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切换
新闻
山东沾化县依托冬枣园区建设 全力打造全国冬枣产业第一品牌
2013
08/21
14:06

近年来,沾化县抢抓“黄蓝”两区建设机遇,立足区域特色优势,大力实施园区优先发展战略,深入开展园区平台建设,坚持资金向园区集中,政策向园区倾斜,人才向园区汇集,着力将沾化冬枣特色生态园区打造成全国冬枣产业第一品牌。

沾化县下洼镇是沾化冬枣的主产地、原产区,凭借独特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科学规划沾化冬枣特色生态园区。2012年2月委托山东大学编制了《沾化冬枣特色生态园区发展规划(2012-2020)》,并于2012年9月获得省黄三办批复,保证了园区有序推进和健康发展。整合该县农业基础较好、产业规模较大、群众市场意识较强的镇中心区域,规划3.5万亩建设沾化冬枣特色生态园区。按照“一园多区”的建设发展格局,在不打乱现有生态系统和产业格局的条件下,园区建立了冬枣示范种植区、农业科技研发区、现代加工物流区、生态休闲观光区以及花卉蔬果园林区五个功能区域,形成一个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特色生态园区。截止目前,园区建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个,省级创新平台1个,国家级农业专业合作社1个,拥有各类企业44家。2012年,园区冬枣产量达到1.5亿斤,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枣农人均收入达到15000元。

如今,园区已形成了以沾化冬枣产业和生态旅游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拥有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沾化冬枣生态旅游园区,成为生态种植与休闲旅游相得益彰的最佳典范。

科技驱动,打造创新能力最强平台

沾化县将园区创新能力建设作为沾化冬枣产业优化提升的助推器,不断完善创新体系,积极引进高端技术人才,推进创新平台建设。以沾化县冬枣研究所和沾化县冬枣实业总公司为依托,分别与中科院、北京农科院、中国林业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以及沾化浩华果汁、沾化一松科技公司等龙头企业开展了深入合作。聘请中科院高新一、王玉英两位老教授作为技术顾问,在复纯原生态沾化冬枣的同时,有序推广“沾冬2号”,积极研发“沾冬3号”。大力推广应用温室大棚、测土配方施肥、防虫灯、喷滴灌以及温湿控制等现代农业生产设施以及无土栽培等新技术,与日本电装公司技术合作探索冬枣保鲜新技术,全面提升园区科技内涵。目前,园区已拥有冬枣科研单位2个,引进高端科技人才2人;新技术推广率率达85%以上。2012年,山东省冬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批复设立,成为冬枣产业级别最高的创新平台,将进一步提升沾化冬枣的科研水平。

科学管理,打造冬枣品质最优平台

作为沾化冬枣的原产地、主产区,沾化县依托“沾化冬枣”这一金子招牌,坚持走标准化生产之路,沾化冬枣品质大为改善,园区效益不断提升。通过狠抓冬枣疏密间伐,按照每亩不能多于110株标准进行疏密间伐、整形修剪,切实减少枣园密度,促进通风、采光,减少病虫害发生。引导广大枣农疏枝疏果,亩产控制在2000斤左右。通过增施腐熟的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团粒结构,培肥地力。在冬枣管理过程中合理施用激素,除在花期促使坐果使用1-2次920外,在冬枣的生长期间禁止使用920等严重影响冬枣品质的任何激素。并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借鉴山西、陕西冬枣产业发展经验,2013年,全县规划建设至少十处成方连片100亩以上的防雨式冬枣大棚,带动全县设施农业发展,提高沾化冬枣抵抗自然灾害能力。投资1200万元规划建设的沾化冬枣现代农业示范园正在有序推进中,沾化县以此为突破口,逐步改变一家一户传统生产模式。通过土地流转、股份制合作等多种形式,实现从松散型管理向规模化经营转变,带动全县冬枣产业转型升级。

为推进沾化冬枣产业化水平,提高生产管理组织化程度,沾化县积极推动土地流转,以农民自愿为基础,以专业合作社或公司为依托,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方式,整合土地资源,实现农民经营组织化、生产规模化、利益共同化,打造利益共同体。通过开展集中生产管理、农业科技培训、产品质量检测、市场信息发布、生产技术指导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户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提升区域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依托沾化县冬枣研究所、沾化冬枣实业总公司、沾化浩华、海金食品等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冬枣果汁、冬枣醋、冬枣白兰地等重点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现代农业与现代农业经营组织相得益彰、特色显著、效益明显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目前,园区已入住企业40余家,注册成立冬枣专业合作社100余个,其中,沾化县北陈冬枣植保合作社被国家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等12部委局办评为全国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