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栉风沐雨,三十年筚路蓝缕,如一粒梦想的种子落地生根,聚变成林,从规划之初的7.04平方公里,发展到如今的225.06平方公里,淄博高新区这座蓄势勃发的“产业新城、科创新城、生态新城、活力新城”正快速崛起为淄博市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昂首阔步在跨越式发展道路上,青春勃发。
这里是创新驱动的科技之城,这里是产业集聚的未来之城,这里是助企便民的活力之城,这里是宜业宜居的生态新城。三十年来,这片土地上,烙刻着时代的印迹,晕染出奋斗的色彩,承载了过往与荣光,孕育着生机与希望,如今的淄博高新区科学构建了“一核、两城、三区”总体空间布局,聚力发展新能源制造、智能微系统、大健康、新材料以及金融科技“4+1”主导产业,打造3500亿级新能源制造、1000亿级智能微系统产业集群,城市配套日趋完善,聚力品质提升走在前,也折射出这片创新热土上奋勇开拓、改革创新的激情与斗志。
三十而“励” 追高逐新
向高而攀 向新而行 淄博高新区
开发建设30年蝶变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徐勐
■产业之路步履铿锵
三十年产业立区,在发展布局上彰显“高新定位”。
在这里,新能源制造产业发展迅猛。聚集中国华能、华为、北京卫蓝、海博思创等头部企业共建齐鲁储能谷,构建了国内最长、最齐全、最高端的产业链条,打造国内先进的风、光、储产业聚集地;
在这里,智能微系统产业强势崛起。聚焦MEMS、光电子、化合物半导体三大领域,构建了从设计研发、封装测试、人才储备到产业化的完整产业链条,IC卡封装及载带研发生产占全球20%,打造全国领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微系统产业基地;
在这里,大健康产业实力强劲。重点发展医疗器械、生物医药、预制食品三大板块,打造中国(淄博)国际医药CRO&CMO&CDMO基地、国内高端的动植物健康产业基地、国内业态最全的预制食品生产基地。汇聚罗氏、拜尔等国际知名药企,华润三九、新华制药、新华医疗等龙头企业引领发展;
在这里,新材料产业全国领先。聚焦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四大领域,先进陶瓷、功能玻璃、聚氨酯等特色产业集群优势凸显,以高新区为核心的淄博新材料产业荣获中国“新材料名都”称号。
如今,淄博高新区聚集着世界顶尖、中国头部高新企业,聚焦“4+1”主导产业集群式发展,正汇聚起创新发展的澎湃动力。产业实现了从“风生水起”到“落地生根”再到“集聚成势”的精彩“三级跳”。坚持走高端产业化发展道路,打造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加速高端创新资源要素聚集,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一流的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截至目前,淄博高新区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创新产业链,成为山东省科教创新资源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这里创新平台云集,建有各类孵化载体32个,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共建研究院14家、国际合作平台8家,拥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22家、院士工作站32家。自1993年,设立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淄博高新技术创新服务中心;2005年,获批全国唯一一家国家工业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0年,与清华大学合作共建了国内第一个微机电校地共建研究院——MEMS研究院;2012年,在全国率先建设硅谷生命科学园、慕尼黑科技园两个海外孵化器;2021年,5个国家级孵化器被科技部评为优秀(A类),数量居全省第一;2020年启动建设淄博科学城,1200万平方米TBD全面开工,科研东区部分投入使用,120余家科研机构陆续入驻,17万平方米的科学城新材料中试区建成投用,“淄博新引擎·产业智造器”加速成势。
■科创之路高歌猛进
三十年争先进位,在综合实力上体现“高新担当”。
GDP从3.82亿元预计增长到404亿元,增长105倍;工业总产值从5.73亿元预计增长到850亿元,增长近147倍;固定资产年投资量从2.17亿元预计增长到267亿元,增长122倍;税收收入从539万元预计增长到66亿元,增长1224倍;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25%以上。特别是近三年,在全国高新区排名上升10个位次,位列第40名,GDP年均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4.4%,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43.4%,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5.1%,高新技术企业年均增长30%以上,高质量跨越发展实现了新突破。
