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启动疫情防控工作以来,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管委会迅速建班子、组队伍、定制度,推进“11456”联防联控,主动出击抓源头,周密部署抓关键,全面推进摸排,科学查疑补漏,努力确保区域、单位、人员全覆盖,积极调动社会力量与企业资源,全力以赴打好防控疫情阻击战。
健全制度,形成防疫工作强大推力
一方面,济南新材料产业园成立了由管委会领导班子担任指挥、副指挥,副处级以上干部为成员的疫情处置工作指挥部,下设由管委会副主任为组长的综合协调组、疫情防治组、宣传舆情组3个专项工作组,其中,综合协调组负责收集动态、报送联络、组织协调,疫情防治组负责组织开展全面排查、物资调配、督导消杀、疫情预防、病源监测跟踪、处置突发情况,宣传舆情组负责开展防疫宣传、疫情监测响应、舆情监测、舆情引导工作。
另一方面,组建以安全生产督查、环保督查、工地管理力量为班底,以各部门抽调人员、复工企业负责人、各平台物业为补充的防疫工作队伍,吸纳医疗卫生行业热心企业家,形成防疫工作合力。
此外,济南新材料产业园还建立了巡查制度,每日到物业平台、复工企业最少巡查一次,到工地、报备未开工平台企业巡查1次;建立督查制度,管委会抽调人员,2人一组下沉到物业平台开展常态化监督指导;建立物业平台、复工企业人员情况“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每日报告人员增减、体温检测、身体健康状况;建立班子成员、部门负责人和科级人员组成的三级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第一时间应急处置突发情况。
严防死守,开展“11456”联防联控
按照济南市疫情防控四个“百分之百”要求,严格执行全市“十个一律”,结合实际,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强化管控,措施到位“防输入防扩散”。
首先严控“1”个输入源头。严格管控企业复工申请,暂停工地施工,延缓企业、工地复工时间,从源头减少人员输入与人员集聚。对计划从外省市返济工作人员,要求自行隔离14天,不具备隔离条件的暂停回济,杜绝企业外地员工提前返济。
其次明确“145”防控范围。以园区公交站点、垃圾处理站、垃圾存放点等公共区域为目标区域,以园中园平台、入园企业、项目工地和管委会自管物业为目标单位,以平台物业人员、企业员工、工地人员、管委会自管人员、外来相关接触人员为目标人群,针对1个区域、4类单位、5类人群开展防控工作,确保实现园区疫情防控全覆盖。
最后强化“6”种防控手段。指挥部建立一本防疫巡查台账,落实每日巡查网点全覆盖,并做好登记;建立一本人员情况台账,汇总登记各物业平台、开工企业、进出人员情况,落实人员全覆盖,做好数据收集记录;向每家单位负责人发布一份防疫要点告知书,传达上级部门有关要求、指导平台、企业抓好管区管控;每家单位一份物资储备表,做好物资调配与储备;组织每名防疫工作人员、企业人员开展一次疫情期间上岗培训,强化防疫工作要求和个人防护意识;公布一部疫情防控监督电话,监督有无人员隐瞒外出或健康情况。
督导落实,确保防控工作取得实效
济南新材料产业园明确摸排要素,即企业、工地,摸排现场开工、复工计划、防疫措施、员工等情况;平台物业,摸排企业用水用电量,核实是否存在未报备人员办公情况;人员(含流动人员),摸排登记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身体情况、每日体温、是否有接触武汉返济人员、是否有外出情况(如有外出落实车次、目的地和时间)等;流动车辆,摸排登记车辆来自何处、去向何方、联系人及电话情况,禁止装载活禽出入;园内停放车辆,摸排是否登记、车主情况、是否存在未报备办公情况。
同时,还要加强巡查督导与企业自查,督查各平台、企业落实门岗门禁执勤,开工厂区每日预防性消毒,公共区域、密集场所、公共设施、公共物品日常消毒,禁止人员聚集,防疫物资储备等防疫制度情况。
营造氛围,凝聚战“疫”共识与合力
为强化宣传和教育,济南新材料产业园通过微信群、qq群、公众号、美篇等新媒体平台,每日转发官方疫情消息和相关通知、要求和科普知识,增加防疫工作透明度和防疫知识普及率。
同时,加强对集聚性疫情传播等典型案例的宣传,争取企业对政府要求延期开工的理解与支持;加强对编造传播谣言、违反疫情期间规定等反面典型宣传,做好舆情监测与引导,强化企业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此外,济南新材料产业园还发布了慈善捐款倡议,加强对在防疫工作中捐款捐物企业的典型宣传,充分调动企业家参与防疫工作的积极性。据了解,先后有蒙北燕麦加工有限公司捐助160万元物资、欧瑞实业有限公司捐献消毒液50余吨以及润安生物、隆凯能源、银丰纳米等19家企业纷纷捐款捐物,企业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在园区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参与抗击疫情的浓厚氛围,凝聚起全社会共同参与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戚云雷 通讯员 潘延虎 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