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们积极抢抓‘蓝红金’三大政策机遇,深入实施‘投资倍增’行动和成长型企业培植工程,大力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运行质量稳步提高。”7月25日,莒县经信局局长徐雨田介绍说,上半年,莒县130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60亿元、利润 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20%和21%,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市前列。
抓重点产业培育,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近年来,莒县围绕建材、食品、塑料、化工、机械五大产业,精心培育,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定位,加快产业聚集,五大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已经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主导,1—6月份,五大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28亿元、利润4.6亿元、利税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26%、38%和7%;分别占全县工业总量的80%、79%、81%和78%,各项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支撑作用突出。
在五大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莒县注重循环经济的发展,努力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化工产业,以浩宇能源为龙头的煤化工和以晨曦石化为龙头的石油化工两条产业链已形成规模,浩宇集团的焦炉煤气制天然气、炭黑焦油项目以及晨曦集团的系列石化项目稳步推进,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加强了对余热和其他副产品的循环利用;建材产业,随着水泥立窑的淘汰,水泥产业实现了转型升级,新型的干法水泥生产对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更加有效,同时使用热电企业的粉煤灰、柠檬酸企业的柠檬酸渣作为添加材料,对废弃物进行了有效的资源综合利用;机械行业,金港活塞、宏冠机械、鼎昌铁塔、长运工业等企业正在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利用废旧金属生产机械零部件的能力;塑料行业,在巩固传统制袋企业利用废旧塑料生产塑料袋的基础上,汇和塑料、华昌塑料等企业加紧建设管材等新型塑料项目,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抓项目推进,全力实现投资倍增。健全完善项目促进机制和工作体系,对重点工业项目实行加强调度督导,靠上服务,深入企业项目现场,了解进度,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抓好项目储备工作,认真研究产业政策和莒县产业结构的特点,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超前规划,储备一批精品项目,做到竣工一批、建设一批、开发一批、储备一批,形成梯度推进、良性循环的工业投资和规划项目储备机制。
抓节能减排,全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2013年,莒县技术改造项目共 68项,计划总投资219.1亿元,其中新建项目51项,计划投资159.2亿元;结转续建项目17项,计划投资63.5亿元;过亿元项目共45项,投资192.1亿元。上半年,已开工项目59项,计划总投资148.6亿元,已完工11项,投资11亿元,年新增销售收入11.8亿元、利税2.3亿元。1—6月份,累计完成投资44.1亿元,同比增长4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固定资产增长较快,累计达到180亿元,增长幅度超过80%。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重点推进海汇集团生物质能发电、国电和华润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项目的实施,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进华润风电三期、国电风电项目、莒州水泥余热发电、大自然生物发电等重点节能项目,以及稼禾生物秸秆清洁化综合利用和金进矿业赤泥综合利用等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实施,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和重点节能项目实施,带动全县工业转型升级。
抓企业培育,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对十大企业和成长型企业采取县级领导和部门包联制度,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问题,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十大工业企业(集团)1—6月实现工业总产值10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03亿元、利润4亿元、利税5.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32%、50%和7%,各项指标总量占全部规模企业的比重均在64%以上,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9.8、9.9、44.4和28.5个百分点,支撑作用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