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切换
新闻
青岛高新区:循“新”出发,激活“科技兴区”新引擎
2024
04/08
11:30

青岛高新区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新质生产力示范区、新型工业化引领区——

循“新”出发,激活“科技兴区”新引擎

3月29日,中国移动智算中心(青岛)正式投入使用。该中心坐落于青岛高新区中国移动(山东青岛)数据中心内,是中国移动全网11个区域型N节点之一,也是中国移动在山东省内落地运营的最大规模智算中心。据悉,该中心总体算力规模预估可达每秒100亿亿次浮点运算,大概相当于20万台个人电脑的计算能力总和,约等于6台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的算力。

青岛高新区致力于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中国移动智算中心(青岛)的投用,将为青岛、山东乃至周边省市科研创新、产业升级提供通智一体化算力支撑,加速AI生态对接,驱动创新企业成长,带动龙头企业加快布局,进而构建起以AI算力为核心的人工智能产业新生态体系。同时,将以其强大的算力资源,成为连接未来、赋能千行百业的重要载体,推动“AI+”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向着新质生产力,青岛高新区逐浪前行。

青岛伟隆阀门股份有限公司的风光互补远程智能控制蝶阀实现千里之外对阀门的开度调控;道莅智远科技(青岛)有限公司给风机植入国产“大脑”,联合打造国内单体最大的风电机组电控系统国产化替代项目;力鼎智能装备(青岛)集团有限公司FMS柔性制造系统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创造价值……从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到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青岛高新区在科技源头“淘金”,贡献硬科技力量,创“新”提“质”的万千气象涌动,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新质生产力示范区、新型工业化引领区建设蹄疾步稳。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是产业创新的主力军,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主体。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线,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重点,以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为抓手,青岛高新区不断发挥科技型企业在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供给等方面的关键作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日前,伟隆阀门最新研发的风光互补远程智能控制蝶阀下线。该产品改变了以往大型阀门主要依靠人力驱动的情况,搭配企业自主研发的管理系统,可实现阀门远程操控、监管,满足山区大规模调水的需求。“阀门的开度、运行状态等数据,之前必须要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测量评估。”该公司研发试制车间主任许春光说,“现如今,一部手机即可实现实时监测,哪怕在千里之外,也能调控阀门的开度。”

抓住创新“牛鼻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我们每年都会组织科研人员对行业内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攻关。”伟隆阀门研发总监张会亭说,高度重视人才在创新研发中的核心作用,公司对有重大贡献的工作人员给予近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日常研发过程中拿到相关专利也会给予物质奖励,并进行专利署名。

深耕新型能源群控系统架构,道莅智远在陆上风电新能源和海上能源装备等领域协同发力。去年年底,道莅智远与中国大唐可再生能源试验研究院联合实施国内某风电场主控改造,将该风场风电机组电控系统的关键部件硬件和软件国产化率提升到100%。随着该项目成功稳定并网运行,国内单体最大的风电机组电控系统国产化替代项目诞生。“我们开发的工业编程Runtime系统,是国内首家支持所有国产芯片的综合编程平台。”道莅智远创始人隋振利说。目前该公司研发的自主可控高性能控制器已在全国15个省、市、区的50多个场站应用。

凭借“FMS柔性制造系统”,力鼎智能入选了第七批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该系统通过动态的生产排程、柔性灵活的工艺配置,使固定的硬件设备变柔性、变灵活,从而可以加工不同品种的工件、适配多样的生产场景。”力鼎智能生产部部长郭圣松告诉记者,搭载FMS生产控制系统,可使生产效率提高50%以上。深耕机械制造领域,抢抓数字化机遇,力鼎智能还依托自主研发的精益驾驶舱平台和数控设备管理云等技术,不断助力新能源汽车、商用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行业实现数智化转型。目前,该企业已为一汽、中车、吉利、潍柴、中联、三一等国内龙头企业交付了千余条智能产线。

挥舞“龙头”链动上下游

以“新”提“质”不是“单点突破”,而是要系统集成。贯通产业上下游,构筑科创新生态,要发挥科技创新的集群效应。“对科技创新型企业来说,产业链协同发展生态可以助力其在人才、研发、设备、制造等方面取长补短。”青岛高新区科技创新部副部长孙冠妮说,针对这一特点,青岛高新区摒弃“大水漫灌”式做法,高度聚焦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1+2+1”现代产业体系,全力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融合。

