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切换
新闻
山东潍坊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激活工业“满盘棋”
2013
06/07
15:50

产业结构调整是工业强市之路上永恒的主题。今年以来,山东省潍坊市委、市政府把工业调整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赋予“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更多的内涵。

正是瞄准了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个主题,果断落子,从而激活了全市工业发展的“满盘棋”:1-4月份,全市实施工业项目946项,完成投资302.8亿元,同比增长19.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3.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7%,比去年同期加快2.2个百分点,增幅高于全省2.2个百分点,列半岛城市群中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593.6亿元,增长17.7%,利润177.2亿元,利税265.3亿元,分别增长23.9%和22.1%。这一系列数字表明,山东省潍坊市狠抓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

产业结构是决定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因素,调整产业结构是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山东省潍坊市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潍坊市是全省确定的先进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聚集区,有着蓝黄“两区”叠加的政策优势;潍坊地处济南、青岛之间,与两市产业有较强关联性、互补性,从制造业发展要素上看,潍坊是承接两市产业辐射的腹地,既能够借助济南省会城市的金融、科技、人才、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及政策优势,又能为青岛前沿开放城市的汽车、造船、家电、电子等产业配套;就区域经济布局看,潍坊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是承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特别是台湾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也是跨省企业、大型物流企业北方布局的重要节点;从产业链来看,潍坊市大部分企业处于产业链下游、末端,配套产品多、终端产品少,这使产业链的环节补链、强链,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有着广阔的空间。

今年,潍坊市把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确立为经济发展的主线之一,吹响了转调创的号角,调整工业产业结构成为浓墨重彩的篇章。

在战略发展上,潍坊市出台了《潍坊市工业提升计划》,明确指出:通过创新驱动、大企业带动、人才支撑、品牌创建、“两化”深度融合,围绕工业“6+7”产业,即新信息、新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六大新兴产业和机械装备、纺织服装、食品产业、汽车制造、石化盐化、钢铁建材、造纸包装七大优势产业,全面推动新兴产业创新突破、传统产业转型提升,有效提升高新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比重、非加工环节在制造业中的比重和新兴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三年内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万亿元,“6+7”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3万亿元。

在具体实施中,潍坊市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综合来说,就是围绕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两大重点领域,筛选确定了1157个、总投资5204.3亿元的全市工业投资项目导向计划,其中,过亿元项目961个。项目全部建成后,按设计能力计算,年可新增销售收入9548.4亿元,利税1741亿元,创汇6.9亿美元。在此基础上,积极争取154个项目列入省企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导向计划,总投资331.6亿元,项目数居全省首位。其中,海化集团石化盐化一体化、北汽福田多功能汽车厂、潍坊瑞驰新能源整车生产等100个重点转型升级项目,总投资1564.2亿元,今年计划投资413.3亿元,占全市企业项目总投资和今年计划投资的30%和40%。

规划设计得再美好,措施制定得再完善,如果不能付诸到具体工作中,一切都是空谈。今年以来,为真正打赢这场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战役,市委、市政府实施了系列针对性强、形式新颖、符合潍坊发展实际的重大举措。

2月下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对全市重点工程和项目进行调研,对全市工业企业发展提出新要求,就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出新要求;4月中旬,全市招商与转调创工作座谈会召开。会议确立了以招商促进转调创的主题,明确了工作重点,形成了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共识;5月初,全市经济工作调度会议召开。会议分析了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着重就促进全市创新发展、科学发展作了安排部署;5月底,全市加快大项目建设推动科学发展观摩交流会召开。会议对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科学发展情况特别是新上大项目情况进行观摩,交流工作,学习经验,查找差距,推动各地坚持以质量效益为中心,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在新起点上实现更高层次新发展;

……

一项项举措,一个个创新,汇成了一股股上下联动、通力合作,共同推进全市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强大力量。

谋求企业长远发展,不断转型和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必然的。在调整产业结构进程中,山东省潍坊市“因企制宜,因项目而宜”,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和创新,加快新兴项目开工投产,实现有序推进。

在对传统产业改造过程中,山东省潍坊市创新思路,由设备更新为主发展到对生产全过程和产品结构调整的总体改造,由单个企业的改造发展到整个产业链的配套改造,由单纯的生产制造环节改造发展到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领域延伸,由分散布点企业的改造发展到促进工业专业化、规模化、集聚化。今年,潍坊市企业技术改造项目1157个,总投资5204.3亿元。

