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切换
新闻
山东省新增三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2013
06/08
16:07

近日,科技部正式批复山东省潍坊高新区、沂水县和青岛市黄岛区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至此,山东省已有14个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数量仅次于江苏省,位列全国第二。

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实验区建设,在全国率先由省人大立法支持实验区发展,目前山东省建有国内第一个跨行政区域的黄河三角洲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和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拥有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3家(全国11家),数量居全国第一。此外,山东省还建立了14家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这些实验区在推动全省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区域示范带动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通过科技创新,实验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管理和高标准考核,确保了区域人口、生态、资源、经济、社会、科教等30多项指标的有效落实,顺利完成了实验区建设各项示范任务。

二是重点项目示范带动作用效果显著。通过重点依托实验区实施“山东省资源节约型社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专项”和“山东省十大可持续发展科技示范工程专项”,有力地推进了实验区“五节一循环”专项工程的示范并扩散至区外。据不完全统计,项目实现节水、节矿、节地、节能、减排等节约总效益30亿元,新增产值 48亿元,新增利税10亿元,共获得专利279项;节水 5300万吨,节矿190 万吨,节地22万亩,节能 8700万吨标准煤,减少CO2排放590万吨,减少SO2 排放2万吨,减少固体废物排放380万吨,减少废水排放3950万吨。

三是各实验区主题示范特色显著。山东省实验区根据各自实际情况,不断深化实验主题,丰富实验内涵,围绕低碳城市建设、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生态保护和修复、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城乡一体化等实验主题,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新做法、新模式。东营实验区通过推进中国石油大学科技园、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等平台建设,实施一批有较大影响的科技项目,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潍坊高新区实验区以“高端产业、绿色低碳、科技支撑、统筹发展”为主题,大力实施“63513”示范工程,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约发展;沂水县实验区以“构建山水灵秀、生态宜居新沂水”为主题,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通过这些探索和创新,山东省实验区为具有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地区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多种发展模式。

四是探索了不同行政体制下的实验区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东营、日照等是以设区市整体创建实验区;牟平、长岛、荣成等以县(市、区)创建实验区;潍坊高新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枣庄高新区是以开发区创建实验区;黄河三角洲区域积极探索6市19县(市、区)合作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机制,探索和积累了具有不同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