革瞄准的靶向,今年我省印发了《山东省营商环境评价实施方案》,明确设立6个方面、17个子项目的评价体系,通过电话调查、现场问卷调查、抽取案例等形式,综合评价各地改善营商环境成效,以评价结果倒逼各地改革深入推进。
目前,我省还正在加快法规规章立改废工作。与“放管服”改革搞好衔接,加强新设行政许可审查论证、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从源头上解决边减边增、明减暗增等问题。全面清理法规规章,修订、废止有关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全面清理现行排除限制竞争政策措施,消除经济发展的实质性障碍。目前,已组织完成54个省直部门和17市的存量政策清理。此次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又进一步提出:
年底前完成对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的清查,并向全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主动服务,让民企真正有“自己人”感受
随着我省“一次办好”改革的深入推进,政府部门服务质量明显提升。通过“开正门、堵旁门、关后门”,消除权力运行灰色地带,各种形式的“潜规则”被破除,风清气正的氛围更浓。但对民营企业而言,仅有“清”是不够的,“清”而不“亲”、“清”而不为,对民营企业发展信心的提振同样不利。
对大多数民营企业而言,现在去政府部门办事不再愁,流程简化、服务周到,但遇到问题,还是缺乏底气和勇气直接找相关部门寻求解决之道。有机会参与相关政府部门组织的座谈会、调研会的,可以借机提出诉求,但很多时候,尤其是对中小微企业而言,大部分问题都靠咬牙自己扛。
可喜的变化是,现在我省各级部门早已不再坐等企业上门,而是打开门走出去,以主动服务听心声解难题。位于广饶经济开发区的东营润成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碳素纤维、沥青改良剂为主的企业,今年上半年因原材料价格上涨,公司资金周转遇到问题。开发区主动上门调研,了解到公司运营状况后,积极与银行进行对接,解了公司的燃眉之急。
细心察觉企业需求,主动予以解决,润物细无声的关注让企业更有获得感。立邦新型建材产业基地是立邦投资有限公司在济南新材料产业园投资建设的新工艺生产项目,今年1月开工,在大门施工时,由于新开辟的出入口处有电网线悬挂,导致水泥搅拌车不能进场,影响施工进度,园区第一时间与供电公司和联通公司协商,通过改线路的方式,解决企业的难题。在质检、消防验收方面,联合职能部门现场办公,突出重点整改,顺利通过验收。项目半年就投产达效,现日均产量达到200吨,产品供不应求。
在吸引外来投资方面,政府部门的态度和办事效率更是关键。位于高青经济开发区的山东立新制药有限公司高端特色原料药及制剂项目,由苏州立新制药有限公司投资3.66亿元设立,绕开国内众多城市的邀请,2017年公司将这一项目放在山东高青,最看重的便是当地政府细致服务营造的良好环境:政务服务高效透明,实行全程“保姆式”服务,产业配套和基础设施齐全,完全能够满足药企发展需要。
而为了更好地及时倾听、主动服务,《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继续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制度,由省委常委带头,每名省级领导至少联系1个符合新旧动能转换方向的重点项目和2户民营企业,分别联系1个山东驻外省商会和1个外省驻鲁商会,一级带一级,设身处地为企业排忧解难。深入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促进政策落地生根,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目的在于,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真正感受到“自己人”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