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加快产业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山东省微山县坚持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培植区域竞争新优势,不仅破解了产业结构单一的难题,还有效盘活了资源,走出了一条“依靠资源起步,凭借转型跨越”的科学发展新路子。
微山县拥有占山东省四分之一的煤炭储量和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煤炭开采、船舶修造、食品加工一度是该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角。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依托资源开发和浅加工形成的产业发展模式逐渐暴露出了弊端:产业发展单一粗放,环境污染,发展失衡。在这种情况下,优化工业经济结构、鼓励民营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成为该县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生死攸关的选择。在稳定煤炭产量、延伸煤炭产业链条,整合造船及淡水产品资源,建设船舶工业园、食品工业园等方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向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领域投资,锂离子动力电池、电动汽车、光伏太阳能、稀土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的骨干企业润峰集团成为全市为数不多的产值过百亿企业,荣登“2013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201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35家,完成销售收入335亿元,实现利税50亿元、利润35亿元。
靠山吃山,靠湖吃湖,农渔湖业是微山的优势产业。但南水北调通水后,“以湖富民”面临着严格的生态标准制约。该县坚持生态与产业并重,深度实施农渔湖业提质升级,向园区化、标准化、品牌化加力转型,努力实现渔湖业大县向渔湖业强县的跨越。微山湖乌鳢、微山湖大闸蟹、微山湖四鼻鲤鱼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微山湖现代渔业园区、渭河现代渔业园区获批省级现代渔业园区,高楼乡被授予“中国河蟹之乡”称号。积极发展农业庄园和设施农业,农业标准化基地发展到12.6万亩,畜禽饲养量6000万只(头),生态高效品牌渔业发展到28万亩,水产品产量达21.6万吨,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26家,实现农牧渔业总产值74.2亿元。
厚重的文化旅游资源亦是微山县的“金”字招牌。在促进经济转型过程中,该县把旅游业作为重要抓手,以创建5A级景区和中国旅游名县为动力,以“中国荷都、红色渔乡、最美湿地”为形象定位,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景区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打造区域旅游度假中心、休闲养老中心、娱乐美食中心,收获了一张张飘香全国的靓丽名片:南阳古镇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微山岛镇、南阳镇入选“好客山东·最美乡村”;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湿地”,是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湿地; 微山湖水利风景区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微山湖景区被批准为省级旅游度假区。2013年微山县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35.4亿元、增长20.1%。以旅游业为带动,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区域物流港航中心、区域商贸购物中心,2013年服务业占比达到39.4%。