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写入淄博高新区基因里的使命和担当,从诞生起就锚定了科技创新的航向。30年来,淄博高新区聚力科技立区,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已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5.5%,位居全省前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77家;高企总数超过400家,是2016年的4.7倍,总数位居全省高新区第三位;49名国家重点人才、63名泰山系列工程人才聚集发展,已成为全市创新平台最高端、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人才最密集的科技高地。截至目前,累计孵化兆物网络、则正医药等高新技术企业130家,纽氏达特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机器人精密减速机生产企业,智洋创新成为国内电力智能运维应用的引领者,亚华电子智能护理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60%以上,信通电子入选2022年度山东省大数据产业创新中心。
走进齐鲁智能微系统创新产业基地,一排排依山而建的楼宇让人印象深刻,这里是数字经济产业的集聚区之一,齐芯微、新恒汇、先导ITO靶材、全球唯一的奥地利悠声科技MEMS扬声器生产线等高端产业项目落地发展。自1997年淄博民营科技工业园一期开工建设,近年来,淄博高新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了齐鲁智能微系统创新产业基地、新材料、生物医药、创新创意等高端专业园区24个,总建筑面积1780万平方米,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搭建重要载体。先后获批新材料、先进陶瓷、功能玻璃、生物医药、聚氨酯5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形成了“一区多园”现代化创新型产业园区的发展格局。2021年以来,招引中国华能、北京海博思创、景能科技等头部企业建设齐鲁储能谷,国内唯一的卫蓝半固态锂电池、国内出货量第一的海博思创集装箱式储能装置生产线等一批总投资883亿元的高端产业项目落地发展,“无中生有”打造国内领先的千亿级产业集群。
■营商之路愈走愈宽
三十年攥指成拳,在营商环境上展示“高新力量”。
优化营商环境可以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主动融入国家深化改革大局,大胆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新模式新方法,不断增优势、聚活力,淄博高新区“软环境更优、硬环境更美”的一流发展生态蝶变跃升。开发建设伊始即实行“党政企”三位一体领导体制,设立经济发展总公司负责全区开发经营。2001年,设立进区项目服务中心和“一站式”服务大厅,“小政府”提供“大服务”。2020年全面启动体制机制改革,实行“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对市场化的职能全部进行剥离。率先完成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革,国资公司资产运营、项目融资建设、资本运作等实现历史性突破,成为全市首家区县级AA+信用等级企业,并获得“BBB”国际信用评级。国资平台营业收入连续6年保持稳定增长,资产566.19亿元,是2016年的4.5倍;融资到位148.38亿元,是2018年的12.2倍;城投公司今年完成代建园区和项目建设165万平方米,是2019年的4倍;在建项目面积675万平方米,是2019年的6.4倍。2021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突破发展的实施意见》,1046项市级行政权限全部授权,“一次办好、拿地即开工、全程代办”成为常态,企业开办2小时办结,进入全国最快行列,市场主体从建区之初仅有268家到现在5.1万家,年均增长19.84%,万人拥有市场主体达2000家,改革红利充分释放。
依托这些高能级创新载体,借助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国家战略叠加交汇的优势,淄博高新区整合创新资源,聚集科技创新服务要素,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研发服务业集群。146家上市挂牌企业,亚华电子、信通电子、一诺威等一批批科技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发芽生长,在金融活水浇灌下“百花齐放”。
■品质之路从未止步
三十年锐意攻坚,在品质提升上展示“高新作为”。
淄博高新区坚持“以产定城,产城互融”理念,不断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建成区面积从0.4平方公里扩大至90.7平方公里,
淄博高新区除了是一片创新创业沃土、高端产业高地,更是以真山真水、生态环境好著称。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污染治理,2005年,矿山采石厂、水泥生产线全部关停,启动花山森林公园建设;2009年,以黑铁山、花山、蟠龙山为主体的生态恢复区获批省级风景名胜区;2017年,关停取缔小化工等“散乱污”、高耗能企业205家;2019年,焦化行业全面退出;今年660万吨钢铁产能全部出清,重度污染源全部出清,自2019年起高水平规划建设了49平方公里的四宝山双创公园城,“一山一主题,一山一业态”布局文旅、智能制造、研发孵化等产业业态和项目,搭建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交通全生态场景,以秀水廊道、生态廊桥串联七个山体,打造“廊桥连山,山水入城”的全域公园城市样板,一座山城相映、高端产业聚集、活力绽放的公园城市蔚然成型。
