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魏桥创业集团投资1.5亿元建设的黄河明珠剧院为代表,京博集团、西王集团、滨化集团等山东省滨州市重点工业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文化产业附加值高、能耗低、科技含量高,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推进传统工业的自我革新,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那么,滨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如何,问题在哪里,未来的潜力在哪里,对此,记者进行了专题调查。
目前滨州市在建的过亿元文化产业项目20余个
当前,我国经济在增长动力、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等方面面临诸多约束,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必须寻找新的增长引擎、探求新的发展方式,做强文化产业成为这其中的必然选择。从国际发展形势看,美国在版权、高科技文化产品中占据绝对地位,日本大力发展动漫产业,韩国的影视娱乐业高度发达。各发达国家都在抢占文化创意产业制高点,都在强化高端科技的支撑作用。
从国内发展形势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几个趋势:第一,传统文化产业的比重进一步下降,新兴文化产业将逐步取代传统文化产业占主体地位。第二,由于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广泛应用,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将显著提高,产业融合趋势明显。第三,区域竞争更加激烈,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将进一步扩大。第四,文化消费潜力逐步释放,文化产业将出现一个高速增长阶段。
资料显示,滨州市文化产业增幅自2008年连续5年保持在20%以上。2012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89.7亿元,占GDP比重为4.51%,同比增长24.26%。今年1—8月份,全市预计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4.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
今年,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联合公布了第二批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滨州市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园、中国海瓷文化创意产业园、三河湖生态文化产业园区均被列入其中,入选数量居全省首位。全市目前在建的过亿元文化产业项目20余个,其中过10亿元的2个。
大型骨干企业将兴办文化产业视为经济转调的重要举措
以可容纳2000余人同时观看演出的黄河明珠剧院为代表,市内大型骨干企业将兴办文化产业项目、企业和园区视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如滨化集团注资7000万元兴办的山东滨化传媒有限公司,经营业务涉及报纸、广播、网络电视、时尚杂志、网站、户外广告等,年利润超过3000万元。由其投资5.8亿元建设的黄河三角洲(滨州)文化产业园项目,于2012年4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7000万元。
西王集团成立的西王印台山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于2012年底在香港上市,已募集资金4500万美元。而2011年,京博控股有限公司兴办的山东泰丰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业务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从单纯书画收藏交易发展为涉足艺术衍生品研发、数字版权运营、影视制作、文化产权交易、高端文化品牌运营的综合文化产业体。这些有实力的文化企业的强势崛起,增强了滨州文化产业的后劲和活力。
文化产业园区走向“复合型的文化商镇”
立足于古家具传统产业,阳信县水落坡民俗文化产业园汇集了鼎龙、盘古、意象、昊天等家具品牌,从业人员达两万余人,涉及村庄37个。“北有高碑店,南有阳信县”的俗谣指的就是水落坡附近的家具生产在华北有其重要影响。2010年2月始建的水落坡民俗文化产业园计划总投资30亿元,将成为鲁北地区最大的民俗文化综合园区,集古典家具、古玩收藏、展销和仿古家具制作、民俗文化研究等功能为一体。
而博兴县顾家老粗布市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老粗布专业市场,从单一的粗布生产发展为今天生产、经营、仓储、物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市场。在此基础上,该地设置了市场区、仓储区、健身休闲区、绿化区、沿街商业区、商品房等功能区,为商家生活和民俗旅游提供了相对完整的配套服务,从特色村发展为“新型文化商镇”。
上述两家园区涉及的都是本县优势特色产业,经营业主向园区聚集,将充分放大县域的竞争优势。而在项目迁移背后,是人流、物流的规模化聚集,是基础设施的完善,将极大提升该地商机、就业、居住等需求的优势地位,从而借这些特色乡土产业聚合为具有复合型功能的新型城镇。
创意文化产品从规模化走向品牌化
成立于2012年2月的无棣真味堂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对芦苇画、盐雕、荣德堂剪纸、绒绣、枣木雕刻、无棣八景鼻烟壶文化礼品等地方土特产品进行包装,打造了“韩信剑”、青花瓷办公礼品、无棣古八景画轴、圆明园四十景画页等80多种独具特色的的创意文化产品。此外,无棣县按照“项目化运作、园区化建设、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规模化聚集”的总体思路,全力打造“中国海瓷艺术”、“吴式芬与无棣吴氏文化”、“无棣古城文化”、“中国剪纸艺术”等无棣知名文化品牌。
与此同时,山东海瓷集团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创新文化品牌,利用贝壳烧制高档瓷器与海瓷艺术烧制双获国家技术发明专利,属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是清华大学社会实践基地、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承担单位。产品主要包括中国海瓷艺术、系列旅游产品、酒店用瓷、出口瓷、礼品瓷、家庭用瓷及航空瓷等系列,5000余个品种,产品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山东名牌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出口澳、韩、德、乌克兰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2011年海瓷荣膺国礼。“做行业的领跑者”,成为无棣海瓷的目标。
产业链较短、外向度较低等问题仍困扰滨州市文化产业
资料显示,滨州市文化产业虽然增速较快,但总量和占比都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2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730.7亿元,占比超过5%,青岛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500亿元,烟台、淄博、潍坊超过300亿元)。全省文化企业30强,滨州市仅有滨州传媒集团1家。全市文化企业法人2258个,占全省比例不足3%。
滨州市文化产业多聚集在相关层,核心层文化产业项目较少,大而强的骨干文化企业数量比较少,民间松散的、自发的项目比较多。文化产业增加值80%以上来自传统产业,核心层和外围层占的比例较低。同时,文化企业发展的外向度不高,科技含量低,产业链条较短,对文化品牌挖掘的力度也不够。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这需要加大对重点项目、骨干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各县区也要充分认识文化产业发展在经济转调中的作用,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增加附加值,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