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切换
新闻
大众视点|对标深圳“对”出淄博发展新境界
2020
11/02
12:48

  淄博和深圳,仿佛“八竿子打不着”。

  一个是几十岁的青年,一个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齐国故都。

  一个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当家,一个传统重化工“独大”。

  一个改革开放前沿,一个有点保守求稳……

  这样两座城市,有啥可比的?

  今年,对标深圳成了淄博一个大事件。4月16日,淄博推出《淄博市实施“一号改革工程”对标学习深圳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时,有人心存疑虑,有人畏难发愁,有的脑门上写着问号:深圳有那么多国家政策支持,有那么多先行先试,我们能学吗?怎么对标?

  随后的几件事,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很多人都有过因为忘记带身份证而陷入尴尬的境地。在淄博,这样的尴尬将不会出现,因为淄博在对标中,在全省率先将“电子身份证”正式应用于政务服务领域。群众凭一张电子身份证可以办理相关政务服务业务,省时省力又省心,实现了居民身份证电子信息“全场景应用”的全省第一、全国领先。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淄博跟深圳差距很大,不好对标,后来,大家逐条梳理发现,很多深圳能做到的,淄博也能做到。”淄博市发改委党组成员范继英在对标深圳过程中,脑筋转了弯。

  一路对标一路干,大家在对标中发现,深圳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大有学头、大有“对”头、大有干头。

  脑筋转过了弯,思想有了新境界,同样的人,同样的事,干起来的劲头不一样,效果更不一样。

  一个总投资153亿元的吉利新能源多功能高端商用车项目,从今年1月28日(正月初四)在淄川进场展开前期工作, 到8月28日首款皮卡车下线,不仅创造了“190天的项目建设新标杆”,还创造了吉利集团项目建设历史上的新纪录,而通过“对标”改善营商环境,成为推动项目建设的重要引擎。正如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王召兴说的,“淄博的营商环境可以与江浙媲美。”

  7月25日设立的天辰齐翔新材料有限公司,也是一个百亿级别的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首次实现拥有自主产权技术的己二腈国产化。为了这一项目的尽快落地,淄博市政务服务中心发改窗口于7月31日开启“极速模式”,仅用一个小时就为该公司尼龙新材料己二腈项目完成了备案手续。

  从不敢对标到积极对标,从不可能到可能,党员干部在“对标”深圳中打开了眼界,也有了深圳人那种“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

  “闯”,就是摆脱对老工业城市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拿出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开拓精神,不到半年就催生出多个全省全国“第一”“唯一”。“创”,就是冲着问题去,拿出解决问题的改革措施,大胆地试、大胆地闯,靠改革走出新常态下的新路子。“干”,就是有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更要有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

  作风之变带来发展方向之变,淄博产业变得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时尚。

  9月17日,2020中国氢能源发展高峰论坛在淄博召开。此外,今年全国首支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材料产业基金落户淄博,规模达325亿元。该基金已与东岳集团多次对接,参与东岳集团氢能系列项目。

  10月18日,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发布《淄博市2020年瞪羚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淄博市121家准独角兽企业、独角兽培育企业、瞪羚企业、瞪羚培育企业榜上有名。当日的新经济发展大会上,83个企业、单位和个人荣膺首批淄博城市发展合伙人。

  10月20日,淄博市领导第四次奔赴上海市,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接洽谈、双招双引活动,诚心吸纳新资源,并不断展示出这座城市的新魅力与新气象。

  淄博青岛啤酒节、陶瓷博览会、齐文化节、麦田音乐节等热门节日相继亮相,让淄博冠以“时尚”之名,这座“古老又现代的城市”越来越活跃于大众视线。

  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四新”经济,正在淄博这片古老土壤上育种发芽,展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淄博经济运行的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发生深刻变化,淄博发展在对标深圳过程中迈入新境界。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