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和壮大的不竭动力。对“退城进园”企业,山东省潍坊市通过“腾笼换鸟”,淘汰落后产能和装备工艺,应用新技术更新高端设备,开发新产品,让老产业焕发青春,为“转调创”提供基础条件。推动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发挥信息技术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中的倍增、催化效应和支撑作用,培育发展一批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大数据处理等新技术、新业态、新的商业模式,成为潍坊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土地、资金是制约工业企业产业调整的“瓶颈”。为破解这些难题,山东省潍坊市积极谋划重点区域发展,拓展新的发展领域和空间,举全市之力,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完善区域产业功能,推动新兴产业集聚。针对滨海区丰裕的土地资源和海洋资源,潍坊市把这里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主战场,以创建国家、省、市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核心,加快促进装备制造、生态海洋化工等全市主导优势产业集聚发展。今年,在被认定为第四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基础上,积极创建潍坊滨海区高效生态海洋化工基地,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滨海区也主动出击,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诸城、高密、青州等9个县市区16个项目,奎文工业园、诸城工业园、保税区B区等4个园区进驻,让园区建设从“树木”变成“森林”。滨海区成为了全市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

为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山东省潍坊市政府部门积极牵线搭桥,提供保障。今年,以市政府名义推介了歌尔声学LED在液晶电视模组中的应用研究及产业化、盛瑞传动年产2万台8档自动变速器等154个项目;举办了政银企合作对接活动,推介企业技术改造和创新项目1589项,总投资5245亿元,目前已落实项目108个,拟授信134.6亿元;在设备租赁授信融资基础上,推荐富康制药等4个项目申报省重点产品结构调整委托贷款资金。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优惠政策支持。

今年,景芝酒业“管控信息化提升及酒糟综合利用”等5个总投资10.3亿元的项目,列入省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坚龙不锈钢年产160套可移式救生舱生产线改造等5个总投资7246万元的项目,申报中小企业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天瑞重工总投资6000万元的快速凿岩机项目申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瑞驰汽车年产35万套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生产等总投资15.7亿元的18个项目申报省新兴产业和重点行业发展专项。

结构调整的过程是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也是经营理念转变的过程。

先进制造业是山东省潍坊市工业的“脊梁”。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仅先进制造业,目前全市机械装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22家,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77.7亿元,成为潍坊市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潍柴、雷沃重工、诸城汽车等龙头企业带动下,潍坊市先进制造业军团崛起,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较强的配套能力,带动了装备制造业发展。

尤其是动力机械、农业装备、工程机械、成套装备等方面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潍柴动力国Ⅲ“蓝擎”系列发动机性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盛瑞8AT自动变速器技术世界领先,福田雷沃国际重工成为国内重要的农用机械生产基地,豪迈科技成为国际重要的大型轮胎模具制造商。

在这些大军团的引领下,与之配套的智能装备制造业新军凸起。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仪器仪表、数控机床、重大智能制造成套装备等产品已经形成规模。歌尔的低成本柔性生产线、迈赫的汽车自动化装配线、帅克的工业用机器人、冠泓的精密立式五轴联动数控加工中心、鲁重的数控车床,豪迈科技的智能型电火花成型机床等,市场份额日趋增大。歌尔不仅在智能装备领域走在前列,还打造起一支智能装备研发高端团队,这对潍坊市智能装备业发展起到重要的带动作用。

在石化盐化方面,潍坊市通过拉长产业链条,填平补齐项目,主营业务年收入可实现2512.5亿元,成为有着强劲发展势头的一大主导产业。全市以石化、盐化、煤化为主,形成海化集团、弘润石化、昌邑石化、山潍焦等龙头企业;石油化工方面实现了与中海油、中化集团、中国化工集团等央企的深度合作,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1700万吨,综合加工能力3200吨。

目前,潍坊市石化盐产业正向着产业链下游拓展,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化学原料药、化工高端产品等,以及生物化工、煤化工等特色化工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其中,充分依托中海油石化盐化一体化项目,加快实施140多个下游产业项目,逐步改变缺少高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局面。

在信息产业方面,潍坊市实现了“重振雄风”的梦想,赢回了上世纪“电子城”的魅力。当年以“华光科技”为龙头的电子工业,起步早,配套全,在国内外极具声望。后来,由于市场、人才等因素影响,潍坊市信息产业发展缺乏后劲,一度步同行业“后尘”。痛定思痛,潍坊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以浴火重生的勇气,以凤凰涅槃的精神,奋起直追,终于看到了新曙光。

目前,全市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82家,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近40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30%以上。以高新区为依托的电声器件、半导体照明、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具有一定的特色和比较优势。歌尔年产值近100亿元,产品从器件到耳机、3D眼镜、LED背光模组,再到穿戴式计算机,技术能力从代工起步,实现了到贴牌,再到自有品牌生产,占据行业发展的蓝海。

同时,伴随两化融合深入推进,物联网、云计算、3D打印等先进技术也在潍坊市迅速发展,为智能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信息化支撑,成长为潍坊市新的支柱产业。

实践证明,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潍坊市工业经济实现了科学发展,不仅保证“十二五”期间经济的大发展,还构筑起了十到二十年经济增长的基石;通过结构调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争取了更加主动的机会,占据了更加有利的地位,更好地发挥出了“潍坊智造”对国内外行业经济发动机的作用,明显提升了我市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