已经“而立之年”的淄博高新区,不仅在科技创新和现代产业发展上取得巨大成就,也在社会发展环境治理、城市建设和功能优化等领域结出硕果。淄博高新区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积极打造“一轴、两带、四心、六区”的全域公园城市格局,着力提升城市载体功能,以建设“品质活力之城”为目标,聚力打造“五好”城市的淄博样板,以实践创新推动民生跨越,围绕“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七个有”目标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持续改善城市宜居环境,建设年轻、时尚、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精致城市。
三十年是一座里程碑,更是一条起跑线;三十年征程未尽,盛景可期。淄博高新区秉持“不怕苦、肯奉献,有韧劲、咬得住,爱学习、懂专业”的工作作风,聚焦未来科技,发挥产业优势,勇攀“高”“新”,努力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城市品质、党的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打造新兴产业创新策源地、宜居宜业的幸福新高地,力争3年内综合实力进入全国高新区前30强,5年内实现GDP总量翻一番,10年内实现GDP总量翻两番,跨入全国一流创新型园区行列。锚定“3510”发展目标,为建设“实力强、群众富、城市美、生态优”新淄博,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建设中勇当先锋、争做表率,彰显更大“高新担当”。
相关链接
细数淄博高新区30年来的发展脉络,我们不难发现,全力做好“高”“新”文章、“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理念总是不离发展的每一个铿锵步伐——
1992年11月9日 国务院批准高新区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审定规划面积为7.04平方公里;
1992年11月 淄博高新区第一家企业正式进驻;
1993年2月23日 国务院授权国家科委对高新区现场审定,授发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铭牌;
1994年6月 淄博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举行奠基仪式;
1996年10月 淄博高新区由1995年在全国高新区经济综合指标中的第47位上升到第22位;
2000年7月 中共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委员会成立;
2001年6月22日 淄博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在高新区举行,市委、市政府对高新区实施全方位授权管理;
2002年8月 高新区第一家上市企业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挂牌交易;
2003年2月 淄博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举行揭牌仪式;
2003年6月17日 张店区卫固镇、桓台县八个村划归高新区管理;
2004年10月19日 鲁中地区最大的药品物流基地——山东新华医药贸易有限公司在高新区落户;
2007年7月11日 四宝山生态恢复工程开工;
2008年1月7日 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准在高新区建立“国家火炬计划淄博先进陶瓷产业基地”;
2009年5月22日 淄博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提出“高新区是全市的高新区”,高新区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2010年8月 与清华大学共建国家高新区MEMS研究院签约;
2011年9月1日 高新区在全省率先实施学前3年免费幼儿教育;
2015年4月8日 高新区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
2016年4月5日 高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017年8月16日 首列“淄博号”中欧班列从淄博保税物流中心集装箱场站出发;
2018年12月26日 济青高铁淄博北站正式启用;
2019年11月26日 高新区在齐鲁股权交易中心举行16家企业集中挂牌仪式;
2020年4月 淄博先进制造业创新示范区由淄博高新区代管;
2020年9月 全面启动体制机制改革,全省率先发布“青年人才10条措施”;
2021年4月 淄博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
2021年7月 全面建设科学城TBD;
2022年7月 六桥连七山“一环七园”廊道体系初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