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30日,青岛软件科技城规划发布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副主任尚立群出席发布会。
借力国内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行业盛会,青岛国家高新区此次参展第十七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正式公布了“青岛软件科技城产业发展规划”,就软件城规划、建设开发情况和扶持政策等进行了推介,广邀全球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企业、机构到青岛投资兴业。此次活动是青岛国家高新区确立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核心发展产业、明确青岛软件科技城规划后的首次全国性亮相,标志着青岛全面提振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战略进入了实施阶段。
瞄准软件与信息服务业 铸就青岛创新驱动极速引擎
近年来,青岛市高度重视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于2012年明确以建设“青岛软件科技城”为产业发展核心载体,按照“城市化发展、板块化布局、专业化运营、一站式服务、信息化驱动”的发展思路,努力打造集产业发展、创业孵化、应用示范、支撑服务、国际合作、生态宜居于一体的产业新城。
青岛软件科技城规划总面积30.5平方公裡,规划延展区14.5平方公裡,具有建设用地储备资源充沛、具备快速开发运营条件等鲜明优势,计划用5-10年时间全面建成国际化、智慧型、生态型的科技新城,将成为青岛市软件产业发展的主体区域和核心区、山东省面积最大的软件专业园区,跻身国内外一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为主题的科技园区,代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创新创业环境一流的现代新城区。
在战略定位上,按照“高端、创新、融合、共赢”的发展理念,打造产城一体宜居宜业的生态生活环境,紧密围绕软件产业链条,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争创国家软件名城,全面振兴青岛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
在产业规划上,明确“2+2+1”模式,即以工业软件和行业解决方案、云计算和物联网为主导产业,以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为新兴产业,以信息技术服务为基础产业,重点聚焦、整合资源,大力推动产业集聚升级和规模发展的紧密结合。
在发展目标上,至2016年建成初具规模的青岛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核心载体,可用载体面积500万平米,实现产值800亿元,入驻企业总数450家以上,匯聚从业人员12万人,孵化器建成使用面积50万平米。
在空间布局上,按照“中心辐射、圈层推进、点块结合”的战略布局,发挥青岛高新区区位条件和地理资源优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营,形成新兴产业集聚区、信息技术服务集聚区、工业软件集聚区、电子商务集聚区、配套产业集聚区、国际合作区、研发中心集聚区等七大产业板块,和蓝湾服务中心、蓝湾商业区、蓝湾学院、蓝湾人才公寓等双翼服务为支撑的发展格局。
在平台建设上,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导、社会互动”的思路,计划投资5亿元,分期建成“青岛市软件与信息服务公共研发平台”。按照“叁网融合、网业分离”模式建设园区全光纤网络,搭建云模式基础通信网络“云通道”。面向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的共性需求、专业特色以及软件城重点发展产业要求,推进软件测试服务子平台等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专业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公共服务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
在人才匯聚上,将吸引国内外知名高校和培训机构落户,实行人才订单式紧软件人才培养和专业人才培训,鼓励建设实训基地和培训平台,培育产业实用型人才,并结合青岛高新区人才特区政策,在工商注册、住房保障等18个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加大产业领军人物和中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其中,经认定的“特区创业人才”可享受100万-5000万元的“特区创业项目”资金支持。租赁孵化器场地100平方米及以下的,前叁年按入驻面积分别给予100%、70%、50%的房屋补贴。租赁加速器场地的,前叁年按入驻面积分别给予每天每平方米1元、0.5元、0.3元的房租补贴。特区人才租用100平方米左右的住房,叁年内免收房租。特区人才所缴个人所得税按其上一年度地方留成部分的80%给予为期叁年的财政补贴。
在扶持政策上,制定涵盖产业发展专项资助、税收优惠等内容、较国内其他软件园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招商优惠政策,并围绕团队经营、孵化器租赁及人才租房等进行专项补贴,为企业孵化培育和项目引进提供政策支撑体系。其中,可提供最高2000万元产业发展专项资助,每年给予优秀企业经营团队200万元奖励。对购地或租赁、购买办公用房的企业和企业培训机构,根据其年经营性纳税额,给予高新区地方财源贡献部分20%-60%的优惠扶持。
在投融资保障上,设立创投公司、风险投资基金,吸引商业银行机构入驻,支持海内外创投基金参与战略投资,提供贴息贷款、风险投资、定向融资以及投融资咨询、项目资本对接等服务,为鼓励扶持企业上市提供资金资助和补贴。
目前,青岛软件科技城紧抓机遇、迅速起步,积极开展软件专业园区开发建设及软件产业要素组织工作。已在全国率先实现深度叁网融合,以云通道、云数据中心和云内容服务为主体的“青岛软件与信息服务公共研发平台一期工程”,将于今年10月投入使用,可提供300T云存储容量、虚拟主机1000台,满足1万软件用户、约200家软件企业的弹性IT资源需求。组建了“青岛高新区创新金融联盟”,成立1亿元的软件产业基金。
总投资9亿元的智谷产业园、总投资100亿元的香港招商局蓝湾网谷、总投资70亿元的清华科创科技园项目等项目正加快实施基础建设,青岛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项目已进入规划布局阶段。2013年将新增5个软件专业园开工建设。截至目前,青岛高新区共引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重点项目20个,总投资174亿元。此外,青岛高新区已于2013年年初挂牌成立了美国硅谷服务站,将积极开展国际项目和人才引进。
集聚全市之力 建设胶州湾北部生态人文科技新城
青岛高新区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积极响应青岛市于2012年提出的“叁城联动、轴代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布局战略,不仅要打造蓝色经济高端产业聚集区,更面临建设科技人文生态新城、实现蓝色跨越发展的契机与挑战。
仅仅5年的时间,青岛高新区将昔日的盐硷荒滩变成了国内外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一座初具城市基础的生态新城已在胶州湾北岸初绽魅力。青岛高新区形成了以“六横七纵”主干道为主、四通八达的路网系统。随着环湾大道的开通,园区与青岛主城区间车程缩短到30分鐘以内,距流亭国际机场仅10分鐘。而761、765等市政公交线路以及即将于6月开通的高新快线快速公交,加之园区周边的多条高速,构成了高新区较为完善、便捷的交通体系。曾获“亚洲都市景观奖”的园区裡生机盎然,600万平米的水系、470多公顷园林绿地点缀其中。按“九通一平”标准配套、大中华区最为领先和最大规模的长达55公裡的城市综合管廊等高标准市政基础设施,以及充沛的工业土地储备资源和高效快捷的政务服务水平,已成功吸引104个亿元重点项目落户,总投资达648亿元。
如今,按照产城一体的发展战略,青岛高新区将积极推进“商区、学区、社区、园区”四区联动融合发展,大力实施环境塑造工程,丰富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质,树立配套齐全、生态优良、人气集聚的城市形象。目前,城市微客厅、中心公园等环境改善工程已启动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新开工建设住宅80万平米,加快922套约6万平米保障性住房建设,推动国际学校筹建,尽快形成较为成熟的配套服务能力。会议中心、文化中心、奥林匹克中心、市医疗健康中心等市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将稳步推进。
青岛高新区在建设青岛未来新城的歷史征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不难想象这座宜研、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一流的生态型科技新城将迅速崛起,迎接来自世界的关注与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