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禹城市委书记张安民带队赴北京、天津等地,到多家知名企业登门招商。作为该市工作的“指挥员”,张安民深入一线参与招商已成为常态,这种“指挥员”变“战斗员”的工作方法成为禹城招商引资的“法宝”。“截至目前,我们共签约过亿元项目13个。 ‘一把手’带头招商,让客商看到我们的诚意,招商工作才会有效果。 ”张安民说。
不止禹城,自今年7月山东省德州市开展招商引资“百日会战”活动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按照“三集中”“三突出”的要求,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领导直接考察项目信息,带领骨干人员积极走出去、请进来,引进开工了一批项目、签订了一批合同、获得了大量信息。
“自招商引资百日会战开展以来,德州市新开工282个项目,总投资2490亿元,落户中心城区(含项目东区)项目70个;新签合同项目361个,合同引进资金2978亿元,落户中心城区65个,总投资5亿元以上的213个;新注册企业167家;新获得有效信息1028条。”市区域合作办主任乔方红说。
能引进来项目,更要引进适合自身发展的好项目。德州市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不再是捡到篮子就是“菜”,而是挑商选资、招大引强,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变政策招商为产业招商,变多元招商为精准招商。各县市区纷纷依托各自的产业、资源优势,打好特色产业招商牌,攻大选优促进自身优势产业转型升级。 “三区”和平原县利用自身区位优势,吸引了万达广场、星凯国际广场、中盛物流、济铁物流等较大的城市综合体和商贸物流项目;齐河、夏津、庆云和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则发挥其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吸引了黄河生态文化旅游大观园欢乐世界、温泉旅游度假村、渤海金山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华嬉园等旅游和文化产业项目;临邑、禹城和宁津则引来了较大的化工、生物技术和五金机械项目。
“从项目产业分布情况看,排在前三位的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其次是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和新能源产业,项目质量有所提高,而且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项目逐渐减少。 ”乔方红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