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山东河口经济开发区抢抓黄蓝国家战略机遇,按照“创新创业、集约集聚、高端高效”的发展定位,围绕发展目标,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多措并举,全力打造产业集聚新高地,把园区建设成为经济强区、和谐新区。
实施“三大工程”,促进优势产业崛起。大力实施重点企业培植工程、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和精品名牌工程,科学规划,积极引导,培育骨干龙头企业,扶持中小配套项目加快发展,打造一批具有重要区域影响力的优势企业,增强大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海鑫石油装备、华堃钻采设备、金开石化设备制造等项目,积极引进一批石油装备制造、服务、研发等配套生产项目,延伸石油装备产业链条、增强产业集聚效应;以“高端、高质、高效”为发展方向,坚持低污染、低能耗、高附加值的原则,引导汇海医药、常青树化工、天正化工、旭业新材料、安诺其纺织材料等5家精细化工企业,加大技改、科研和环保设施投入,在安诺其纺织材料、汇海医药成功上市的基础上,加大对旭业新材料、天正化工、常青树化工的上市辅导,鼓励五家精细化工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工作,稳步推进精细化工产业高效生态发展;推进华锐山东风电产业基地项目建设,积极引进风机叶片、塔筒等关联生产项目,配套完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鼓励澳纳纺织、天信纺织、渤海纺织、三镇服饰走科技创新之路,在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技术的纺织产业,增强产业支撑能力;鼓励海螺节能型材、栋明铝业、鹏达非金属材料扩大生产规模,将新型节能型材产业打造成开发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创新发展模式,强化服务平台建设。依托汇海医药院士工作站、常青树研发中心、金开石化设备科研教学实践基地等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我创新能力;引导海鑫钢管、海润钢管、海蓝德管具、精诚钢管、金舜钢管、兴和管业等钢管生产骨干企业抱团发展,形成钢管生产骨干企业群体,通过骨干企业的带动,引进钢管研发中心,增强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对鹏达非金属、渤海电机、旭日节能设备、海胜德大固控设备等科技含量高、产品竞争力强的企业,通过鼓励银企结合、融资担保等手段,解决企业资金瓶颈难题,促使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引进、发展商贸物流项目,开辟新的高速物流通道,降低物流成本,为出口贸易提供强大支持;依托企业服务直通车平台,积极推进经侦联动综治中心建设,整合资源、服务经济发展,实现信息共享及协调合作,提升企业服务平台支撑。
招大引强选优,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坚持“招大、引强、选优”的原则,积极“走出去”,灵活运用以商招商、网络招商、媒介招商等方式,整合招商资源,拓宽招商渠道,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一是明确责任分工,靠上推进服务。对现有项目都确定一名科级干部跟踪联系,对重点项目成立专门推进服务小组,列出时间进度表,倒排工期,安排专人负责协调推进,提供全程跟踪服务。二是列出重点项目单子,分类组织推进,积极解决企业在投资建设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领导干部挂靠项目、派驻企业代办员的方式,洽谈推进投资6.2亿元的东营恒旭木业有限公司板材加工项目、投资3亿元的山东海荣电源材料有限公司锂电池生产项目、投资12亿元的中石油丁苯橡胶项目等10个招商项目,投资共计31.7亿元,确保项目尽快落户;重点推进投资3.2亿元的北京佛瑞克公司清洁压裂液稠化剂项目、投资2.5亿元的东营奥金公司钢桶加工项目、投资7.2亿元的汇海医药PVB树脂工程项目等5个重点项目,投资共计21亿元,力争项目尽快投资建设;积极推进东营环海塑业有限公司塑料管道及管件加工项目、东营青瑞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水产科技研发项目、东营五洋盐化有限公司低钠盐生产等10个在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建成投产;协助东营宏勋、山东栋明、东营旭业、东营华堃、东营法莲、山东伟业棉油、山东兴和、山东常青树、东营海润、东营鸿盛等公司10个续建项目完善相关建设手续,确保续建项目顺利投产运营。
加快扩规融城,促进园区转型升级。为破解制约开发区快速发展土地瓶颈问题,在符合开发区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已建项目通过厂房加层、老厂改造、项目整合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对闲置土地,坚持项目并购与依法收回相结合,加强闲置土地盘活力度。新落户项目严格坚持“三个控制”,即控制投资规模、控制投资强度、控制建设时间,严防产生新的闲置土地,确保土地的集约高效利用。加快推进开发区西扩步伐,积极向上级和相关部门争取政策和土地指标,破解土地瓶颈难题,拓展发展空间。针对扩区后开发区的发展定位,认真思考、科学谋划,确立把开发区建设成为“以产兴城、产城结合、功能完备、宜业宜居”新城区的发展定位。为实现既定目标,一方面要积极发挥产业聚集的作用,迅速壮大经济总量,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另一方面,在加快产业聚集的同时,规划建设企业居住生活区,加大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主动承接和拓展城区功能,美化、亮化开发区环境,高标准、大手笔打造河口区南大门,全力打造河口区南部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