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在临沂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工作动员大会上,临沂市下发《关于加快推进“10+6”产业计划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确定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总抓手,集全市之力推进农业、冶金(建材)、机械、木材加工及制品、化工、医药、纺织服装、商贸物流、文化旅游、房地产(城市综合体)10大传统优势产业和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及技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新兴服务业6大未来新兴产业发展,集聚科学跨越正能量,打造临沂经济“升级版”,确保如期实现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意见》提出,坚持绿色、创新、集群、链条、融合、共赢发展六条基本原则,着力打造万亿主导产业、万亿开发区、千亿开发区、百亿产业聚集园区和百亿骨干企业。今年,全市“10+6”产业实现产值(收入)突破1万亿元,商贸物流业和金融业实现增加值750亿元。
力争到2016年,全市“10+6”产业实现产值(收入)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突破2万亿元;商贸物流业和金融业实现增加值达到1300亿元。力争到2018年,产业产值再翻一番,达到4万亿元;商贸物流业和金融业实现增加值达到1800亿元。
全力推动临沂高新区、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临港经济开发区率先实现跨越发展,力争到2016年工业总产值突破5000亿元,2018年突破1万亿元。加快推动1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园区)和罗庄南部循环经济园区膨胀规模,力争到2016年有3个以上开发区(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2018年有11个开发区(园区)成为千亿开发区。
鼓励支持各县区、开发区培植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百亿聚集园区,力争2016年工业总产值过百亿聚集园区数量突破30个,其中过500亿元园区数量达到6个以上;到2018年突破40个,其中过500亿元园区数量达到20个以上。
组织实施骨干企业梯次培植计划,力争到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过100亿元骨干企业数量达到25家,半数以上县区有1家过100亿元骨干企业;2018年达到40家以上,全部县区均有1家过100亿元骨干企业。
《意见》强调,立足产业基础和条件,按照“做大做强10大已有传统优势产业、设计6大未来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实施“7351”发展工程,重点改造发展七大支柱产业,提升发展三大优势服务业,率先发展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植发展现代新兴服务业,实现传统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突破,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以壮大支柱产业为重点,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突出技术改造,推动产业提升,使农业、冶金(建材)、机械、木材加工及制品、化工、医药、纺织服装七大产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
率先突破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五大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培植发展金融业、服务外包、总部经济等现代新兴服务业,构筑未来新兴产业发展优势。
《意见》指出,把临沂高新区、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临港经济开发区作为全市“10+6”产业推进计划的主战场,统筹全市土地、招商、资金、财政、人才等各方面资源要素予以优先配置,着力打造成为“现代产业集聚区、现代化新城区、改革开放先行区、生态建设示范区和推进跨越发展增长极”。11个省级开发区(园区)和罗庄南部循环经济园区作为分战场,有效对接主战场培育县域特色主导产业。
《意见》要求,依托重大投资项目和重点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全面实施“54321”推进措施,即实施招大引强、千亿投资、园区壮大、产业集聚、临沂创造五大工程;破解资金、人才、技术、土地四个瓶颈;建立“一个主导产业、一名市政府领导、一个责任部门、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实施方案”的“五个一”推进机制,分层次组建“10+6”产业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产业推进办公室、产业配置(招商)小组三级工作力量;用好上级扶持和本市两类政策;落实考核奖惩一项机制;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有序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