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切换
新闻
胶州市商务局
2013
12/04
21:46

胶州,地处黄海之滨,青岛近郊,是山东省重要的沿海开放城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连续多年跨入全国综合经济实力百强县市前列,成为胶州湾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当前,我们正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幸福宜居新区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世界眼光,把握国际标准,发挥本土优势,注重海陆统筹,加快创新跨越,积极推动经济转型,构建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打造蓝色枢纽之城、创新发展之城、生态宜居之城、弘文尚德之城、和谐幸福之城,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大青岛同城化发展中融入核心布局,使胶州成为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特色新区。

基本情况

胶州市因境内胶水水色如胶而得名。陆地面积1324平方公里,海岸线25公里,辖6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户籍人口80.9万人,总人口120万。

胶州历史文化悠久,有45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新石器时代三里河文化发源地;文化名人众多,以“扬州八怪”之一高凤翰为代表的历史名人有100多位;民间文艺源远流长,胶州秧歌和胶州茂腔同时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市。

—中国秧歌之乡,“中国秧歌节”永久举办城市。

—中国剪纸之乡。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

—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市第19位。

区位交通

胶州是内陆各省进出青岛、烟台、威海和通往青岛港、青岛前湾港的重要门户,依托“一港两站三高四铁”的立体化交通体系,已成为山东半岛最大的陆上港口。目前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78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147公里/百平方公里;铁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5公里。

一港:国际航空港

胶东国际机场规划建设4条跑道,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物吞吐量600万吨。是八大国家级国际空港枢纽之一。它 将带动青岛地铁、轨道交通向胶州延伸,胶济客运专线胶州市站将与胶东国际机场零换乘,胶州将实现海陆空无缝连接。

胶州距青岛国际机场35公里。机场已开通82条国内航线、12条国际(地区)航线,通航50个国内城市和8个国际(地区)城市。

两站:客运站、货运站

中铁联集青岛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原铁道部在全国设立的18个集装箱中心站之一。中心站设计年周转量350万标箱,现已开通至新疆霍尔果斯班列,直通阿姆斯特丹,将原来到欧洲的45天海运时间缩短为15天,真正成为辐射山东半岛及东北亚经济圈、连接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重要枢纽。

胶济客运专线胶州站是电气化客运站,目前已开通赴北京、上海、济南的4趟动车、高铁。

三高:高速公路

沈海高速(G15)、青银高速(G20)、青兰高速(G22)贯穿胶州。

胶州湾大桥 使胶州与青岛主城区的距离缩短至23公里。

四铁:普通铁路、高速铁路

胶济(青岛至济南)、胶黄(胶州至黄岛)、胶新(胶州至新沂)铁路及胶济客运专线(高铁)连接全国各地。

海港

胶州距青岛港老港区35公里,前湾新港区30公里,董家口港区90公里。青岛港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海运航线,外贸吞吐量全国第二。

经济发展

开放型经济

胶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迅猛,全市外资企业超过1000家,外商投资领域涉及机械、家电、化工、食品等20多个行业,有15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胶州投资。

2012年,胶州市进出口总值达58亿美元。

制造业

胶州工业基础雄厚,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58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565家。

立足“蓝色高端制造业基地”的发展定位,着力打造千亿级高科技机电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家电、冷链、数字化装备产业、风电、锅炉及辅机和金属结构、生物医药产业等七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经济发展

现代服务业

胶州市现代物流业加速壮大,城区北部生产资料、城区南部生活资料两大物流基地初具规模,全市物流企业达到251家。

特色商贸繁荣,高端专业市场青岛禧徕乐国际家具博览城、金胶州钢材市场建成投入使用。

文化产业、服务外包加速崛起,金融服务快速发展。

依托少海新城、大沽河、艾山等胶州特色旅游资源,节庆旅游业发展迅速。

现代农业

胶州市发挥农业产业优势,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农业,建有粮食、蔬菜、花生、果茶花卉“四个15万亩” 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29个,面积达23.5万亩。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09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659家。

胶州目前有30多个农产品品牌,其中“胶州大白菜”、“里岔黑猪”已经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宜居城市

年平均气温为12.0°C,年平均降水量695.6毫米,年平均湿度为71%,年平均日照2573小时,日照百分率58%。

金融

全市有各类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和融资担保公司45家,为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

教育

全市有大学1所,普通高级中学5所,职业教育中心1处,为企业提供高、中端等各类人才。

居住、购物

全市有多座四星级、五星级酒店和大型购物广场,为各类商务活动提供服务。

城市设施

有线通讯、光纤、ADSL、3G、WiFi等各种通讯设施完善。

自来水普及率100%。

供热公司4家,热电厂2座,天然气公司5家,污水处理厂3座。

电力供应充足。胶州电网与山东省、青岛市电网连接,充分满足企业生产用电。

医疗

全市有14所医院、14所卫生院,医疗床位3100余张。重点医院开通外商门诊绿色通道和外商病房。

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1992年12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2012年12月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分为启动区、核心区、拓展区。

启动区:原市产业新区大部分区域,共36.4平方公里。

核心区:涵盖市产业新区全域(81平方公里)、少海新城全域(17平方公里)、王家滩片区(4.06平方公里)三大区块,包括陆域81.64平方公里、海域滩涂20.42平方公里,总面积102.06平方公里。

拓展区:涵盖九龙、胶东、胶北、三里河、李哥庄、胶莱等四街两镇全域,总人口38.79万人,总面积697.7平方公里

•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已达到“九通一平”,完成道路、供电、供水、供热、供气、排水、排污、通讯、有线电视及土地平整等一整套基础设施保障。

•供电容量为4000MW;

•供水能力为12万m3/d;

•采用集中供热方式提供生产、生活供热;

•天然气供应能力将达到30万m3/d;规划污水处理能力为18万m3/d,一期2.5万m3/d的污水处理厂已建成投入运营。

•园区内绿化率为35%以上。

国际物流港

山东国际物流港位于山东省胶州市北部,总规划面积31.48平方公里,是山东半岛最大、青岛市唯一的陆路综合物流中心,是青岛市“十二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东北亚航运中心的重要枢纽。物流港区毗邻青岛港、青岛前湾港,紧邻沈海、青银、青兰高速公路,胶济、胶黄、胶新、胶济客运专线四条铁路在中心周围纵横交汇,交通优势明显。

投资服务

胶州市行政服务审批大厅

•胶州市行政服务审批大厅由政府相关部门组成,实行集中行政审批服务,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

服务机构

•胶州市商务局及所属机关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前期考察、企业设立以及后期服务。

•胶州市商务局

联系人:王先生

•地址:青岛 胶州市北京路1 号 电话:86 352 82288551

•邮编: 266300 手机:86 15963220729

•Email:wm3369@126.COM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