产业链生态的打造,龙头企业引领极为重要,青岛高新区在每条产业链上都实施了龙头带动战略。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通过引进阿斯利康、国药集团、海尔大健康这样的“火车头”,实现强链、补链、延链。“总投资7亿美元的阿斯利康吸入气雾剂生产供应基地项目,于2023年签约落地,将吸引更多的上下游及产业生态圈伙伴企业落地。”青岛高新区投资促进部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投促中心主管李庆北说,“此前落户高新区的国药集团、海尔大健康等龙头企业,都吸引了大批生态伙伴企业落户。而这种产业生态的形成,又会吸引更多的产业链企业集聚。目前,青岛高新区已经聚集了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相关企业近1000家。”

创新链作为原始驱动力,镶嵌于产业链各个环节中,借助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价值增值实现循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我们的主导产业之一,机器人产业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不少机器人企业落户后,反映基础研发是弱项,我们便通过各种方式引进高端研发机构。”李庆北告诉记者,青岛高新区先后引进中科院自动化所、沈阳自动化所,在此建立了智能机器人研究院,补足技术研发的短板。如今,青岛高新区已集聚200多家相关企业和研发机构,成为全国智能机器人产业高地。

产业集群规模初显,如何畅通上下游,打通产业链供应链信息,对企业做大做强做优至关重要。从2023年开始,青岛高新区启动了“e企炬链”活动,目的是帮企业找订单,畅通企业上下游。“我们依托青岛市‘链万企’平台,规上企业注册率达95%,迄今已举办了11场活动,为30多家企业对接订单额达5000多万元,今年还将举办更多场次活动。”青岛高新区经济发展部工业和信息化办公室主管李雅慧说。

青岛伟隆阀门股份有限公司就通过“e企炬链”拿到了新订单。“活动中,我们与中铁市政环境建设有限公司进行了对接,了解到他们正在做的项目需要用到阀门、污水检测等产品,随即与其深度沟通。目前,我们的产品已进入中铁市政环境建设有限公司供应商目录,下一步将就阀门供需深化合作。”伟隆阀门总经理李会君说。

强化要素保障激活创新力

企业创新成果的产出和前沿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健全的要素保障和一流的营商环境强助力。“助力企业突破技术难题,我们通过‘揭榜挂帅’,为院企合作架起‘科技金桥’。”孙冠妮告诉记者,通过建立“揭榜挂帅”产学研对接平台,企业可以在平台上张榜发布所需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各类科研团队、大学机构均可揭榜攻关。

青岛瑞思德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就通过“揭榜挂帅”平台,成功对接到了山东大学韩丽辉教授团队,帮助企业突破技术难题。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筛难、发现即晚期是制约肝癌诊断的现实瓶颈。针对这一难题,瑞思德计划开发一种体外诊断试剂产品。得知企业需求后,青岛高新区科技攻关“揭榜挂帅”服务小组为其精准匹配到山东大学韩丽辉教授团队。韩丽辉教授提供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原理实现对靶核酸的准确检测”技术,帮助企业成功突破了关键技术难题。目前,该产品已在省内多家医院进行临床试验且效果良好。

针对部分初创型医疗企业缺少研发设备和生产线的问题,立菲医疗器械创新园建立了专业的净化车间和公共研发实验平台,可满足不同企业的研发和生产需求。青岛惠安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就是受益企业之一。此前,他们研发的一款医疗器械在产品转化时遇到难题。“受场地限制,我们没有相应的生产厂房,也无生产线和生产人员,园区的专业生产线解决了这一难题,我们将质谱仪器委托给园区生产,不但缩短了相关资质审核的周期,生产成本也降低近30%。”该公司总经理刘传兴说。

此外,精准解决企业资金难题,青岛高新区打出了金融服务“组合拳”。一方面,积极对接金融机构,引导区内多家商业银行转型为科技支行,组建专门的科技金融团队,有针对性地服务科技创新型企业。同时,建立起科技创新基金矩阵,通过引导基金、产业母基金、天使母基金,参股了19支子基金,建起总规模超过80亿元的科技创新基金,迄今已投资100多家企业,投资规模达20多亿元。创新推出“高新贷”,专门用于扶持区内小微企业的无抵押、无担保纯信用贷款。截至目前,已累计为135家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授信5亿元。

据最新统计,青岛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目前达到56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92%,市级及以上技术创新中心达到126家。2023年,青岛高新区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80家,占青岛市的近十分之一,创新活力持续迸发,为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动能。接下来,青岛高新区将紧紧围绕“产业立区、科技兴区”这一目标,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伟)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