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抓住机遇,转方式、调结构,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全市节能环保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79户, 2012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0亿元,利税46.99亿元,实现利润33.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5%、9.28%和2%。今年1-2月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亿元,利税8.24亿元,实现利润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3%和15%。全年预计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0亿元,利税57亿元,利润45亿元。
骨干企业不断涌现,产品市场前景良好
烟台红壹佰高效照明产品连续两年中标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组织的国家高效照明产品推广项目,年生产高效节能灯具3000万支,产销量位居江北首位。龙源电力公司等离子点火技术被列入国家十大节能工程“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规划推广项目,获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山东锦江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废弃动植物油脂生产生物柴油,生产工艺国内领先,被列入工信部第一批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和山东省第一批重点节能技术、产品和设备推广目录,年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产品供不应求。山东德利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是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在全国水处理行业竞争力评选中名列十强,2012年实现产值1.65亿元。
烟台资源再生加工示范区,以鑫广绿环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聚集了规模以上节能环保企业15家,为我市近百家企业配套处理工业固废和危废,201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8亿元,利税1.9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2%和44.8%;回收加工各类再生资源55万吨,节约能源70万吨标准煤,连续两年在省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复审中获优秀等次。
新能源发展迅速,产业节能作用明显
截止2012年底,我市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16.06万千瓦,占我市电力总装机容量比例14.5%,高于全省7个百分点;2012年完成发电量20.2亿千瓦时,占全市发电量的7.28%;与同等规模燃煤发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能源60多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50多万吨。
其中,目前我市已投运风电项目27个,装机容量达到113.3万千瓦,占我市电力总装机容量比例14.1%;2012年完成发电量19.2亿千瓦时,占全市发电量的6.9%,高于全国近5个百分点,接近欧盟发达国家水平(7%)。栖霞中节能(烟台)生物质热电项目装机容量达2.4万千瓦,于2011年11月实现城区集中供热,2012年3月12日正式并网发电,截止2012年底完成发电量7184万千瓦时,上网电量达到5985万千瓦时;供暖面积达到80万平方米,占栖霞城区总供热面积的30.8 %。
另外,我市第一个大型光伏发电项目中节能招远蚕庄9.9MW太阳能发电项目于2012年12月获得核准,预计2013年6月并网发电,设计年发电量1300万千瓦时。
合同能源管理机制逐步完善,节能服务业方兴未艾
合同能源管理作为实施节能技术进步的重要抓手,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知和欢迎,推动一些专业化节能服务机构应运而生。
冰轮、东方电子等一些大型企业集团也发挥技术优势,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为用户应用节能技术产品,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提供咨询、诊断、设计、培训、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
截止目前,全市经省认定的能源审计机构6家,清洁生产咨询服务机构5家,从事节能环保产业技术服务公司达60家以上,其中国家备案的节能技术服务公司15家,初步形成节能环保咨询服务支撑体系,2012年申报国家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项目11项,节能3万吨标准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